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国平

作品数:274 被引量:81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4篇期刊文章
  • 53篇会议论文
  • 21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6篇农业科学
  • 32篇生物学
  • 14篇天文地球
  • 10篇经济管理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0篇磷虾
  • 78篇南极磷虾
  • 73篇金枪鱼
  • 36篇渔业
  • 28篇围网
  • 24篇耳石
  • 20篇大眼金枪鱼
  • 20篇生物学
  • 20篇金枪鱼围网
  • 17篇中西太平洋
  • 17篇西太平洋
  • 16篇南极半岛
  • 15篇鱼类
  • 14篇渔场
  • 12篇生物学特性
  • 12篇北部
  • 11篇鱼群
  • 11篇食性
  • 10篇水域
  • 10篇黄鳍金枪鱼

机构

  • 236篇上海海洋大学
  • 88篇教育部
  • 24篇上海水产大学
  • 15篇中国水产科学...
  • 11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集美大学
  • 2篇江苏渔港监督...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中国兽医药品...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海南省水产研...
  • 1篇中国水产有限...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262篇朱国平
  • 124篇许柳雄
  • 36篇王学昉
  • 30篇周成
  • 27篇唐浩
  • 18篇陈新军
  • 15篇夏辉
  • 15篇李莹春
  • 15篇王少琴
  • 12篇徐鹏翔
  • 11篇黄洪亮
  • 11篇朱小艳
  • 11篇魏联
  • 10篇刘子俊
  • 9篇孟涛
  • 8篇冯春雷
  • 8篇陈锦淘
  • 8篇徐怡瑛
  • 7篇李凤莹
  • 7篇吴强

传媒

  • 22篇海洋渔业
  • 22篇水产学报
  • 20篇上海海洋大学...
  • 16篇应用生态学报
  • 1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2篇极地研究
  • 12篇大连海洋大学...
  • 9篇生态学杂志
  • 7篇生态学报
  • 7篇海洋环境科学
  • 6篇2016年中...
  • 5篇水生生物学报
  • 4篇中国渔业经济
  • 4篇大连水产学院...
  • 3篇生态科学
  • 3篇2013年中...
  • 3篇2011年中...
  • 3篇2015年中...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齐鲁渔业

