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兰
-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基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弓形虫SAG3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克隆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基因,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虫体总RNA,RT-PCR扩增SAG3基因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AG3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结果扩增出的基因片段约1158bp,与预期相符。预测SAG3蛋白分子质量单位约41.7732ku,PI为6.75,为两亲性蛋白,有2个保守结构域和功能域。结论成功克隆出SAG3基因,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 张玉英贺新红陈莎丽覃珊珊金小宝朱家勇江钢锋李娟兰汪琦
- 关键词:弓形虫生物信息学分析
- 人体寄生虫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初探被引量:3
- 2010年
- 针对目前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开放性实验教学,初步探索了开放性实验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开放性实验增强学生对人体寄生虫学的认识,弥补了实验教学时数的不足,学生创新性和实际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
- 马艳汪琦李娟兰金小宝李小波吴强
-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 dsRNA抑制SAG3表达对弓形虫入侵蛋白ROP2、MIC2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表面抗原3(SAG3)对弓形虫入侵相关蛋白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弓形虫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电穿孔的方法将针对SAG3基因3-′UTR区的dsRNA转入弓形虫速殖子体内,转染后的虫体感染Hela细胞,转染后2 h提取总RNA,RT-PCR检测SAG3的抑制效率,同时检测弓形虫入侵蛋白ROP2、MIC2的表达情况。结果dsRNA电穿孔转染弓形虫速殖子后抑制SAG3 mRNA表达,ROP2、MIC2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抑制SAG3的表达影响ROP2、MIC2的表达。
- 张玉英汪琦朱家勇江钢锋覃姗姗李娟兰金小宝
- 关键词:弓形虫
- 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时SAG3基因表达抑制对β-微管蛋白mRN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表面抗原3(SAG3)基因表达被抑制对弓形虫β-微管蛋白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用电穿孔的方法将针对SAG3基因3′-UTR区的dsRNA转入弓形虫速殖子体内,转染后的虫体感染Hela细胞,感染后5min提取总RNA,RT-PCR检测SAG3基因的抑制效率,并分别于感染后5min、30min和1h检测β-微管蛋白mRNA水平。结果实验组SAG3基因表达被抑制,弓形虫转染宿主细胞后5min、30min和1h的β-微管蛋白mRNA水平均降低。结论SAG3影响弓形虫入侵蛋白β-微管蛋白mRNA水平。
- 张玉英汪琦朱家勇江钢锋覃姗姗李娟兰金小宝
- 关键词:弓形虫RNA干扰
- 弓形虫RH株SAG1基因序列体外扩增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根据SAG1基因序列,自行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利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成功扩增出编码SAG1抗原的基因片段,扩增出的基因片段大小与预期长度(1006bp)相符,结果经测序验证,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AG1蛋白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进行了预测.
- 陈莎丽张玉英覃珊珊李娟兰金小宝江钢锋汪琦
- 关键词:弓形虫SAG1基因体外扩增生物信息学分析
-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被引量:6
- 2011年
- 为了适应目前教育教学的发展变化,对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教学、网络教学等多层次、多方位进行了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性人才。
- 汪琦朱家勇江钢锋吴强马艳李娟兰
-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 开放性实验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8年
- 通过青蛙体内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的调查,探讨了开放性实验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开放性实验弥补了实验教学时数的不足,提高学生创新性和综合能力,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
- 马艳李娟兰
-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方法
- 人体寄生虫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被引量:5
- 2011年
- 从考试的内容、形式两方面入手,将理论课和实验课考试有机结合起来,改革考试评价体系,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全面发挥考试的功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汪琦朱家勇江钢锋李红枝吴强马艳李娟兰
-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
- 我国华南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等位基因分型和序列分析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了解我国间日疟原虫MSP1(PvMSP1)的等位基因类型和序列的多态性。方法 用特异的引物通过套式PCR方法体外扩增包含PvMSP1的ICB5与ICB6之间的基因片段 ,并对部分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 7份间日疟原虫患者血样中 ,有 16份 (5 9 9% )扩增得到Belem型基因产物 ,2 5 (92 6 % )份扩增出Sal- 1型基因产物 ;两种不同等位基因型虫株的混合感染率为 5 1 9%。序列分析结果发现一个以前未见报告的基因内重组类型。结论 我国间日疟原虫虫株存在两种PvMSP1等位基因型 ,Sal- 1型可能是主导型 ;
- 江钢锋李娟兰吴少廷王善青
-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基因分型
-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克隆表达弓形虫RH株SAG3基因,为深入研究其结构及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特异性扩增出编码SAG3基因的片段,相应酶切后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pET-SAG3重组质粒。将pET30-SAG3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EcoRⅠ、Hind III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体外扩增的SAG3基因片段与目的片段大小相符约1 155bp,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0-SAG3,SDS-PAGE、Western blot显示SAG3-His融合蛋白的分子量大小约为50kd。结论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SAG3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
- 陈莎丽覃珊珊张玉英李娟兰金小宝朱家勇江钢锋汪琦
- 关键词:弓形虫基因克隆蛋白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