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吸毒
  • 4篇艾滋病
  • 3篇血吸虫
  • 3篇血吸虫病
  • 3篇吸虫
  • 3篇吸虫病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HIV
  • 3篇虫病
  • 2篇血吸虫病流行
  • 2篇知识
  • 2篇山丘型
  • 2篇吸毒人群
  • 2篇抗体
  • 2篇多元线性回归...
  • 2篇HIV抗体
  • 1篇钉螺
  • 1篇血防
  • 1篇血吸虫病流行...

机构

  • 12篇株洲市疾病预...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作者

  • 12篇李理
  • 8篇熊新平
  • 4篇陈建龙
  • 2篇庞力娟
  • 2篇曹建高
  • 2篇颜进取
  • 2篇黄劲
  • 2篇陈茂生
  • 1篇贺建梅
  • 1篇唐雨新
  • 1篇李伟
  • 1篇谢琼

传媒

  • 1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人民长江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石港水利血防工程血防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株洲市白石港河河道弯曲,洲滩众多,十分适于钉螺生长繁殖,以往每年采用药物灭螺方法进行灭螺,但效果不佳。在国家的支持下,2006年实施了白石港水利血防工程。工程实施后,对工程所在区域的螺情、病情的变化进行了监测和分析。通过对距白石港河河岸700 m范围内的有螺村螺情进行监测,发现:工程沿线钉螺密度和有螺面积都有大幅度下降。人群感染率从2006年的0.07%降至2007年的0.066%,2008年为0,耕牛感染率连续3 a为0。白石港水利血防工程使工程覆盖区的疫区血防形势得到明显的改善。
熊新平龙术国李理颜进取李伟陈茂生
株洲市山丘型血吸虫病疫区成因及防治对策效果分析
2006年
目的初步探明株洲市山丘型血吸虫病疫区成因及防治对策效果,为制定控制血吸虫病疫区扩散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自然环境是否适宜钉螺孳生;常规法查螺查病评估血吸虫病疫区的防治效果;调查血吸虫病疫区流动人群、家畜及物流等。结果在疫区农贸市场活鱼虾中查获活钉螺16个;经常有病人和病畜进入疫区,流动人群中血吸虫病阳性率为15.76%;在株洲市范围内各县(市)、区自然环境均适合钉螺生长;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由1998年的17.97%下降到2005年的1.89%(U=26.06,P<0.001)。家畜感染率由13.45%下降到3.75%(U=20.26,P<0.05);活螺平均密度由1998年的2.19只/0.11 m2下降到2005年的0.12只/0.11 m2,钉螺阳性率下降了85.7%。结论株洲市血吸虫病经过几年来的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尚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仍有向周边扩散的可能,因株洲市血吸虫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自然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相似。疫区成因,钉螺夹带输入可能性较大,传染源可能与进入本地的病人、病畜相关。
黄劲李理颜进取冀乃宏李伟熊新平陈茂生陈建龙
关键词:山丘型血吸虫病
白石港水利血防工程对控制钉螺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监测白石港水利血防工程所在区域的螺情变化,分析白石港水利血防工程的钉螺控制效果,为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较好的消灭钉螺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白石港水系水利血防工程区域,从2005-2009年连续5年按系统抽样方法进行钉螺调查,分析工程前后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钉螺面积变化。结果水利血防工程前的2005-2006年,活螺框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2007年,完工标段与未施工标段活螺框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P<0.05);2008年工程全部完工后,与2006年比较,活螺框出现率下降了9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56,P<0.05),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92.22%,钉螺面积下降了87.27%;2009年与2006年比较,活螺框出现率下降了9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29,P<0.05),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92.05%,钉螺面积下降了87.27%。结论水利血防工程能大幅度降低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和钉螺面积,控制钉螺效果明显。
熊新平龙术国冀乃宏李理
关键词:钉螺
用乘数法估计株洲市区吸毒人群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科学估计株洲市吸毒人群基数,为掌握此人群中HIV/AIDS流行状况和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两种乘数法对株洲市城区吸毒人群基数进行估计。 结果 公安部门估计吸毒人群40 83人,吸毒率0 .5 4% ,乘数法1估计吸毒人群2 879人,吸毒率0 .3 7% ,乘数法2估计吸毒人群3 2 5 5人,吸毒率0 .42 %。乘数法1和乘数法2估计数无显著性差异,公安部门估计数过高。
冀乃宏熊新平李理陈建龙曹建高
