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燕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身材
  • 2篇身材矮小
  • 1篇性肌萎缩
  • 1篇致密
  • 1篇致密性
  • 1篇肉瘤
  • 1篇生长发育
  • 1篇顺产
  • 1篇髓性
  • 1篇足月
  • 1篇足月顺产
  • 1篇腺肉瘤
  • 1篇近亲结婚
  • 1篇患儿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学
  • 1篇基因学研究
  • 1篇基因转变
  • 1篇畸形
  • 1篇肌萎缩

机构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李海燕
  • 3篇刘维亮
  • 3篇麻宏伟
  • 1篇李芳
  • 1篇周欣

传媒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0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苗勒腺肉瘤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苗勒腺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6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56例病理诊断为苗勒腺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经过。结果病变多数发生在子宫体部(41/56,73.21%),其次发生于宫颈部(11/56,19.64%)。患者平均年龄49.71岁。子宫体腺肉瘤患者≤40岁者占19.5%(8/41)。子宫腺肉瘤(宫体及宫颈腺肉瘤)的主要症状为异常阴道流血、下腹痛,主要体征为子宫增大、息肉样组织脱出宫颈外口等。超声提示病灶以低回声为主,可检出血流信号。CT和磁共振检查提示囊实混合性包块,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术前活检准确率为34.6%。肌层浸润大于1/2的患者全部出现宫外转移。结论异常阴道流血及子宫增大为子宫腺肉瘤的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术前病理活检准确性不高;肌层浸润大于1/2可能是发生宫外转移的高危因素。
李海燕宋苗苗马欣周欣
关键词:病理特征
致密性骨发育障碍一例
2008年
患儿男,7岁6个月。前囟未闭,身材矮小,2008年1月8日就诊。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足月顺产。2岁前生长发育正常。2岁后出现生长缓慢且逐渐落后于同龄儿。其父母为近亲结婚(父亲的外祖母和母亲的祖母为亲姐妹)。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无遗传及矮小病史。体格检查:智力正常,身高108.5cm,坐高62.5cm,下部量40cm,指距100cm。
李海燕麻宏伟刘维亮
关键词:骨发育障碍致密性身材矮小足月顺产生长发育近亲结婚
中国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SMN基因学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明确中国人各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SMN1基因外显子7和8缺失,SMN基因转变及微小突变情况。方法对106例患者,采用PCR-RFLP检测基因缺失,RFLP筛查基因转变,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基因转变率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MA患儿纯合SMN1外显子7和/或8缺失比率为91.5%,发现1例SMA中存在SMN1外显子7保留,而SMN1非编码外显子8缺失。在SMN1外显子7缺失而无外显子8缺失的患者中,各型间基因转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SMN1外显子7缺失的SMA中,其基因转变率为8.3%。SMN第7外显子附近未发现基因微小突变。结论 SMN1基因外显子7和/或8缺失为中国SMA患儿的主要病因。SMA中存在SMN基因转变现象。SMN1基因外显子8的单独缺失可能致病。SMN1基因外显子7附近可能不是此病微小突变的热点区域。
刘维亮李芳麻宏伟李海燕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基因转变
身材矮小并骨骼畸形儿童的临床与X线特征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分析身材矮小并骨骼畸形儿童的临床及X线特征,以便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方法对120例身材矮小并骨骼畸形患儿(男69例,女51例)进行病史采集,包括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及家族史,分析其临床表现和X线特征,摄左腕正位X线片进行骨龄评价(Gruelich-Pyle法),行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及染色体核型等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矮小并骨骼畸形120例患儿中,软骨发育不全36例(占30.0%),Turner综合征20例(占17.0%),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10例(占8.0%),迟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7例(占5.8%),成骨不全2例(占1.6%),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1例(占0.8%),颅骨锁骨发育不全1例(占0.8%),黏多糖病Ⅳ型、假性软骨发育不全各5例(占4.2%),低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9例(占7.5%)。不明原因短肢矮小24例(占20%)。病例中匀称性矮小27例(占22.5%)。非匀称性矮小93例(占77.5%),其中短肢矮小80例,包括短上肢36例(短上臂35例,短前臂1例),短下肢20例,上、下肢匀称性短小24例;短躯干13例。短肢矮小占非匀称性矮小的86%。骨龄落后46例,提前15例,正常59例。结论导致矮小并骨骼畸形的疾病中以遗传性骨病为主。对临床和X线特征进行分析在矮小并骨骼畸形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十分重要。部分患儿可伴骨龄发育落后。
李海燕麻宏伟刘维亮
关键词:骨骼畸形X线特征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