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红

作品数:15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文体
  • 4篇考论
  • 2篇审美
  • 2篇体例
  • 2篇文化
  • 2篇立言
  • 2篇南朝
  • 2篇截句
  • 1篇订误
  • 1篇斗牛
  • 1篇学史
  • 1篇学术
  • 1篇学术文化
  • 1篇学语
  • 1篇学制
  • 1篇遗传学
  • 1篇遗传学诊断
  • 1篇语文
  • 1篇语文课
  • 1篇玉台新咏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作者

  • 15篇李晓红
  • 2篇吴承学

传媒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文学遗产
  • 2篇学术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文史知识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绝句文体批评考论被引量:4
2011年
唐前有"绝(句)"之题,用以指称五言四句体诗,而未指称七言四句体诗。早期五言四句体尚有断句、联(连)绝、短句等多种称谓,南朝梁代文人用"绝(句)"字入诗题并将其确立为一种诗体专名,这与汉译佛经"四句之绝(偈)"的体式为时人所认同和"绝"字能形容意蕴之精简妙绝等因素有关。绝句作为诗体名,传达出其四句成篇、讲求文辞意境精简妙绝之文体特色。唐代以来,那些从长诗中截裁出来歌唱的四句之辞,也被称为绝句。宋元以后流行"绝句"即"截句"的文体论,是歌诗传播中截句成绝现象在文学批评上的推衍。绝句体确立的时代正当诗歌声律审美风靡文坛,绝句诗总体也呈现出近体的风貌,因此后来又有绝句"截律"之说,这是绝句独特的传播文化与文体风貌的共同反映。
李晓红
关键词:绝句玉台新咏截句
截句论被引量:4
2019年
明代以来学界常以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存录从长篇古诗、律诗中摘截四句而成之篇为误。这是赵宋时代未曾有的一种批评视角。《文苑英华》《唐文粹》《千家诗选》等皆有经删截之篇;南宋校刊《文苑英华》时推重全篇、注意及《万首唐人绝句》有截句为绝者,并无非议。黄庭坚曾截白居易大篇为绝句而成《谪居黔南十首》,《宋文鉴》选录其中前五篇;其摘唐彦谦《过长陵诗》之佳句也被胡仔称为绝句,此乃宋代诗学对中古以来"采擿孔翠,芟剪繁芜"之总集编纂传统与截句成绝之文体观的认同与发展,此后"截句"甚至成为"绝句"代名词。截句之篇从获赏、存录到受非议、删补,折射出写本到刻本时代的文献整理从推崇精英定篇到强调原作全篇的变化。
李晓红
关键词:黄庭坚截句
红色农业文化融入五育并举的学制机理与评价指标构建
2023年
红色农业文化是拥戴红色精神感召、共享红色理念引领、构建红色历史进程、承载红色记忆且载入红色基因的农业文化。红色农业文化积淀着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发展历程,引导青少年与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方向,促进二元形态的城乡教育空间融合发展。红色农业文化促进城乡教育空间融合的前提在于厘清其与学制联系的空间机制,关键在于贯通式融入全学制阶段的五育并举工作,实践路径在于教学—研学与导学—游学的有机结合,效果保障在于构建逻辑自洽且契合实践需求的评价指标体系。
戚兴华李晓红
关键词:五育并举
“以数立言”与九言诗之兴——谢庄《宋明堂歌》文体新变考论被引量:4
2012年
"以数立言"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诗歌创作方式,始见用于刘宋谢庄《宋明堂歌》。其出现原因与传统祭祀"礼神者必象其类"的礼仪、魏晋以来新文体观念、刘宋孝武帝朝"复古与创新"的制礼风尚及陈郡谢氏家世礼乐学养有关。此后南齐谢超宗造《齐明堂歌》、谢朓造《雩祭歌》,北朝祖珽造《北齐五郊迎气乐辞》、庾信造《周祀五帝歌》和《周五声调曲》,皆"以数立言",建构了歌诗文体样式与其歌颂对象相对应的礼仪,反映出特定创作者与创作时代的礼乐、文体与学术取向;并在依五行"金数九"立言的名义下,采用既往不入歌谣之章的九言体作乐府歌诗,促成古代九言诗创作的第一次勃兴。清代康乾年间,文人"取诸九昭阳德"、"乾元用九"之数立言作九言颂圣诗,再次引发九言诗的创作热,这一过程为现代新格律诗选择九言体作为发展方向创造了条件。
