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维铭

作品数:322 被引量:3,049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0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1篇克罗恩
  • 71篇克罗恩病
  • 60篇手术
  • 54篇外科
  • 53篇营养支持
  • 46篇术后
  • 44篇并发
  • 40篇肠内
  • 31篇结肠
  • 30篇综合征
  • 30篇并发症
  • 30篇肠内营养
  • 28篇腹腔
  • 26篇短肠综合征
  • 24篇切除
  • 23篇胰腺
  • 23篇胰腺炎
  • 23篇外科治疗
  • 23篇腺炎
  • 22篇病人

机构

  • 287篇南京军区南京...
  • 37篇南京大学
  • 6篇广州军区广州...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东南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97...
  • 2篇赣南医学院第...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江西医学院
  • 1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江西省肿瘤医...

作者

  • 322篇朱维铭
  • 165篇李宁
  • 153篇黎介寿
  • 56篇龚剑峰
  • 33篇虞文魁
  • 25篇张伟
  • 23篇任建安
  • 20篇李幼生
  • 18篇姜军
  • 17篇张娟娟
  • 17篇高涛
  • 17篇顾立立
  • 17篇李毅
  • 16篇习丰产
  • 14篇屠伟峰
  • 13篇刘放南
  • 13篇李维勤
  • 11篇李元新
  • 11篇王新波
  • 10篇彭南海

