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玮
- 作品数:14 被引量:5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变化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方法 105例(150眼)白内障患者分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组(A组,56例,80眼)和非高度近视眼白内障组(B组,49例,70眼),分别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测量患者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MFT)和黄斑中心凹直径6 mm范围内的黄斑区容积(TMV);计算高、低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ECP)。结果 A组和B组术后各时间点UCVA、BCVA和TMV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而术后各时间点MF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中,高、低AECP患者术后各时间点MF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AECP患者术后各时间点TMV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高AECP患者术后各时间点MFT和TMV与术前的差值与低AECP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中1眼黄斑区鼻下方发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浅脱离,A组中3眼、B组中1眼黄斑区中心凹发生微囊样改变。结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复明效果较好,术后无黄斑水肿发生,MFT无明显变化,但TMV增加,超声能量对黄斑区视网膜无明显影响。
- 李世玮吴强陆斌王文清陈颖方健
- 关键词: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的改变
- 陈颖吴强宋蓓雯贾丽丽杜新华李世玮王文清
- 合并视网膜劈裂症的高度近视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 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术(OCT)观察合并视网膜劈裂症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后的视网膜厚度变化及其对视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5例(35只眼)合并视网膜劈裂症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行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以及劈裂最显著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MNT).根据术中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ECP)大小将35只眼分为高、低AECP组;根据患者眼轴长度将35只眼分为≤28.00 mm组、>28.00且≤30.00 mm组以及>30.00 mm组.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直线相关分析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只视网膜劈裂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BCVA分别为(0.59±0.38)、(0.57±0.38)及(0.60±0.36),较术前有所提高(F=31.15,P=0.0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CFT分别为(256.80±199.98)μm、(274.37±246.87)μm及(268.60±238.41)μ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9,P=0.42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MNT分别为(477.71±188.71)μm、(486.60±229.77)μm以及(482.63±208.82)μm,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6,P=0.857).术后3个时间点非中心凹劈裂眼BCVA好于中心凹劈裂眼(Z=-0.580,P=0.048;Z=-2.147,P=0.030;Z=-2.099,P=0.034).不伴有黄斑板层裂孔的中心凹劈裂眼术后3个月BCVA与其CFT呈负相关(r=-0.667,P=0.018).术后3个时间点内,高、低AECP组以及不同眼轴长度组之间术前术后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314~1.290,P=0.192~0.741;F=0.15~0.62,P=0.545~0.859).结论 合并视网膜劈裂症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对劈裂的视网膜无明显影响,术
- 吴强李世玮陆斌王文清方健俞嘉怡贾丽丽陈颖
- 关键词:近视视网膜劈裂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应用UBM观察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眼前节结构变化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前后的眼前节结构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对合并有白内障的24例(31只眼)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记录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数目、抗青光眼药物数目以及术后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UBM检查,测量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IA)、房角隐窝面积(ARA)以及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并观察术后滤过泡形态。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以及配对设计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只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BCVA(0.62±0.39、0.68±0.29、0.64±0.36、0.60±0.36)分别与术前(0.19±0.1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平均眼压(13.48±5.02)mmHg、(13.85±4.17)mmHg、(13.95±4.41)mmHg、(14.51±4.26mmHg均低于术前(19.38±4.43)mmHg,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平均ACD、AOD500、TIA及ARA分别(3.49±0.58、0.35±0.20、29.96±11.94和0.23±0.17)与术前(1.80±0.72、0.14±0.15、13.60±15.40和0.07±0.0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TCPD(0.94±0.19)与术前(0.78±0.2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的成功率为9.68%(3/31只眼),其中2只眼为L型滤过泡,1只眼为H滤过泡,28只眼为F型滤过泡。术前及术后6个月平均角膜内皮计数分别为(2366.90±652.73)个/mm:、(2077.07±528.10)个/mm。,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抗青光眼药物数目由术前的(2.35±0.66)种降至术后的(0.83±1.00)种,差异有统计学�
- 李世玮吴强陆斌王文清方健
-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超声乳化术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白内障