关键词:乘数法吸毒人群
株洲城区吸毒人群行为特征和HIV感染调查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了解株洲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为控制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对城区吸毒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同时抽血检测HIV抗体。结果注射吸毒HIV阳性率为2.89%,口吸吸毒者未发现阳性,HIV阳性11人均为男性并都有多个性伴侣且不常使用安全套。结论吸毒人群HIV感染与吸毒方式、性行为特征有关。
资佐李理
关键词:吸毒人群HIV感染
1例HIV抗体阳性孕妇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
2004年
本文报告了夫妻同时感染HIV ,其中女方已怀孕 8个月。在孕妇中检测出HIV抗体阳性 ,提示今后应加强对新婚夫妇、育龄妇女和孕产妇HIV监测工作。
冀乃宏李理曹建高陈建龙贺建梅
关键词:孕妇HIV抗体阳性
2002年株洲市不同人群HIV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获取和比较我市不同人群 HIV感染率。 方法 对我市的吸毒人员、性病门诊就诊者、暗娼、孕产妇等不同人群进行 HIV检测。 结果 吸毒者 HIV感染率 1.2 9% (8/ 6 2 0 ) ,性病门诊就诊者 HIV感染率 0 .75 % (2 / 2 6 5 ) ,暗娼和孕产妇中没有发现 HIV感染者 ,其他人群 HIV感染率 0 .2 8% (1/ 36 3) ,总感染率为 0 .6 5 % (11/ 16 83)。 结论 我市处于艾滋病的低流行期 ,以吸毒者 HIV感染率最高 。
熊新平唐雨新李理
关键词:流行病学HIV感染率艾滋病吸毒者
株洲市三类人群艾滋病知识有效获取途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调查研究株洲市学生、工人和农民工三类人群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有效途径,为当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问卷收集调查资料。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报刊杂志和专题讲座是学生群体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有效途径;报刊杂志(宣传资料)是流动农民工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有效途径;女性工人群体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有效途径为:录像电影、同学朋友、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途径获取的知识对工人的艾滋病知识得分为负影响。结论专题讲座和报刊杂志(宣传资料)是三类人群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有效途径;电视广播是三类人群接触的最主要的知识传播媒体,但没有成为他们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有效途径;对于艾滋病网络信息的获取要慎重。
庞力娟龙术国李理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城市血吸虫病流行形成因素及控制策略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索城市血吸虫病流行的形成因素,结合近年的防治效果,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的控制策略。方法通过对疫区及周围的钉螺调查,观察钉螺扩散分布情况;对流动人群进行血吸虫病监测,了解其感染情况;对居民、学生和流动人群进行血防知识行为问卷调查,了解其卫生习惯、血防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对防治措施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流行区钉螺无扩散,但从湖区流入市场的鱼虾中有钉螺发现;水上流动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3.13%,疫区民工中也存在感染者;流动人群血防知识及格率66.40%,主要血防行为判断正确率26.40%;采取人群、家畜化疗,环改灭螺、健康教育等主要控制措施后,人群家畜感染率下降为0,钉螺面积下降了53.90%。结论株洲市血吸虫病流行的形成因素主要为流动人群中血吸虫病人的输入,钉螺输入,流动人群卫生意识习惯较差等。对城市山丘型流行区,在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需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钉螺扩散的监测及采取环境改造消灭钉螺的策略。
龙术国颜进取李理李伟熊新平陈茂生
关键词:控制策略
株洲市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8年灭螺效果分析
2006年
目的分析株洲市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灭螺效果,为逐步遏制钉螺扩散提供依据。方法对8年来疫区查螺灭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8年活螺框出现率为18%、活螺密度为2.14只/0.1m2、钉螺感染率为0.14%,2005年分别为8.39%、0.12只/0.1m2、0.02%,分别下降了53.4%、94.4%、85.7%。经统计学处理,χ2=12.81、84.87、5.84,P均<0.0005。结论经过8年的查灭螺,疫情有所下降,但要达到有效的控制或消灭钉螺尚有待时日。
陈建龙颜进取李理熊新平陈茂生黄劲谢琼龙术国
关键词:血吸虫病灭螺查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