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海
- 作品数:5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艾灸促进胃黏膜细胞HSP70表达上调对细胞凋亡线粒体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被引量:25
- 2008年
- 目的:探讨艾灸预处理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胃黏膜损伤的机制.方法:32只健康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捆绑组(A组)、模型组(B组)、艾灸穴位组(C组)和艾灸非穴组(D组),每组8只.艾灸穴位组和艾灸非穴组大鼠艾灸预处理8d,捆绑组和模型组大鼠只捆绑,不艾灸.除捆绑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制备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胃黏膜HSP70、胃黏膜细胞凋亡、凋亡活化因子1(Apaf-1)、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胃黏膜HSP70表达,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AI),胞质Cyt-C、Apaf-1、Caspase-9和Caspase-3含量明显增加(2.93±0.29vs2.51±0.22,3.52±0.77vs2.25±0.53,1.63±0.36vs0.75±0.23,4.32±0.67vs3.44±0.86,4.05±1.01vs3.76±0.82,3.55±0.86vs2.35±0.71,P<0.01或0.05).与B组相比,C组大鼠胃黏膜HSP70表达(3.93±0.36)明显增加(P<0.01),而细胞凋亡指数(1.53±0.45),胞质Cyt-C(0.97±0.26)、Apaf-1(2.24±0.49)、Caspase-9(2.43±0.73)、Caspase-3(1.97±0.61)均显著降低(P<0.01).与C组相比,D组大鼠胃黏膜HSP70表达(3.35±0.34)显著降低(P<0.01),而凋亡指数(3.06±0.81),Cyt-C(1.45±0.29),Apaf-1(3.16±0.66),Caspase-9(3.33±0.76),Caspase-3(2.98±0.86),显著升高(P<0.01或0.05).结论:艾灸通过上调大鼠胃黏膜细胞HSP70表达,继而作用于凋亡线粒体信号转导途径相关靶点,由此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达到保护胃黏膜损伤的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穴位特异性.
- 易受乡郁洁常小荣吴伋用李振海唐森周国祥王小顺
- 关键词:艾灸HSP70细胞凋亡CASPASE-9
- 脑肠肽与针刺镇痛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08年
- 文章综述了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生长抑素(SS)、神经降压素(NT)几种脑肠肽与针刺镇痛相关的研究进展。指出参与镇痛的脑肠肽在针刺镇痛中如何定量定位等问题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 李振海易受乡
- 关键词:脑肠肽八肽胆囊收缩素P物质
- 不同电针频率刺激对胃扩张疼痛大鼠下丘脑内P物质、β-内啡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9年
-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电针频率刺激"足三里"对胃扩张疼痛大鼠的拟痛行为学评分和下丘脑内疼痛信息物质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的影响,阐明电针防治胃扩张疼痛可能的物质基础,探讨不同电针频率的效应差异。方法:50只大鼠完全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除空白组外采用胃内植入气囊并充气40mmHg压力造成胃扩张疼痛模型,低频(2Hz)和高频(100Hz)电针刺激"足三里"为施治因素,观察大鼠拟痛行为学评分,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下丘脑组织中SP、β-EP的表达。结果:低、高频电针均能明显降低胃扩张疼痛大鼠的拟疼痛行为学评分,与针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频电针组优于低频电针组(P<0.01)。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下丘脑组织中SP、β-EP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低、高频电针可使下丘脑组织中SP、β-EP阳性细胞数继续增加(P<0.01),且低频电针组的SP、β-EP阳性细胞数增加更明显(P<0.01)。结论:不同电针频率刺激"足三里"均可减轻胃扩张疼痛大鼠的应激反应,这可能是通过促进了下丘脑内疼痛信息物质SP、β-EP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发挥镇痛作用,且高频电针的镇痛效应优于低频针。
- 林亚平彭艳易受乡唐森李振海
- 关键词:内脏痛电针Β-内啡肽P物质
- 毫针不同刺激强度对胃扩张疼痛大鼠脊髓背角NMDA受体和P物质的影响
- 目的:通过比较毫针不同刺激强度针刺足三里穴后对胃扩张大鼠的拟痛行为学评分和脊髓背角的疼痛信息物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表达、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探讨毫针不同刺激强度的针刺效应差异,阐明参与针刺防...
- 易受乡李振海林亚平唐森彭艳
- 文献传递
- 毫针不同刺激强度对胃扩张疼痛大鼠脊髓背角NMDA受体和P物质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毫针不同刺激强度针刺足三里穴后对胃扩张大鼠的拟痛行为学、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和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轻手法组和重手法组.采用胃内植入气囊并充气压40mmHg造成胃扩张疼痛模型,轻手法和重手法针刺足三里穴为施治因素,以拟痛行为学评分标准观察其拟痛行为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背角中NMDA受体表达和SP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胃扩张造模后,大鼠拟痛行为学评分和脊髓背角内NMDA受体均明显增加(P<0.01);轻、重手法针刺均能明显降低胃扩张疼痛大鼠的疼痛反应,与针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11.77±2.16分vs22.83±1.87分,14.73±2.19分vs21.73±2.30分,均P<0.01);并能降低NMDAR受体(140.60±21.30vs240.20±25.59,63.60±13.74vs108.67±11.37,均P<0.01)、SP阳性细胞数(63.60±13.74vs108.67±11.37,82.67±12.13vs108.67±11.37,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且轻手法组优于重手法组(P<0.01).结论:不同刺激强度针刺足三里后,减轻了胃扩张疼痛大鼠的应激反应,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脊髓背角内疼痛相关信息物质NMDA受体激活和SP的释放.
- 彭艳易受乡李振海林亚平唐森
- 关键词:毫针胃扩张疼痛脊髓背角P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