- 2型糖尿病患者眼前段生物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眼前段生物结构变化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3—11月我院内分泌代谢科确诊的40~80岁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285眼(糖尿病组,n=285),采用非接触式光学生物测量仪(Lenstar LS900)测量糖尿病患者眼部参数,包括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角膜直径(white to white,WTW)、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晶状体厚度(lens thickness,LT)和眼轴(axial length,AL),并测算晶状体位置(lens position,LP)和前房拥挤率(chamber crowd ratio,CCR)等,将数据与同期同年龄段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256例415眼(对照组,n=415)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做统计,分析糖尿病患者眼前部结构特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直径均增加,中央前房变浅,晶状体厚度增加,前房拥挤率增大,眼前段长度增加,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和眼前段长度/眼轴长度系数均增大。结论糖尿病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增加的原因可能系角膜基质层和基底下神经变性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眼前段结构有"拥挤"的趋势,这一改变也许使糖尿病患者更易诱发房角关闭。
- 严良贾丽丽李雯穆晶李世玮魏蓉
- 关键词:晶状体前房神经变性生物测量
- 2型糖尿病早期和糖耐量受损患者眼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早期和糖耐量受损患者眼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变化。方法社区45—70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对象中,在排除一系列全身和眼部异常指标后,对按照WHO标准确定为单纯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ic mellitus,T2DM)、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和无糖尿病的正常人(normal control,CTR),行眼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cular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检查,采用6mmETDRS模式扫描并分别测量黄斑部视网膜各层厚度,采用SAS8.2统计学软件行三组间视网膜各层厚度比较。结果与CTR组比较,T2DM组视网膜厚度有变薄趋势,而IGT组有增加趋势。T2DM组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INL)、内层视网膜(inner retinal Layer,IRL)和外层视网膜(outer retinal layer,ORL)变薄较CTR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内层视网膜厚度较CTR组有逐步增厚趋势;与T2DM组比较,IGT组中IPL、RPEL增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NL、IRL增厚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在眼底照相未发现微血管病变时,已有INL层变薄;糖耐量受损可能导致视网膜内层增厚;由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所产生的糖代谢紊乱可导致视网膜内层结构改变,这一改变可能先于且不同于微血管病变,提示2型糖尿病早期和糖耐量受损可能导致眼部神经视网膜变性。
- 严良魏丽贾丽丽李雯穆晶李世玮魏蓉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神经变性
- 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青白联合术后的眼前节结构变化
-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前、后的眼前节结构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47例(...
- 李世玮陈燕吴强陆斌王文清方健
- 关键词:原发性房角关闭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 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因素
- 陈颖吴强李世玮贾丽丽王文清邹俊
- 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的OCT影像特征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的OCT形态学特征,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8例(369只眼)屈光度≥-6.00D的高度近视眼患者继发视网膜劈裂的OCT表现以及与眼轴长度、屈光度、后巩膜葡萄肿、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变性等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 OCT显示68例(93只眼)存在视网膜劈裂;其中78只眼为外层劈裂,14只眼为混合性劈裂,1眼为内层劈裂.所有存在劈裂眼中,2只眼劈裂远离黄斑区,91只眼位于黄斑区,累及一至四个象限不等,其中53只眼为中央凹劈裂,38只眼为旁中央凹劈裂,中央凹劈裂的形态多样,并伴有视网膜前膜或玻璃体牵引、局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板层裂孔等改变.所有高度近视眼患者中,视网膜劈裂眼与未发生视网膜劈裂眼的眼轴长度、屈光度、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牵引或视网膜前膜以及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变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ogistic回归结果示:超长眼轴(≥29mm)是视网膜劈裂发生的危险因素,屈光度并不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牵引或视网膜前膜以及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变性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02,0.073,0.027,0.003,0.011).结论 OCT能明确视网膜劈裂发生的部位,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劈裂的形态特征,视网膜劈裂多发生在黄斑中央凹.可累及整个黄斑区,以外层劈裂多见.视网膜劈裂的发生与超长眼轴、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视网膜牵引以及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变性等因素有关.
- 李世玮吴强陈颖贾丽丽宋蓓雯杜新华
- 关键词: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B超检查在黄斑区微小病变诊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 探讨B型超声检查对于白内障术前黄斑区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从形态结构方面协助对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恢复的评价.方法 选取45例白内障术后经眼底摄片、OCT确诊的不同类型黄斑病变的患眼,将它们术前的B超不同程度的形态改变特征与OCT观察的黄斑中心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视网膜体积的改变相比较.结果 B超0级组黄斑中心厚度和黄斑中心体积分别(278.29±75.66)μm和(0.26±0.13)mm3,B超1级组黄斑中心厚度和黄斑中心体积分别为(395.00±70.71)μm和(0.49±0.30)mm3,B超2级组黄斑中心厚度和黄斑中心体积分别为(336.58±69.66)μm和(0.27±0.06)mm3,B超3级组黄斑中心厚度和黄斑中心体积分别为(543.90±90.85)μm和(0.43±0.09)mm3.B超分级与黄斑中心厚度呈线性相关(F=44.849 P〈0.01).B超分级与黄斑中心体积呈线性相关(F=8.260 P〈0.01).结论 随着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和体积的增加,B超的阳性率也增加.B超对黄斑区局部视网膜增厚识别敏感度较高,但对视网膜后极部弥漫性视网膜增厚识别敏感度较低.提示在屈光间质混浊眼,特别是白内障术前B超检查对于黄斑区微小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术后视力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杜新华吴强罗兰李世玮宋蓓雯吴文芳
- 关键词:B超OCT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