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 作品数:10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 王阳明龙场“性命”之悟的现象学探析
- 2021年
- 明正德三年,在偏远的贵州龙场万山从棘中,被贬谪为龙场驿丞的王阳明看破了世间的一切得失荣辱,惟独觉得生死一念未化,于是日夜端居静坐在一石墎中,一边参悟生死,一边安慰照料生病抑郁的随从,并将自己的处境、作为与圣人之道对照,在这样一个困心衡虑的凝神潜思中,王阳明忽然在一个深沉的子夜悟得了困扰他很久的《大学》“格物致知”宗旨,明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 李旭
- 关键词:圣人之道现象学格物致知龙场
- 论曾子对孔子之道的身心领受被引量:2
- 2020年
- 曾子凭借传孝道的身份在汉代经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宋儒道统论的建构中地位更得到了升格,但现代学者对传孝道的曾子和道统谱系中的曾子都有贬低、批评。张祥龙先生对曾子的现象学研究独辟蹊径,阐发了曾子对孔子之道切身的领受特点,但忽略了宋儒所重视的"忠恕一贯"章,有所不足。本文回应了现代学者对曾子的批评,在朱子解释的基础上阐发了"忠恕"贯通始终、人我的心性义理,探讨了其不足,认为其后曾子对孔子之道"江汉秋阳"的身心感受体现了其对"一贯"之旨更成熟的理解,相比"忠恕"心法更具有现象学还原的切身意味,曾子以身心为本的学问具体而微地保存了孔子之道的笃实品格,其成熟的修身之学相比"忠恕"心法而言更具有内外交养的皜皜光辉。
- 李旭
- 关键词:孔子
- 存在历史的达在时刻——论《存在与时间》达在历史性分析的存在论意蕴
- 2019年
- 如果我们要用一个海德格尔自己的概念来概括他在1930年代之后的思想,那么最合适的莫过于"存在历史"概念。以这个概念海德格尔寄予了他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和展望,对技术时代危机的应对,具有深远的时间意识与强烈的现实感。按照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中的观点,"存在历史"
- 李旭
- 关键词:《存在与时间》哲学史存在论
- 新集体主义: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精神引领——以浙江为例被引量:3
- 2018年
-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各级党和政府顺应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各方面需要,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贯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这个过程中,广大浙江乡村人民也发挥了自己创造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创造性,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得到增强。从中我们看到了集体主义精神的逐渐复兴,本文把它概括为新时代的新集体主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这种新集体主义将能够为全国的乡村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 李旭
- 关键词:新集体主义
- 道中庸而极高明:论王阳明良知学圣人观的双重维度被引量:1
- 2019年
- "心之良知之谓圣"是明儒王阳明基于其良知学的新圣人观。王阳明的良知概念经历了一个从伦理层面到生存论、宇宙论层面深化扩展的过程,与之相应他的圣人观也有一个发展丰富的过程,在"人伦之至"这一基本含义中融摄了聪明睿智的智性维度,最终迈入了"赞天地之化育"的至诚至圣境地。因此,王阳明基于其"良知"思想的圣人观具有道中庸和极高明的双重维度。学界通常根据阳明及其后学"见满大街都是圣人"的话头认为阳明心学将儒家圣人观念通俗化平民化了,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够全面。
- 李旭
- 关键词:良知圣人
- 和谐中的自由——从《中庸》和《乐记》引发的政治哲学思考
- 一、故宫和自由女神像:两种政治理想和谐与自由是人类政治的两个基本理想。乍一想,二者似乎体现了东方和西方不同的政治传统,只不过一个已经成为历史陈迹,而另一个正在地球上大行其道。北京故宫里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是...
- 李旭
- 文献传递
- 重建乡村文化共同体的浙江探索—基于浙江农村文化礼堂调研的思考
- 2017年
-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讨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在乡村文化共同体的重建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理论意义。通过对浙江省各地二十几家有代表性的文化礼堂的调研,我们认识到方兴未艾的文化礼堂建设在三个由浅入深的层面推动着乡村文化共同体的重建,首先是公共空间的重建,即礼堂取代祠堂成为村庄公共文化和礼仪空间;其次是村庄集体记忆和价值观的重建,村庄记忆取代宗族记忆成为乡村集体记忆和认同的凝聚点,乡村价值观也在通过礼仪更新走向传统宗法价值观与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最后是村庄秩序的重建,通过文化礼堂建设形成村庄新的教化性权力、加强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推动乡村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这三个层次的重建都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发动和村民自下而上的自觉相结合,在价值观的层面形成社会主义乡村价值观,在社会形态层面建构有别于传统血缘宗法共同体的乡村地缘文化共同体。
- 李旭
- 关键词:公共空间集体记忆
- 论儒家乐教的正大和平之境及其感性踪迹
- 2019年
- 儒家的乐教思想继承了从尧舜到商周的礼乐传统,以培养具有正大心志、中和品格的君子为目标,并试图通过乐教来达到社会和谐的移风易俗效果,我们可以用"正大和平"来概括儒家乐教的理想境界。"正大和平"的乐教理想散见于《论语》记载孔子论诗、论乐的箴言中,在《礼记·乐记》中得到了最系统、深入的阐述。《乐记》区别"声"、"音"和"乐",提出了"德音之谓乐"的思想,正大和平是德音雅乐区别于"郑声"淫乐的基本特征。上古时代正大和平的雅乐在实存形态上已经基本失传,但是作为儒家乐教理想影响了诗文书画等各个文艺领域,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其中源远流长的书法传统尤其能带给我们直观可感的乐境,对我们今天的人感受儒家乐教的正大和平境界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 李旭
- 关键词:乐教
- 关于东方美学的一种理论:导论被引量:2
- 2002年
- 东方思想需要一个别开生面的形而上学概念作为引导,以展现生成的动力学(dy—namics of becoming),这个概念就是与存在相伴随的非存在。存在和非存在的原初关联是东方美的天然基础和东方美学的源头。
- 稻田龟男 宫睿李旭张祥龙
- 关键词:东方美学导论非存在哲学形而上学
- 中道超越与儒学历史根源的考察——《儒家超越思想的起源》学术研讨会文章选登
- 2022年
- 近几年来,在当代哲学研究和中国哲学学科领域中儒学“超越性”问题的讨论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热点,尤其是对牟宗三等所提出的“内在超越”的反思性考察和对“外在超越”的倡导成为一时之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赵法生研究员则提出了“中道超越”的概念,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这个概念的阐发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相关问题的思考,同时也激发了学界争鸣。藉此,本刊联合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阳明学与现代儒学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关于赵法生著作《儒家超越思想的起源》的学术研讨会,现选登研讨会部分与会者发言(整理稿)以飨读者。除以下相关论文的作者之外,参加并主持了学术研讨活动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韩星教授和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齐鲁学刊》编辑部杨春梅教授。希望借此专题的发表进一步深化相关问题的研究,推动学术界对该问题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究。
- 赵法生李洪卫王绪琴李旭卢盈华吴晓番常会营沈鸿慎
- 关键词:学术研讨活动学术热点历史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