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乳腺癌钼靶X线、SCT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钼靶X线、螺旋CT(SC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病理资料对照,比较钼靶X线、SCT对病灶和周围情况的显示。结果钼靶X线、SCT对病灶检出率为90.1%、95.3%,SCT在显示病灶与周围关系、腋窝淋巴结转移、小或致密乳腺的病变上优于钼靶X线,腋窝淋巴结转移显示正确率分别为93.3%、71.1%;对微小钙化的显示,钼靶比CT敏感。结论钼靶X线、SCT具有互补性,两者结合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率。
- 周定中彭光春李林
- 关键词:乳腺癌钼靶摄影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鉴别早期鼻咽癌与鼻咽淋巴瘤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早期鼻咽癌(nasopharynx cancer,NPC)与鼻咽淋巴瘤(nasopharyngeal lymphoma,NPL)的鉴别诊断价值,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活检证实的早期NPC、NPL各40例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先行常规MRI平扫,再行磁共振功能成像,包括弥散加权(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成像、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最后行磁共振增强扫描。比较早期NPC、NPL在多模态MRI上信号特征、弥散程度、灌注方式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早期NPC组和NPL组在MRI平扫T1WI、T2WI图像上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NPC组ADC值低于NBL组(P<0.05);早期NPC组ASL成像中CBF值高于NBL组(P<0.05)。结论 常规MRI联合DWI、ASL等多模态MRI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早期NPC与NPL的鉴别诊断,肿瘤内的ADC值、CBF值均具有较好的鉴别效能,多模态联合应用能进一步提高早期NPC、NPL鉴别诊断的价值。
- 聂林黎海珠李林王志强
- 关键词:多模态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动脉自旋标记鼻咽癌
- 原发性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被引量:3
- 2005年
- 唐垂祥周定中李林
- 关键词:影像学诊断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
- 面向精准放疗装置的医学影像三维建模与配准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面向精准放疗装置的医学影像三维建模与配准技术的实施效果。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7月收治骨科患者80例,分析面向精准放疗装置的医学影像三维建模技术与配准技术的正位、侧位互信息值拟合曲线及准确度。结果:互信息拟合曲线结果表明,侧位拟合曲线中存在一个极值,此种技术准确率为98.3%。结论:面向精准放疗装置的医学影像三维建模与配准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临床诊断准确性提供一定保障。
- 李林金文玉邓利敏袁军
- 关键词:配准技术
- 呼吸迟滞现象对肺癌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影响
- 2020年
- 目的:分析呼吸迟滞现象对肺癌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造成的影响。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6月收治肺癌患者21例,利用模拟组合体、CT影像检查开展试验,在模拟组合体不同的运动状态下、迟滞状态下的测量优化参数,每个阶段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剂量学影响参数,对剂量学影响进行评估。结果:21例患者左肺通过率(97.6±1.8)%、右肺通过率(99.4±0.2)%、靶区通过率(98.5±0.7)%、全局通过率(99.3±0.3)%、胃通过率(100.0±0.0)%,其中左肺通过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域受肺部运动影响相比全局更为严重,不同迟滞运动状态下与静止状态下运动通过率均会受到影响,但幅度比较接近。结论:呼吸迟滞现象会对肺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治疗剂量造成影响。
- 李林金文玉邓利敏袁军
- 关键词:肺癌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
- 小肾癌的多排螺旋CT诊断被引量:3
- 2006年
- 唐仁朝李林
- 关键词:肾肿瘤体层摄影螺旋计算机
- 基于医教协同构建“垂直型”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培养模式
- 2024年
- “医教协同”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围绕“医教协同”提出“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的概念,整合“医学院校-医院-医学会”三方优势,以“垂直型”模式共同培养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满足社会对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的需求。
- 李林谢辉谢辉李庆
- 关键词:垂直型
- 调强放射治疗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的临床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通过分析接受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RP)的放射剂量学参数及临床病理特征,建立精确预测RP发生的临床模型。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6例行IMRT的肺癌患者,依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RP组(44例)和非RP组(62例),分析两组患者与RP相关的剂量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等特征,并基于全肺总体积的15%、35%、40%(V_(15)、V_(35)、V_(40))、淋巴细胞计数、合并肺部感染、放射治疗剂量、总分期和T分期8个独立预后因素使用机器学习逻辑回归(LR)构建肺癌患者发生RP的临床预测模型(LR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R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预测效能。结果:106例患者中发生RP的44例(占41.5%),V_(15)、V_(35)、V_(40)、淋巴细胞计数、合并肺部感染、放射治疗剂量、总分期及T分期为发生RP的独立预后因素。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2和0.748,95%CI分别为0.714~0.931和0.488~0.979,模型的校正曲线(Brier score:0.171)和临床决策曲线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临床有效性。结论:本研究构建的IMRT肺癌患者发生RP的临床LR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有效性,可为临床预测RP的发生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 李娜李丹谢辉何丽煌谢开红徐敏仙胡小毛史巧静李林
- 关键词:肺癌放射治疗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