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胜

作品数:25 被引量:90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中毒
  • 6篇急性
  • 5篇注射液
  • 4篇痰热
  • 4篇痰热清
  • 4篇急诊
  • 3篇胸部
  • 3篇胸部创伤
  • 3篇中毒患者
  • 3篇痰热清注射液
  • 3篇梗死
  • 3篇灌注
  • 3篇创伤
  • 2篇蛋白
  • 2篇心肌
  • 2篇血液
  • 2篇医院急诊
  • 2篇乙酰胺
  • 2篇有机磷
  • 2篇有机磷农药

机构

  • 25篇甘肃省人民医...
  • 2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亳州市人民医...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李永胜
  • 19篇杨蓉佳
  • 12篇曲强
  • 11篇施红
  • 4篇梁忠
  • 3篇张世魁
  • 3篇马娅琼
  • 3篇杨玉霞
  • 2篇于君
  • 2篇冯友繁
  • 2篇马国胜
  • 1篇李军春
  • 1篇杨小秦
  • 1篇张常青
  • 1篇刘娟
  • 1篇王亚群
  • 1篇毛泽庆
  • 1篇付晓燕
  • 1篇哈慧
  • 1篇陈翰博

传媒

  • 5篇卫生职业教育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甘肃中医学院...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AMI患者62例及健康对照者48例血浆中Hcy、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变冠状动脉血管VEC的损伤情况。结果AMI组Hcy、VWF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cy与VWF、Hcy与C-RP均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3和0.676,P<0.05。电子显微镜显示AMI病变冠脉血管VEC有明显损伤。结论Hcy是AMI独立危险因素,Hcy可能通过引起血管壁炎症反应损伤VEC,促进AMI的发生和发展。早期检测血浆中Hcy的变化,可能有利于AMI的治疗。
曲强郭小东李永胜杨蓉佳施红马国胜梁忠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同型半胱氨酸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细胞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疗效观察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急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中肠梗阻的治疗较为困难,难以准确评估病情并对治疗方案作出最准确的选择。肠梗阻包括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以及假性肠梗阻4种,其中由肠粘连造成的机械性肠梗阻是最常见的原因。由于手术操作虽然可以有效解除本身已经存在的肠系膜粘连,但却无法预防术后再次粘连的发生。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时机是临床处理肠梗阻的关键。
向东陈翰博张力张志超李永胜李思齐
关键词:老年急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假性肠梗阻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
急诊科收治中毒患者的规律分析(附1586例病例报告)被引量:1
2008年
李永胜杨蓉佳曲强施红
关键词:中毒急诊病例分析
乌司他丁对肠道上皮细胞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肠道上皮细胞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Caco-2细胞,并建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单层上皮细胞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NF-α模型组、UTI低剂量组(5万U/kg)、UTI中剂量组(10万U/kg)、UTI高剂量组(20万U/kg)。采用Millicell电阻仪和多功能读板仪分别测定各组上皮细胞电阻(TER)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免疫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技术测定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和紧密黏连蛋白1(ZO-1)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NF-α模型组TER、FITC-dextran、occludin和ZO-1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IL-6、IL-10、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TNF-α模型组比较,经UTI处理后,TER、FITC-dextran、occludin和ZO-1表达水平升高,IL-6、IL-10、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其中以UTI高剂量组变化最显著(P<0.05)。结论 UTI可能通过抑制炎性介质释放,调节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抑制TNF-α诱导的肠道上皮细胞屏障功能损伤。
李永胜马晓峰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乌司他丁紧密连接蛋白
鼻内镜双极电凝烧灼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鼻内镜双极电凝烧灼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8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联合局部填塞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局部填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止血情况、应激指标、并发症。结果 (1)止血情况:观察组出血量、止血时间、鼻腔粘膜恢复时间、鼻腔通气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1.32±9.24 vs 105.44±13.29)ml,(39.51±5.29 vs 64.54±8.14)min,(3.24±0.44 vs 5.41±0.69)d,(2.26±0.32 vs 4.12±0.58)d](P<0.05);(2)应激指标:观察组患者血清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24.54±18.32 vs 197.9±24.51,94.56±11.61 vs 152.41±21.32,108.49±13.24 vs 182.63±24.26)ng/ml(P<0.05);(3)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0%vs 82.50%),再出血率、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5.00%vs 27.50%,2.50%vs 22.50%)(P<0.05)。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联合局部填塞治疗有助于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缓解应激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黄辉柴伟何苗李永胜
关键词:难治性鼻出血鼻内镜双极电凝止血效果应激反应
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0例抢救体会被引量:4
2008年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是急诊科比较常见的急性中毒。我院从2002年至今收治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SAOPP)患者30例,现将体会总结于下。
杨蓉佳施红李永胜曲强
关键词: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
128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诊断急性脑梗死及评价患者临床预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CTPI)对诊断急性脑梗死及评价患者临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在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的发病在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CT平扫和CTPI检查,获得了梗死区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及平均通过时间等参数。在患者入院7天内病情稳定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平扫有38例显示早期脑梗死征象,诊断敏感性为56.72%;CTPI有56例发现脑内灌注异常区,诊断敏感性为83.58%。CTPI示梗死区脑血流量值较健侧脑实质明显下降(P=0.000),梗死区平均通过时间值较健侧脑实质明显延迟(P=0.038)。相关分析显示,脑血容量、脑血流量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负相关(P<0.05),平均通过时间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并可评价患者的临床预后。
张世魁马娅琼杨蓉佳曲强李永胜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CT灌注成像技术NIHSS评分
七叶皂苷钠治疗胸部创伤80例疗效观察
2007年
梁忠李永胜于君
关键词:七叶皂苷钠疗效观察胸部创伤改善微循环创伤患者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44例报告
氟乙酞胺是一种高效、剧毒而内吸性强的细胞酶毒物,误服致死量为2-10 mg/kg。本文以2011年8月23日在甘肃省陇西县发生急性氟乙酰胺集体中毒44人抢救治疗为例,总结了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李永胜李燕玲施红杨蓉佳
关键词: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急救治疗病例分析
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肺炎60例临床对照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甘肃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于2004年11月起应用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肺炎6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60例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分痰热清注射液25 mL+生理盐水50 mL组,病毒唑0.5 g+庆大霉素80000 U+α糜蛋白酶4000 U+生理盐水50 mL组,每日2次,每次15 min,并嘱每次雾化吸入治疗后为患者翻身拍背,以助痰液排出,两组均同时采用同种抗生素静脉滴注,见痰热清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肺炎,疗效满意,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李永胜杨蓉佳曲强施红刘娟
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临床对照观察肺炎Α-糜蛋白酶医院急诊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