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内固定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 1篇置换术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疏松性
  • 1篇人工关节
  • 1篇人工关节置换
  • 1篇人工关节置换...
  • 1篇踝骨
  • 1篇踝骨折
  • 1篇踝关节
  • 1篇螺钉
  • 1篇内固定治疗
  • 1篇颈骨
  • 1篇颈骨折
  • 1篇后踝
  • 1篇后踝骨折
  • 1篇加压螺钉
  • 1篇骨折固定

机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2篇周君琳
  • 2篇贾金生
  • 2篇李永舵
  • 2篇刘书茂
  • 1篇王铁军

传媒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后踝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74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不同后踝关节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生物力学研究:根据后踝关节骨折模型制作后踝骨折标本18对,再根据后踝关节骨折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1/4、1/3和1/2,分成3大组,每大组6对(12个踝关节),然后随机分为A、B两组,骨折复位后,A组以2枚4.0 mm钢质半螺纹拉力螺钉自后向前固定,B组以"T"型3孔桡骨远端钢板经塑型后以4枚螺钉固定(近端2枚为3.5 mm皮质骨螺钉,远端2枚为3.5 mm松质骨螺钉)。于踝中立位置于生物力学实验机上,做加载实验,记录后踝关节骨折经内固定后发生位移(内固定失效)时加载力的大小,单位以kN表示,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临床应用研究: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螺钉或钢板螺钉固定三踝骨折中的后踝骨折关节患者31例,均为初次、闭合性、三踝骨折,男16例,女15例;年龄19~65岁,平均55岁;其中对14例后踝关节骨折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者行2枚拉力螺钉内固定,对17例后踝关节骨折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者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应用Leeds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应用两枚螺钉由后向前固定1/4、1/3和1/2后踝骨折时,其固定失效的加载强度均显著低于3孔"T"型钢板组,分别为(4.10±0.13)kN vs.(4.60±0.27)kN、(3.20±0.12)kNvs.(4.12±0.14)kN和(1.98±0.18)kN vs.(3.72±0.18)kN,P<0.05。临床应用研究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疗效评定:评定为优的28例患者,良的为3例患者,优良率达100%。结论: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时拉力螺钉内固定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25%时钉板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能提供更为牢固的稳定性,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需要。
李永舵刘书茂贾金生周君琳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生物力学
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人工置换组和内固定组两组,每组各60例,内固定组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人工置换组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人工置换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4.8±16.7)min、(369.2±99.7)ml,明显高于内固定组的(73.5±15.1)min、(78.4±25.6)ml;但人工置换组术后下地时间为(15.3±4.8)d,明显低于内固定组的(40.2±7.5)d;人工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66.7%,人工置换组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其中,泌尿系褥疮的组间差异最为显著;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相比于内固定组的61.67%,人工置换组为78.33%,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方面各有优劣,对于能够耐受人工关节置手术且经济条件好的的老年患者而言,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更佳。
李永舵周君琳贾金生刘书茂王铁军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