李晓红
关键词:九言诗
赋是诗还是文?——从如何仿写《赤壁赋》说起
2022年
中学语文课学习苏轼(1037—1101)《赤壁赋》,教师大多会介绍赋是一种古代散文(参教育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高一上《语文》第七单元"自然情怀《赤壁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刘准主讲"《赤壁赋》—自然‘无尽藏’")。但如果我们想仿写一篇,则马上会注意到看似自由行文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李晓红
关键词:《赤壁赋》中学语文课仿写古代散文自然情怀斗牛
南朝雅乐歌辞文体新变论析——以五帝歌为中心被引量:4
2014年
南朝文体新变从朝廷雅乐歌辞中发起,突出地表现在高门甲族陈郡谢氏所创制的祀五帝歌辞上。谢庄率先"以数立言"制作《宋明堂歌》中的五帝歌,形成一套有别于汉郊祀五帝歌四言旧制的新文体;此后南齐建元、永明年间谢超宗造《齐明堂歌》,建武年间谢朓造《雩祭歌》,乃至北朝祖珽所造《北齐五郊迎气乐辞》中,五帝歌文体皆"一依谢庄",反映出陈郡谢氏对南朝前期礼乐文化的引领之功。入梁之后,萧衍"自制定礼乐",沈约所造《梁明堂登歌》中五帝歌辞采用四言体,摒弃宋、齐成制;庾信入北周后所造《周祀五帝歌》,虽采用"以数立言",但却未"一依谢庄",反映出南朝后期新兴文士对礼乐文化之自觉掌控。
李晓红
关键词:礼乐文化
“文章缘起类”文献简论——《文章缘起》续、补、注、订误著作研究
任昉《文章缘起》记录秦汉以来从经学著作脱胎并独立发展起来的85个文章体类,标举其始作时代、作者和篇名,简约而完整地勾勒出中国文章学发展初期的文章谱系.后世学者对该书进行续、补、注、订误,形成一个“文章缘起类”批评体系,这...
李晓红
卞彬童谣与宋齐革易之历史书写--从《南齐书·卞彬传》据《南史》补字说起被引量:2
2015年
卞彬在宋齐革易之际向萧道成述童谣"可怜可念尸著服,孝子不在日代哭,列管蹔鸣死灭族",试图借该谣之不祥征兆劝谏萧道成放弃篡宋之举。作为卞彬之才操与对时局的敏感反应,这一幕为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卞彬传》与李延寿《南史·文学传·卞彬传》所重视。《南齐书》载其背景在"元徽末四贵辅政"时;《南史》载在昇明初袁粲、王蕴被诛杀后。尽管所涉谣辞无异,但其蕴含的文学意味与历史意味却明显不同。在萧子显的解读中,该谣集中表现出卞彬对离合与谐音双关修辞方式的运用,寓讽谏于排调,为萧道成所聪察和宽容。在李延寿的解读中,该谣主要是感袁粲父子和王蕴同死而发,控诉萧道成残杀宋家忠臣的史实,预言其必败,为萧道成所不容。两书之不同,折射出朝代革易史料的复杂面貌,反映了史家书写与文学修辞之互动。
李晓红
关键词:《南齐书》《南史》
中国古代诗歌文体研究
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有以“文体”、“体制”为先的观念。在此观念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评论诗歌文体的文献。这些文献,反映出历代各文体的创作风气,也影响到随後的各文体发展,可以说直接关系着中国古代诗歌文体的发展演变,是今人研究...
李晓红
文献传递
永明声律审美的继古与新变——兼及谢灵运文学史地位之失落被引量:3
2016年
《宋书·谢灵运传论》总结自生民以来文学情声、情辞审美的演进,在期待融通情、辞、声三维审美之新范式视野的基础上提出声律审美主张。永明体诗人以四声制韵,既是为实现诗的"易读诵",也蕴含着对复现生民内心音感的追求,是"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士族审美观在诗歌审美上的体现。这种审美自觉,既有着传统诵诗的审美积淀,也有此期佛教经声的影响;其所依托之声韵学知识,既有经学音训之启示,又有其时南北不同语音交流及佛教审音学的催化,具有新旧文化兼容的品格,能够整合魏晋以来旧族与南朝新兴士族的审美需求与知识积累。他们共同推出富有生命力的永明体,在入唐后发展成势压古诗的近体审美典范,导致谢灵运文学史地位之失落。
李晓红
关键词:谢灵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