年份

  • 8篇2023
  • 9篇2022
  • 9篇2021
  • 12篇2020
  • 12篇2019
  • 12篇2018
  • 15篇2017
  • 16篇2016
  • 17篇2015
  • 24篇2014
  • 25篇2013
  • 19篇2012
  • 26篇2011
  • 13篇2010
  • 12篇2009
  • 10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2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鲣鱼(Katsuwonus pelamis)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9年
鲣鱼是金枪鱼渔业最为重要的目标鱼种之一,对鲣鱼的生物学研究是对其种群资源进行评估的基础。综述了国外学者对鲣鱼基础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从鲣鱼的年龄和生长、繁殖、摄食习性3个方面对以前的研究结论进行整理比较,并总结出所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旨在为开展相关的鲣鱼生物特性研究及对鲣鱼资源的初步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王学昉许柳雄朱国平
关键词:鲣鱼生物学特性
西北印度洋丝尾红钻鱼耳石生长形态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根据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在印度洋公海撒雅德玛哈浅滩(Saya de Malha Bank)进行底层渔业资源调查期间,随机采集的208尾丝尾红钻鱼Etelis coruscans(叉长383~866 mm)样本,进行了耳石质量(WO)及其耳石长(长轴,OTL)、耳石宽(短轴,OW)、背长(ODL)、背高(DH)、背喙长(DRL)和腹喙长(VRL)等形态指标参数的测定,初步研究了该种群耳石形态指标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丝尾红钻鱼左右矢耳石的长度和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或一致性偏差(P〉0.05),耳石呈缺刻卵圆形,凸面有沟裂,凹面核心区表面平坦;背部和腹部边缘有不规则的齿轮缺刻;腹喙比背喙长且粗壮;耳石长轴(OTL)为9.85~20.76 mm,短轴(OW)为5.03~10.88 mm;叉长〈540 mm时,耳石形态长度指标(OTL、ODL、VRL)相对尺寸变化较大,而宽度指标(OW、DH)相对尺寸变化较小;叉长〉540 mm时,耳石形态长度指标(OTL、ODL)相对尺寸变化趋势不稳定,而宽度指标相对尺寸变化趋势平缓;整个生长过程中,耳石短轴生长比其长轴生长稳定,短轴与耳石质量的回归关系最高,并且与鱼体叉长的关系基本符合正相关关系。因此,丝尾红钻鱼的耳石短轴更适合用于耳石形态生长与耳石质量及鱼体生长关系的研究。
林东明许柳雄叶旭昌王学昉朱国平
关键词:耳石形态学分析
中西太平洋人工集鱼装置下鲣鱼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解中西太平洋人工集鱼装置下鲣鱼的稳定同位素特征,根据2013年2月至3月金枪鱼围网采集的鲣鱼样本,对其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和δ15N)及碳氮比(C∶N)随叉长的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鲣鱼叉长范围为31.0-65.0 cm,平均值为(44.30±7.85)cm,优势叉长组为40.1-50.0 cm,占总体样本的45.12%。δ13C的平均值为(-15.94±0.59)‰,叉长对δ13C有显著性影响(F=10.92,P〈0.05),各叉长组的δ13C均值相差较小,说明所有样本的初始饵料来源相似。δ15N的平均值为(17.50±1.81)‰,叉长对δ15N有显著性影响(F=16.72,P〈0.05),且小型鲣鱼的δ15N明显大于大型同类,说明小型鲣鱼的营养位比大型同类高。C∶N的平均值为(3.06±0.05)‰,叉长对C∶N值均有显著性影响(F=4.21,P〈0.05),各叉长组C∶N均值随叉长的增加而减小,说明鲣鱼的营养状况随叉长的增加而降低。
王少琴许柳雄王学昉唐浩周成朱国平朱江峰
关键词:鲣鱼中西太平洋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起水鱼群与流木鱼群渔获物中鲣生物学特性的比较被引量:3
2008年
根据2006年10月—2007年2月“金汇6号”金枪鱼围网渔船在中西太平洋海域的调查结果,对2000尾鲣Katsuwonus pelamis渔获物的生物学数据进行了测定,并对起水鱼群和流木鱼群的鲣渔获物的叉长、体重、性比、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起水鱼群渔获物的叉长为331~738mm,优势叉长为425~575mm;流木鱼群渔获物的叉长为264~719mm,优势叉长为325~475mm。起水鱼群鲣渔获物的叉长组成明显大于流木鱼群(P〈0.01),起水鱼群鲣渔获物中叉长超过450mm的大个体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流木鱼群。起水鱼群鲣渔获物中雌、雄个体叉长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流木鱼群鲣渔获物中雄性个体叉长明显大于雌性个体(P〈0.01)。2)起水鱼群和流木鱼群鲣渔获物叉长与体重的组成服从正态分布,其关系式分别为W1=8.319×10^3.15(R^2=0.946)和W2=4.505×10^-6LF^3.24(R^2=0.977)。3)起水鱼群的雌、雄比为1:1,而流木鱼群的雌、雄比接近2:1。4)起水鱼群以Ⅳ期(30.49%)和Ⅴ期(44.92%)性成熟度等级为主;流木鱼群以Ⅰ期(21.00%)和Ⅱ期(56.01%)性成熟度等级为主。5)起水鱼群以空胃(37.39%)、1级(28.61%)和2级(35.14%)摄食等级为主;流木鱼群基本上为空胃(99.50%)摄食等级。
