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 作品数:18 被引量:8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从“容”、“许”、“保”等动词看一类情态词的形成被引量:22
- 2008年
- 本文主要选取"容/许、烦/劳、许/准、欲、保"等几个动词,讨论它们如何由带小句宾语的动词,演变为情态动词、出现于提升结构,或者演变为情态副词。本文说明它们的语义变化并不是子句主语在表层的提升带动的,而是在特定句式的重新分析过程中实现的。带小句宾语的动词要转变为情态词,基本前提是母句主语不出现;对其中部分动词而言,重新分析要求子句主语也不能出现。汉语"代词脱落"(pro-drop)的特征,是这些动词在句法上发生重新分析、在语义上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 李明
- 关键词:情态
- 测度句中的否定要素
- 2023年
- 本文讨论近代汉语测度句中一些带有否定要素的副词,主要涉及“莫”“别”“不要”“怕不是”及相关词语。主要结论如下:“莫不是”“别不是”“怕不是”出现于测度句,是表测度的“莫、别、怕”与表测度的“不是”的套叠。这些词语一开始与负面义关联,有不希望的意味,但后来可以扩展到表示不合预期,甚至只是缓和语气。
- 李明
- 关键词:羡余否定
- 从“其”替换“之”看上古-中古汉语的兼语式被引量:9
- 2017年
- 一般所说的兼语式,兼语位置上,先秦本用"之",但从战国末期始,"之"可以为"其"替换。本文意在从此现象入手,利用历史的资料以及历时的演变,对兼语式、控制结构、使役句等复杂问题进行探讨。对于这种替换,王力(1980,1989)暗示:中古"其"在兼语位置,是充当包孕句的主语;而魏培泉(2004)等认为仍作宾语。其实答案并非如此简单。本文视上古-中古汉语的兼语式为控制结构,在将其与其他类似结构——小句宾语、紧缩式、连动式、双宾语——进行区分之后,我们将上古-中古汉语中的兼语式分解为4类,并逐一说明各类的结构,以及兼语位置"其"替换"之"的情况。
- 李明
- 关键词:兼语式双宾语
- 试谈语言中的主体性与主观性
- 2015年
- 本文主要涉及以下两个很少为人论及的问题:一、主体性与主观性所指的范围,在汉语中是有区分的;二、在讨论主体性/主观性、主观化时,有两个不同的视角:观察者—说话人的角度、被观察者—词语的角度。从不同的视角,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 李明
- 关键词:主体性主观性主观化
- 副词“本”的演变被引量:4
- 2018年
- 本文讨论副词"本"及其相应的复音词"本来"等的演变。这些副词都有追原义,基于后来的情况与之前有无变化,可分为[+对比]与[-对比]两种用法。"本"的追原义源于时间义"之前"。这个时间义,一方面可以发展出兼有篇章连接作用的用法,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为具有人际交流功能的语气副词。Traugott(1982)归纳的"命题义>(篇章义)>自我表述义"只是简化的情形。因为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往往纠合在一起,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也常纠合在一起。如果一个词尚未完全虚化,兼有一定的概念功能,以及语篇功能,它也可以进一步发展出人际功能;另一方面,如果一个词尚未完全主观化(即纯用为人际功能),兼有一定的概念功能,以及人际功能,那么,它也可能发展出语篇功能。
- 李明
- 关键词:语义演变
- 试谈语用推理及相关问题被引量:8
- 2014年
- 本文讨论语用推理在语义演变中的作用。从认知来看,语用推理可以是转喻,也可以是隐喻。很多情况下,基于转喻的语用推理可以判断出新义信息量增大,因此可以确定是基于"不过量原则"。但是,有的转喻,新旧义在概念或其他方面并没有明显的量级上的大小对比,这时,区分"足量原则"或"不过量原则"没有意义,只能笼统地认为新旧义"相关"。有一种特殊的语境吸收,是句式义寄居在词义上,与语用推理无关。语用推理也可以在定名学中得到体现,比如在所谓的"从隐含到呈现"这种现象之中。
- 李明
- 关键词:语用推理转喻隐喻
- 汉语意原动词的历史演变
- 2008年
- 本文主要讨论汉语史各个时期意愿动词在语义上的发展变化。首先我们将给意愿类情态进行分类,然后我们再逐类分析该类动词在汉语史中的发展变化。主要结论是:(1)从意愿动词的发展来看,第一类意愿动词的形式最稳定,第二类其次,第三、四类变动最大。(2)意愿动词不是典型的情态动词,同典型的情态意义(认识或道义)没有关联。
- 貝羅貝李明
- 关键词:情态语义演变
- 试谈“类推”在语义演变中的地位被引量:2
- 2012年
- 本文首先介绍各种不同的类推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在语义演变中的地位。这里所说的语义演变,包括两方面:一、实词内部的词义演变,二、语法化中的语义演变。就实词内部的词义演变而言,类推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在语法化中,类推是一个重要的机制;但类推是否也是语法演变的动因,则很难证实。对有的激进的语言学家而言,"类推"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是语言演变最重要的推进力,这个观点是值得怀疑的。
- 李明姜先周
- 关键词:类推语义演变语法化
- 评判动词和羡余否定
- 2022年
- “责怪”等评判动词可以带羡余否定组合“不该”。这类动词常被误认为预设其后小句补足语所表述的命题p为真,其实,评判动词预设大主语认定p为真、而非总是预设p为真或大主语相信p为真。这个问题在认知动词中也存在。对于大主语的评判,说话人可以默认,也可以不表态,但也可以表态反对,这三种情况分别对应叙实、非叙实、反叙实用法。除了评判动词,还有其他一些动词可以与羡余否定“不该”相关;不同动词与羡余否定“不该”的不同关联,同该动词的隐性否定义的强弱有关。
- 李明
- 关键词:羡余否定预设
- 从话题看唐五代的虚词“即”——兼谈唐五代虚词“便、则、遂、乃”的用法被引量:3
- 2010年
- 本文讨论唐五代时期虚词"即"的一种承接对比性话题的用法。我们将借鉴一些已被证实的语义演变规律,构拟"即"这种用法的发展过程,藉此揭示"即"不同用法之间的关联。此外,本文还将连带考察唐五代"便、则、遂、乃"的用法,以与当时"即"的用法相比较。
- 李明
- 关键词:语义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