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安政

作品数:16 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检验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香菇
  • 9篇交配型
  • 6篇交配型因子
  • 4篇重组体
  • 4篇次级
  • 3篇交配
  • 2篇遗传多样性分...
  • 2篇孢子
  • 1篇担孢子
  • 1篇单核体
  • 1篇凋亡
  • 1篇性状
  • 1篇育种
  • 1篇栽培
  • 1篇栽培菌株
  • 1篇生物技术
  • 1篇省份
  • 1篇数量性状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机构

  • 13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湖北中医药大...
  • 2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济宁师范专科...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5篇李安政
  • 12篇林芳灿
  • 6篇林范学
  • 5篇程水明
  • 4篇徐学锋
  • 1篇肖凌
  • 1篇汪蕾
  • 1篇郑芳
  • 1篇程莉
  • 1篇江绍伟
  • 1篇陈琳

传媒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菌物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菌物研究
  • 1篇科教导刊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 1篇第二届菌物教...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糙皮侧耳担孢子交配型的鉴定被引量:10
2007年
以3个糙皮侧耳菌株为材料,用核迁移试验和OWE-SOJ技术对担孢子的4种交配型进行了鉴定。核迁移试验表明,核迁移仅出现于A=B≠交配反应而不出现于A≠B=反应中。而在OWE-SOJ试验中,发生核迁移的A=B≠交配反应形成无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而不发生核迁移的A≠B=反应形成无锁状联合的栅栏型菌落,两种菌落可以清楚地区别开来。核迁移试验的结果与OWE-SOJ试验的结果是一致的,可以相互印证。因此,将两者用于糙皮侧耳交配型的准确鉴定是可行的。
程莉李安政林范学林芳灿
关键词:糙皮侧耳交配型
中国香菇自然种质的rDNA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7
2005年
测定了全国范围内的59个野生香菇菌株rDNA的ITS区域的序列。所得序列的总长度在723-727个碱基之间,G+C含量也基本稳定在57.5%左右。用Phylip3.6软件包对59个ITS序列进行DNA数据分析。结果表明59个菌株被划分到3个不同的谱系中,其中谱系Ⅰ包括11个菌株,分布较为均衡,涉及东北、西北、西南和东部沿海等地区的8个省份;谱系Ⅱ包括14菌株,以西北、西南的4个省份为主;谱系Ⅲ包括34个菌株,覆盖范围最广,除东北和西北高原地区外,其它均有涉及。地缘关系分析表明以陕、甘为主的西北高原地区的菌株涉及Ⅰ、Ⅱ两个谱系;以闽、浙、赣和台湾为主的东部沿海地区的菌株涉及Ⅰ、Ⅲ两个谱系;而以云、贵、川为主的西南地区的菌株则覆盖到了所有的3个谱系。这三个地区的香菇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西南地区尤为突出,是香菇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点区域。
徐学锋林范学程水明李安政林芳灿
关键词:香菇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保护省份谱系
培养基转换法下香菇交配型的准确鉴定
2014年
在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对5个供试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进行常规交配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培养基转换法对各菌株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组合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应用培养基转换法可以观察到3种形态明显不同的菌落,即由A≠B≠配对形成的具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由A≠B=配对形成的无锁状联合的栅栏型菌落及由A=B≠配对形成的无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由于该方法可清楚区分通常无明确形态差异的A=B≠和A≠B=反应,因此,用于香菇孢子单核体交配型因子的准确鉴定是行之有效的。
李安政林芳灿
亚洲香菇Lentinula edodes系统发育学地位的重新评估与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测定了60个中国野生香菇菌株的rDNA的内转录间区(ITS)序列,结合GenBank已有的48个其他地区不同种的菌株的序列数据,构建Lentinula属内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将该属分成了两大支共7个谱系,西半球一支2个谱系,东半球一支5个谱系,聚类结果与形态种的划分明显相关。亚洲菌株在东半球的5个谱系中占两席,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表明这两大谱系所代表的种质资源的地位特殊,不可缺少。谱系Ⅴ的菌株数量明显扩大,覆盖范围的地理空白也得以填补,成为了亚洲香菇的主流谱系之一;谱系Ⅰ的菌株数量庞大,覆盖了绝大部分被研究区域,有进一步分化成两类的趋势。这表明中国(亚洲)是重要的香菇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中心。将谱系Ⅰ分成Ⅰa和Ⅰb 两个亚类,与谱系Ⅴ一起进行亚洲范围内香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中国东部沿海、西北高原和中国西南及喜马拉雅地区的多样性最为丰富,是亚洲香菇的3个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
