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俞萍
- 作品数:6 被引量:83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 野生北柴胡根资源量与地上植株形态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以2007年北京东灵山300株野生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植株形态因子和根资源量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方差分析与模型模拟等方法对3种典型生境下北柴胡根资源量与地上植株形态因子之间关系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生境类型下,株高和叶片数平均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即:林地>灌丛>草甸,而分枝数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类型下植株地上形态特征株高、叶片数和分枝数差异性显著;③所选3种模型对根资源量(Y)与株高(x1),叶片数(x2)和分枝数(x3)之间关系模拟效果排序为,广义可加模型(GAM)>广义线性模型(GLM)>多元线性模型(MLM),最优模拟结果R2可达0.90以上,且分生境模拟结果优于混合模拟结果;④实测值对最优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以95%的可靠性估计,GAM模型对北柴胡根资源量的预估精度均在75%以上。
- 任斐鹏江源杨艳刚李俞萍陶岩
- 关键词:北柴胡
- 近46年来东江流域降水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23
- 2010年
- 运用非参数检验Mann-Kendall方法对东江流域近46年来降水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6年来东江流域年降水量呈现出增加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增加速率为16.02mm/10a;流域年降水日数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递减率为0.51d/10a,6月份降水日数的显著减少对全年降水日数的减少趋势贡献率最大;流域年平均降水强度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变化率为0.16mm/d.10a,其中7月份增强幅度最大(0.9mm/d.10a),对全年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贡献率最大;近46年来东江流域年降水量、降水日数及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都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
- 董满宇江源李俞萍任斐鹏
- 关键词:东江流域降水
- 昆仑山北坡中段植被生态及营养特征的垂直梯度研究
- 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制于许多生态因子的影响,而海拔梯度综合了土壤因子、气候因子、植被群落间的相互影响等多种环境因子被认为是影响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昆仑山北坡草原带及草甸带的存在,为新疆当地发展草地畜牧业提供了...
- 李俞萍
- 关键词:植被分类土壤营养植被群落营养特征垂直梯度
- 放牧对五台山高山、亚高山草甸植被-土壤系统耦合的影响被引量:39
- 2010年
- 以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放牧压力下五台山高山、亚高山草甸植被、土壤的变化特征,并利用灰色系统分析法,从群落和物种两个尺度探讨了放牧对五台山植被-土壤系统耦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压力的加大,土壤pH、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非线性变化,在极度退化草甸下达到最大值;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群落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群落总盖度的关联度较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对群落特征变化有一定影响;在受到强度干扰时,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由原生种向退化种发生替代变化。系统耦合度的定量研究表明,现有的放牧强度已经使五台山山地草甸的植被-土壤系统的耦合水平降低。草甸的退化不仅仅是植被与土壤的衰退,也导致两个子系统耦合关系的减弱,使系统表现出相悖的发展趋势。
- 江源章异平杨艳刚徐军亮李俞萍
- 关键词:灰色关联
- 基于GIS与群落调查的北京市野生北柴胡资源量测算被引量:9
- 2009年
- 以2007年北京地区236个群落调查样方数据和典型区域300株野生北柴胡采样数据为基础,采用模型模拟、样方调查、GIS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野生北柴胡分布与资源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北京市野生北柴胡在植物群落中的种群密度介于0—6000株/hm^2之间,产量密度介于0~683kg/km^2之间,密度最大的生境为海拔1800m左右的山顶杂草草甸;②不同生境下根生物量(Y)与植株地上形态特征株高(x1)、叶片数(x2)和分枝数(x3)显著相关;③北京地区北柴胡资源分布面积为752937hm^2,资源总量约为410t;④北京市野生北柴胡资源的水平分布特征表现为,东部怀柔、密云和平谷等地产量密度低,西部和中部地区密度较高,从垂直变化规律看,北柴胡分布的主要区域集中在海拔100—2000m的范围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产量密度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总体趋势。
- 江源任斐鹏肖雁青张文涛李俞萍熊兴
- 关键词:群落调查GIS
- 北京西部山地黄芩主要有效成分与不同环境条件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西部山区黄芩主要有效成分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规律,揭示生态因子对黄芩有效成分量的影响。方法于2007年8~9月在北京西部山地采集了800~1800m8个海拔上85株黄芩样本,经HPLC分析得到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以及千层纸素A的量;同时,实验测定了垂直梯度上各采样地的土壤养分指标,并获取了各样地相应的气候条件。结果只有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垂直梯度上土壤养分对黄芩主要有效成分的量影响不明显,决定山地所生长黄芩质量的主要因素不是土壤养分,而是气候条件;黄芩生境的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与黄芩的黄芩苷及汉黄芩苷的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年均太阳辐射量与这两种成分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年均温在2~6℃的生境,有利于提高黄芩有效成分的量,年均温在3~4℃的生境,生长的黄芩质量很有可能达到最佳,与黄芩的传统道地产区吻合。
- 肖雁青江源李磊张文涛李俞萍张文生
- 关键词:黄芩生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