王春雷许柳雄叶旭昌朱国平
关键词:中西太平洋生物学特性金枪鱼围网
2019年夏季西白令海狭鳕胃含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2022年
基于西白令海外陆架水域的狭鳕(Gadus chalcogrammus)样本,分析了西白令海夏季狭鳕胃含物组成,采用广义狄利克雷多项分布模型(generalized dirichlet-multinomial model, GDM)分析了胃含物组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狭鳕胃含物主要由5种浮游动物类群组成,即磷虾类、端足类、桡足类、毛颚类和甲壳动物幼体。其中,磷虾类和桡足类数目最多,占狭鳕胃含物浮游动物数量的85%。狭鳕存在同类相食的现象,约占29%,同类相食的狭鳕个体胃含物中浮游动物的数量明显减少,且体长大于50 cm的狭鳕个体胃含物中几乎仅摄食同类。GDM模型结果表明,狭鳕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 GSI)与胃含物质量对胃含物组成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胃含物中端足类、桡足类和磷虾类3种浮游动物的数量占比随性腺指数增加逐渐减少,随胃含物质量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白令海食物网结构提供基础数据。
朱国平林伊元
关键词:狭鳕摄食磷虾胃含物白令海
南极磷虾渔业CPUE及其丰度估算适用性
CPUE(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是指某渔场在一定时间内(如年、月、汛)所捕获的总渔获量以该时间内的总捕捞努力量除之而得。作为一种衡量渔业资源丰度变化的指标,CPUE常用于多种渔业资源评估中。南极磷虾作为一种集群性的生物资...
朱国平王芮杨洋
关键词:南极磷虾CPUE
文献传递
南乔治亚岛冬季南极磷虾渔场时空分布及其驱动因子
基于中国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数据,本文通过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了月份、海底深度和虾群深度对2013—2016年南乔治亚岛冬季南极磷虾渔业CPUE的影响,揭示各驱动因子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渔场主要集中在...
陈广威陈吕凤朱国平徐玉成
关键词:南极磷虾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最小二乘法
文献传递
南极磷虾种群生物学研究进展Ⅱ-繁殖被引量:12
2013年
南极磷虾通常是指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Dana,1852)(下简称"大磷虾"),平均寿命3—5年,个体最大体长可达65 mm,体重达2 g。大磷虾数量巨大,已成为重要的商业性渔业资源,年可捕量可达0.3—2亿吨,渔业捕捞的主要磷虾群体为体长介于40—65 mm的较大成体。考虑到该种在南极食物网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了评估资源开发所带来的影响,收集繁殖生物学数据就显得非常重要,
朱国平
关键词:南极磷虾种群生物学生殖产卵
2013年冬季南乔治亚岛南极磷虾群昼夜垂直移动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关于冬季南极磷虾群昼夜垂直移动方面的研究可为探索其渔场形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其越冬策略研究提供参考。基于2013年冬季南乔治亚岛南极磷虾渔业调查期间收集的相关数据,对冬季南乔治亚岛南极磷虾群昼夜垂直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磷虾群平均深度维持在表层以下100~300 m,磷虾群最深出现在日升时分,而最浅则出现在夜间时分;7—9月,随时间的推移,磷虾群所处水层呈加深趋势。夜间、白天和黄昏时段磷虾群平均深度呈现较为明显的月份差异。白天磷虾群多集中在较深水层,夜间会上浮到较浅水层。
朱国平王芮朱小艳孟涛黄洪亮徐国栋张吉昌许柳雄
关键词:南极磷虾昼夜垂直移动鱼场
东南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大眼金枪鱼钓获率与水温结构因子的关系
2009年
利用2003年6~11月东南太平洋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海上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了东南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大眼金枪鱼钓获率与水温结构因子及钓钩布设深度。结果显示,东南太平洋中国金枪鱼延绳钓钓钩布设深度主要分布在100~300 m水层(83%)。表温(SST)及100~250 m水层的水温与大眼金枪鱼钓获率有极显著的关系;275 m水层的水温与大眼金枪鱼钓获率存在显著的关系;300 m水层的水温与大眼金枪鱼钓获率无显著关系;温跃层厚度及温跃层上下限温差与大眼金枪鱼钓获率存在显著关系。大眼金枪鱼在分布上主要以热带水域为主;较浅或较深水层钓获率及高钓获率水温分布范围较窄,而150~250 m水层钓获率及高钓获率水温分布范围相对较宽。
朱国平许柳雄戴小杰
关键词:大眼金枪鱼水温钓获率东南太平洋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