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兆龙

作品数:19 被引量:334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哮喘
  • 4篇支气管
  • 3篇头孢
  • 3篇下呼吸道
  • 3篇下呼吸道感染
  • 3篇疗效
  • 3篇呼吸道感染
  • 2篇药物疗法
  • 2篇支气管哮喘
  • 2篇肉芽肿
  • 2篇肉芽肿病
  • 2篇头孢匹胺
  • 2篇气管
  • 2篇纤维化
  • 2篇哮喘患者
  • 2篇疗法
  • 2篇慢性
  • 2篇间质纤维化
  • 2篇肺间质
  • 2篇肺间质纤维化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曹兆龙
  • 5篇何权瀛
  • 5篇陈尔璋
  • 4篇丁东杰
  • 3篇回允中
  • 2篇戴林
  • 2篇高占成
  • 2篇迟春花
  • 2篇周新
  • 1篇李家泰
  • 1篇李少文
  • 1篇苏楠
  • 1篇何权瀛
  • 1篇康健
  • 1篇阎锡新
  • 1篇夏锡荣
  • 1篇田伟
  • 1篇白春学
  • 1篇宋鹏
  • 1篇胡红

传媒

  • 3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世界药品信息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门诊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报告被引量:13
1996年
门诊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报告何权瀛曹兆龙母双丁东杰目前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仍不够满意,原因很多。患者在治疗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遵从医嘱用药,又称为依从性(compliance)不佳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报告92例门诊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调查结果。1...
何权瀛曹兆龙母双丁东杰
关键词:哮喘门诊药物疗法
多索茶碱片在中国人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4
2000年
目的 :考察健康中国人口服国产多索茶碱片后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的过程。方法 :采用HPLC测定了不同时间的血浆中多索茶碱浓度。血浆浓度 时间数据用非线性程序处理 ,拟合最适曲线 ,求得药代动力学参数 ,评价了口服多索茶碱的体内过程。结果 :口服多索茶碱后的药时曲线呈一级吸收的一室开放式模型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吸收速度常数Ka 为 ( 2 .41± 1.6 3) /h ,消除速度常数Ke 为 ( 0 .6 4± 0 .2 7) /h ,t1/ 2 为 ( 1.2 8± 0 .6 0 )h ,AUC为( 7.5 8± 5 .79)mg·h/L ,Tmax为 ( 0 .98± 0 .46 )h ,Cmax为 ( 2 .10± 1.2 2 )mg/L。 结论 :口服多索茶碱片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呈一级吸收一级消除过程 ,其口服吸收迅速 ,但个体差异大 ;体内分布迅速 。
顾健张春燕曹兆龙李玉珍陈尔璋
关键词:多索茶碱药代动力学高效液相色谱
甲泼尼龙序贯治疗急性中、重度哮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评价甲泼尼龙序贯治疗对急性中、重度哮喘的疗效。方法 :急性中、重度哮喘病人 12 6例 ,随机分成低剂量组 6 0例和高剂量组 6 6例 ,给甲泼尼龙 80mg ,ivgtt ,bid× 2d ,再分别口服甲泼尼龙片剂 8mg或 16mg ,均bid× 5d。结果 :静脉治疗 2d后 ,2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 ,改口服后则进一步改善。至d 7,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肺功能PEFR值分别由治疗前的 (185±s 99)L·min- 1,(172± 82 )L·min- 1上升至 (333± 114 )L·min- 1和 (348± 10 5 )L·min- 1(P <0 .0 1)。 2组有效率均达 90 %以上 ,不良反应少。结论 :对急性中、重度哮喘 。
程齐俭邓伟吾许文兵陈萍姚婉贞夏锡荣周新曹兆龙代华平林章树
关键词:甲泼尼龙哮喘序贯疗法多中心研究
头孢三嗪每日1g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评价
2001年
目的 :比较头孢三嗪 (ceftriaxone)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每日 1g与 2 g不同用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 ,治疗下呼吸道感染 10 2例。剂量用法 :头孢三嗪1.0g或 2 .0g ,qd ,静脉点滴 ,疗程均为 7天。 结果 :头孢三嗪 1g组和头孢三嗪 2 g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 %、94.0 % ,2组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 6 4.0 %、6 1.5 % ,致病菌 β 内酰胺酶阳性率分别为44 .8% ,6 6 .7% ,细菌清除率均为 93 .8% ,2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 2 .0 %、3 .8% ,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2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应用头孢三嗪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有效、安全、耐受性好 ;每日 1g与每日 2 g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每日用药 1g可节省药费开支。