传媒

  • 67篇肠外与肠内营...
  • 60篇中国实用外科...
  • 24篇医学研究生学...
  • 16篇中华胃肠外科...
  • 11篇中华外科杂志
  • 9篇中华炎性肠病...
  • 6篇中华内科杂志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6篇中华消化外科...
  • 5篇胃肠病学
  • 4篇临床外科杂志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外科理论与实...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2010全国...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医学新知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腹部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10篇2015
  • 17篇2014
  • 25篇2013
  • 20篇2012
  • 26篇2011
  • 27篇2010
  • 22篇2009
  • 26篇2008
  • 21篇2007
  • 11篇2006
  • 11篇2005
  • 17篇2004
  • 9篇2003
  • 11篇2002
3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症溃疡性肠炎的手术时机被引量:3
2018年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危重,盲目依赖药物治疗可能导致延误手术时机,增加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手术时机,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及时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合患者病情、临床症状、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等指标综合判断手术时机。
张腾辉朱维铭
关键词: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手术治疗手术时机手术并发症
NRS2002在克罗恩病病人术前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全消化道均可受累。长期反复的胃肠道炎症会引起包括狭窄、穿孔、腹腔脓肿等一系列并发症,手术干预常不可避免[1]。由于疾病本身累及消化器官,加之并发症的影响,营养不良常与原发病并存[2]。
杨洋彭南海朱维铭
关键词:克罗恩病营养风险筛查营养支持营养不良
消化道重建术后肠瘘的防治被引量:13
2004年
朱维铭
关键词:消化道重建术后并发症肠瘘
小肠导管相关的肠套叠二例
2009年
病例1女性,54岁,1990年行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术后反复出现进食后恶心、呕吐。有中度营养不良、输出襻不全性梗阻表现,于2008年9月18日入院,给予禁食、内镜下放置鼻肠管,鼻肠管末端位于胃空肠吻合口远端(输出襻)70cm处。置管后第2日开始进行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起初耐受较好,但第8天出现腹痛、腹胀伴呕吐,停止EN后症状缓解,继续EN后再次出现腹痛、呕吐症状,
林海冠朱维铭龚剑峰李宁
关键词:肠套叠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口呕吐症状
肠内营养联合雷公藤多甙诱导活动期克罗恩病缓解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雷公藤多甙在诱导克罗恩病缓解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01年3月~2007年12月在我所治疗的30例活动期CD患者,满足CDAI评分>150分,男:女=19:11,其中18岁以下青少年患者5例...
龚剑峰钮凌颖魏晓为朱维铭李宁黎介寿
关键词:经肠营养克罗恩病雷公藤多甙
文献传递
肠内营养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索肠内营养(EN)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对15例采用鼻肠管或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PEG/J)行EN治疗的SMAS病人进行前瞻性临床应用研究,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梗阻近端的引流量、营养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所有病人在置管减压引流1周内症状明显减轻,经鼻肠管行EN的病人约3~4周症状消失,经PEG/J管行EN的病人约4~8周症状消失,约5~10周均恢复正常饮食。EN治疗2周后,所有病人的体重、体质指数(BMI)和体脂百分数(TBF%)明显增加,梗阻近端的引流量明显减少。相关分析显示,在治疗前、EN治疗2周和症状消失时,梗阻近端的引流量与体重、BMI和TBF%呈明显的负相关,其中与TBF%的相关性最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比,拔除管饲导管前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明显增加。结论:合理有效的EN治疗能改善SMAS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加体重和脂肪含量,从而增加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解除十二指肠梗阻,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正常饮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使大多数病人避免手术。
张伟朱维铭顾立立李毅李宁黎介寿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肠内营养治疗十二指肠梗阻营养不良
围手术期联合营养支持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联合营养支持对克罗恩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165例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克罗恩病患者的资料。按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全肠内营养支持组、全肠外营养支持组、联合营养支持组,每组各55例,各组入院后除营养支持外其余治疗措施无明显差异,比较联合营养支持与全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结果与全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支持组相比,联合营养支持组围手术期热卡供应较充足,短期内营养状况的改善较明显,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联合营养支持组疾病缓解率为80.0%,高于全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支持组的76.4%和74.5%;联合营养支持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9%,明显低于全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支持组的25.4%和18.2%;联合营养支持组住院时间相对缩短,住院费用较少。结论对于围手术期克罗恩病患者,联合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全肠内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支持。
钮凌颖龚剑峰魏晓为朱维铭李宁黎介寿
关键词:CROHN病营养支持手术期间
胃十二指肠克罗恩病的治疗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胃十二指肠克罗恩病(CD)病人的病情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10例CD病人,其中病变累及胃十二指肠的有15例(3.7%)。幽门或球部梗阻者12例,球部溃疡者1例,十二指肠-结肠内瘘2例。结果:除1例术中发现内瘘并修补的病人,其余病人均给予抑酸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治疗,3个月后6例病人症状缓解,1例给予类克(英夫利西单抗)诱导治疗后缓解,3例行内镜下球囊扩张,4例行手术治疗。结论:对于无急诊手术指征的胃十二指肠CD,首选肠内营养联合抑酸治疗,对于有轻度狭窄者,可行内镜下球囊扩张,若最终仍需手术,可行毕Ⅰ式胃部分切除术。
谢颖朱维铭李宁黎介寿
关键词:肠内营养手术类克内镜下扩张
放化疗术后肠粘膜损伤的治疗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介绍放化疗术后肠粘膜损伤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方法  4例接受术后放疗和动脉插管化疗的肿瘤病人合并有腹痛、腹泻和便血症状 ,采用营养支持、谷氨酰胺、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收到显著效果。结果 所有病人症状均得到缓解 ,住院时间分别为 2 8、5 0、31和 4 3天 ,治疗后营养状况显著改善。结论 营养支持、谷氨酰胺和生长抑素可用于治疗放射性肠炎和化疗后肠炎 ,如果病人没有肿瘤残留 。
朱维铭黎介寿李宁顾军姜军
关键词:肠炎营养支持谷氨酰胺生长激素肠粘膜损伤
克罗恩病并发不全性肠梗阻的肠内营养治疗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 探讨应用肠内营养(EN)治疗活动期克罗恩病(CD)并发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接受EN治疗的37例活动期CD并发不全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CD活动度评分(CDAI)均介于150分和450分之间.通过鼻饲管或经皮内镜下胃(或空肠)造口予以EN,每日总热量125 kJ/kg.CDAI下降超过70分定义为临床有效,CDAI小于150分定义临床缓解.分别于开始治疗时、治疗后4周和12周对患者疾病活动度、营养学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患者病变位于回肠8例,回结肠19例,结肠4例,空回肠5例,十二指肠1例.治疗4周后,CDAI评分为(112.0±39.6)分,临床有效率43.2%(16/37),临床缓解率72.9%(27/37),与治疗前的(174.6±34.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CDAI评分为(70.2±32.9)分,临床有效率70.2%(26/37),临床缓解率78.4%(29/37);与治疗4周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疾病活动度指标(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和营养学指标(BMI、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亦呈现同样趋势.治疗期间有7例患者出现肠梗阻加重,予以手术切除病变肠管.11例患者因家庭EN输注不当引起腹胀或腹泻,遵医嘱后改善.结论 EN用于治疗并发不全性梗阻的活动期CD 可有效控制疾病活动度,并可减轻炎性反应以缓解梗阻,同时有助于改善营养状态,不良作用甚小,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谢颖朱维铭李宁黎介寿
关键词:克罗恩病肠内营养不全性肠梗阻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