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国权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吴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玉米
  • 2篇育苗
  • 1篇氮肥
  • 1篇氮肥运筹
  • 1篇多熟
  • 1篇多熟制
  • 1篇油菜
  • 1篇熟制
  • 1篇水稻
  • 1篇塑盘
  • 1篇塑盘育苗
  • 1篇盘育
  • 1篇盘育苗
  • 1篇抛栽
  • 1篇晚稻
  • 1篇小麦
  • 1篇留苗密度
  • 1篇苗床
  • 1篇季稻
  • 1篇后季稻

机构

  • 3篇吴江市农业技...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4篇朱国权
  • 3篇邱荣生
  • 2篇沈海根
  • 1篇陆卫平
  • 1篇卢家栋

传媒

  • 3篇上海农业科技
  • 1篇玉米科学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氮肥运筹对“二旱一水”玉米群体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8
1996年
1993~1994年,在江苏吴江对“二旱一水”玉米采用不同氮肥运筹方式研究其对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水平22.5kg/667m2条件下,基肥、穗肥、粒肥运筹以45:45:10或30:60:10的比例产量高.主要是促进了壮苗早发,使群体植株各叶尤其是倒9~7叶更好地生长,在吐丝期获得较高的适宜叶面积指数,提高光合势,促进壮秆形成减少空秆,提高总粒数,增加粒叶比而高产.
邱荣生朱国权沈海根莫美英陆卫平卢家栋
关键词:玉米氮肥
苏南地区“麦—玉米—稻”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1998年
本试验对苏南地区“麦—玉米—稻”三茬品种的搭配;肥料的运筹;大麦的播幅和玉米、后作稻的种植密度,以及玉米的种植方式等进行研究。经1991~1993年三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麦—玉米—稻”的增产途径,选用良种是前提,合理密植是基础,科学用肥是关键,从而总结了一套适合苏南地区特点的“麦—玉米—稻”高产栽培技术。1试验方法 为充分利用苏南地区的温光资源,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种粮的经济效益,1990年立题在市农技推广中心开展以“麦—玉米—稻”新型多熟制的试验研究,供试地点在市农技中心试验区。
邱荣生朱国权莫美英
关键词:小麦玉米水稻高产多熟制
油菜苗床留苗密度对苗体素质及产量影响
1999年
油菜产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菜秧苗质量。秧苗质量好坏,涉及因素很多,其中间苗是培育壮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在大面积生产上普遍存在油菜苗床留苗密度过大,影响苗体素质和油菜产量。故我们在油菜秧田分五种不同留苗密度进行间苗(即每0.1m^2留 10、15、20、25、30苗)。结果0.1m^2留10苗、15苗,比留20苗、25苗。
朱国权沈海根
关键词:油菜育苗留苗密度
后季稻塑盘育苗不同抛栽密度及播抛期对产量的影响
1997年
塑料软盘育苗,带土抛栽,是后季稻种植方式的一大突破,具有节省秧田、人工和轻型化的显著优势。为进一步挖掘后季稻塑盘育苗的增产潜力,我们研究了不同抛栽密度及播抛时期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为确定后季稻适宜的抛栽密度及播抛时期提供科学依据。
朱国权邱荣生莫美英
关键词:晚稻塑盘育苗抛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