徐学锋李安政程水明林范学林芳灿
关键词:香菇系统发育遗传多样性分析香菇菌株系统发育学GENBANK群体遗传多样性
用简并PCR对香菇B交配型因子部分DNA片段的克隆与鉴定
香菇Lentinula edodes是一种异宗结合的食用蕈菌,具有由两个不连锁的交配型因子(A和B)控制的四极性交配系统。尽管这种观点已经得到公认,但由于交配型因子仍未被克隆测序,故对其分子基础仍缺乏了解。本研究利用简并...
李安政林芳灿
关键词:香菇
文献传递
香菇交配型因子次级重组体的鉴定被引量:6
2006年
对13个香菇菌株的担孢子后代进行了交配型分析,其中8个菌株非亲和反应与亲和反应之比与预期的3∶1的比例无显著差异。另外5个菌株非亲和反应与亲和反应之比不符合3∶1,其中4个菌株在0.05显著水平的X2值仅略高于理论值,而另一菌株HL01具有特殊的表现,其单核体132个随机配对的非亲和反应与亲和反应之比为82∶50,X2值显著偏离3∶1的临界值。用4个标准测试菌株鉴定了来自HL01同一子实体的189个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在189个单核体中,161个单核体归于4种正常交配型(A1B1,A2B2,A1B2,A2B1)之一。而另外28个可能源于次级重组的单核体可分成另外4个类群。通过以所有可能的组合进行配对杂交,进一步分析了28个单核体的交配型。结果表明,次级重组同时在A因子和B因子中发生,重组值分别为8.5%和11.6%。A因子至少由2个亚基组成而B因子可能由不止2个亚基组成。随后的出菇试验表明,至少含有1个重组体的所有可亲和配对均具有结实能力。
李安政林芳灿
关键词:香菇
香菇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被引量:30
2006年
对110个香菇杂交菌株16个数量性状进行表型、遗传和环境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单菇鲜重与有关单菇的其他5个性状在表型、遗传和环境等3个方面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菇数存在3种极显著的负相关,与CMC酶活性、木聚糖酶活性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遗传负相关。鲜菇总重与出菇期和原基期呈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与菇数、两种菌丝生长速度及菌盖厚度呈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结果表明,在香菇育种工作中,菌丝生长速度和酶活性,可以作为对单菇性状和鲜菇总重进行选择的间接指标之一。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6个性状可以缩减为6个主成分,按方差贡献率大小分别命名为单菇、发育、产量、酶活、原基和转色因子,6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0.75%。在香菇育种中,可以按照育种目标对上述主成分因子或其分量进行单独选择。
林范学程水明李安政徐学锋林芳灿
关键词:育种农艺性状菌丝生长速度酶活性
香菇交配型因子次级重组体及与交配型因子连锁的分子标记的鉴定
香菇是一种异宗结合的食用蕈菌,具有由两个不连锁的交配型因子(A和B)控制的四极性交配系统。本研究以13个香菇菌株为材料,采用培养基转换培养(OWE-SOJ技术)和核迁移试验等方法对各菌株孢子单核体交配型因子组合进行了准确...
李安政
关键词:香菇染色体步移分子标记交配型因子
香菇基因组中EST-SSR的构成和分布被引量:15
2007年
从真菌基因组计划网站(FGP)和NCBI网站数据库下载了符合条件的总长度为8.1×106bp的11150条香菇的EST(包括10条cDNA)序列,通过SSRhunter1.3软件结合手工查找,从中发现2.83%即316条EST含有一共469个SSR,平均每17.3kb出现一个EST-SSR。在所有EST-SSR中,三碱基和六碱基SSR出现最多,分别占EST-SSR总数的38.00%和20.00%。出现较多的基序为(A)n、(T)n、(GA)n、(AG)n、(TGA)n、(GAT)n和(TCTTT)n,占所有EST-SSR的35.39%。
林范学程水明李安政林芳灿
关键词:EST-SSR基序香菇
NK92细胞经非溶酶体途径快速生成并释放35kD颗粒酶B至靶细胞
2016年
目的探讨NK92细胞能否经非分泌型溶酶体途径分泌颗粒酶B(GZB)以及其可能的分泌机制。方法 NK92细胞作为细胞模型,经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ION)活化后4 h内,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技术检测NK92细胞胞质中蛋白合成功能被抑制前后相对分子质量(M_r)35 000和32 000 GZB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分离纯化分泌型溶酶体(SL)及不含溶酶体胞质中的GZB种类;通过EDTA抑制溶酶体的胞吐来阻断M_r32 000 GZB的释放,观察活化后NK92细胞上清中的M_r35 000 GZB含量;将活化的NK92细胞与K562细胞共培养,观察M_r35 000 GZB能否进入K562细胞;观察活化后NK92细胞的死亡率,并检测其分泌M_r35 000 GZB的酶活性。结果 NK92细胞PMA/ION刺激4 h后,在SL外的胞质中生成大量GZB,M_r为35 000区别于SL内GZB的M_r32 000。经免疫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显示,这些GZB位于溶酶体外的小囊泡内。同时,M_r35 000 GZB能被分泌至细胞外。进一步检测发现受到刺激的NK92细胞在SL外的胞质中同时出现GZB/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9(serpinb9)复合物以及M_r35 000 GZB,但死亡率未上升,与之相应的是SL内的GZB具有酶活性,SL外的M_r35 000 GZB为酶原形式,表明M_r35 000 GZB并非由SL漏出。结论人NK细胞内存在SL外无酶活性的M_r35 000 GZB,以非溶酶体途径快速生成方式分泌至细胞外,提供了部分细胞外的GZB。
汪蕾江绍伟肖凌陈琳李安政郑芳
关键词:颗粒酶B细胞凋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