迟春花何冰陈尔璋赵桂荣曹兆龙赵鸣武
关键词:头孢三嗪下呼吸道感染药物疗法疗效
头孢匹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评价头孢匹胺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下呼吸道感染病人 4 2例 ,男性 2 7例 ,女性 15例 ,年龄 (6 2±s11)a ,给予头孢匹胺 2 g ,ivbid ,疗程 7~ 10d。结果 :34例病人痰细菌培养阳性 (81% ) ,革兰阴性杆菌占 97% ,β 内酰胺酶阳性率为 6 6 %。经头孢匹胺治疗 ,有效率为74 % ,细菌清除率为 5 6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 %。结论 :头孢匹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迟春花何冰陈尔璋缪竞智张洪玉赵桂荣曹兆龙叶静
关键词:头孢匹胺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
肺淋巴管癌病被引量:33
1998年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癌病(PLC)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诊断方法的特点,提高对PLC的认识及其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回顾分析4例临床病例。结果PLC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短;肺功能呈正常或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X线胸片常见双肺弥漫性网状、网状结节状或结节状等间质纤维样改变,并合并胸腔积液、高分辨CT可发现小叶间隔的不均匀增厚,不均一的支气管血管束结节状增厚,胸膜不规则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等;胸膜肺组织病理可见胸膜下、肺内淋巴管内癌细胞生长。结论对双肺呈类间质纤维化改变,同时合并胸腔积液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高分辨CT及胸膜肺组织病理活检,以期排除PLC之诊断。
高占成邓晓梅曹兆龙回允中何权瀛丁东杰
关键词:肺淋巴管癌病肺肿瘤肺间质纤维化
莫西沙星在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2年
莫西沙星以400mg·d-1的剂量,口服10d,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只需口服5天,也有理想疗效。莫西沙星每日只需给药一次,有利于患者服药的顺应性,方便了门诊患者的治疗。
黄艳曹兆龙
关键词:莫西沙星下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
9例军团菌肺炎临床观察被引量:1
1996年
军团菌肺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腹胀腹痛、神经系统症状等时是重要线索。低钠血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异常升高是重要肺外表现。动态观察血清抗体滴度变化是诊断要点。本文误诊5例,死亡2例。提示:及早诊断、及时应用足量红霉素或红霉素加利福平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李少文曹兆龙邓小梅刘佩珍宾威母双尚颖
关键词:军团病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疗进展
2002年
曹兆龙季蓉
关键词:ILD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NSIPUIP病理分类
吸入噻托溴铵干粉与异丙托溴铵定量气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被引量:158
2006年
目的比较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与异丙托溴铵定量气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4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对221例筛选合格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18μg,每日1次)或异丙托溴铵定量气雾剂(2喷/次,每日4次)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4周,给药前5min,给药后30、60、120及180min分别测定肺功能。结果首要疗效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谷值反应。治疗4周后噻托溴铵组FEV1谷值反应显著优于异丙托溴铵组[(0.063±0.024)L,95%CI为0.016~0.111L,t=2.63,P=0.009],显示噻托溴铵组患者的通气功能得到持续改善;噻托溴铵组的用力肺活量(FVC)谷值反应在治疗4周时较异丙托溴铵组增高(0.133±0.047)L,t=2.83,P=0.005;与基线相比,给药后0~3h平均FEV1的变化(FEV1AUC0~3h)及平均FVC变化(FVCAUC0~3h)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缓解喘息应急药物的使用量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P=0.548)。本研究中噻托溴铵组有12例(10.9%)、异丙托溴铵组有18例(16.2%)发生不良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6,P=0.249)。噻托溴铵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5例,4.5%),无心血管系统异常和心电图异常报告。结论每日1次吸入噻托溴铵18μg较每日4次异丙托溴铵治疗,对COPD患者具有更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噻托溴铵耐受性良好,与异丙托溴铵具有相似的安全性。
郑劲平康健蔡柏蔷周新曹兆龙白春学钟南山
关键词:噻托溴铵异丙托溴铵安全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