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铁如

作品数:48 被引量:370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哲学宗教
  • 25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17篇心理
  • 13篇教育
  • 12篇心理学
  • 10篇叙事
  • 10篇叙事心理学
  • 6篇心理辅导
  • 6篇辅导
  • 5篇社会
  • 5篇教学
  • 5篇方法论
  • 4篇叙事研究
  • 4篇研究方法
  • 4篇理学
  • 4篇后现代
  • 3篇研究方法论
  • 3篇品德
  • 3篇品格
  • 3篇品格教育
  • 3篇中学生
  • 3篇自我

机构

  • 45篇广东教育学院
  • 2篇广东第二师范...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卡内基梅隆大...
  • 1篇天津教育学院

作者

  • 48篇施铁如
  • 1篇苏式冬
  • 1篇康永久
  • 1篇朱新明
  • 1篇秦裕林
  • 1篇刘良华
  • 1篇曹德华
  • 1篇常建芳
  • 1篇王宇赤

传媒

  • 7篇教育导刊(上...
  • 6篇广东教育学院...
  • 3篇教育研究与实...
  • 3篇南京师大学报...
  • 3篇心理科学
  • 3篇现代教育论丛
  • 2篇心理学报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教育学刊
  • 2篇心理学探新
  • 2篇心理科学进展
  • 2篇广东第二师范...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哲学动态
  • 1篇课程.教材....
  • 1篇比较教育研究
  • 1篇全球教育展望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现代哲学
  • 1篇中小学心理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3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课程实施中的文本转换被引量:10
2003年
课程作为一个过程按其发生的先后,可分为不同的层次。其最终目标是使表现为外在文本的理想课程变为学生内在的经验课程。课程的实施就是不同层次的课程及其相应文本的转换。要减少转换中的失真,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目标。减少失真的一个重要考虑是关注操作性文本的产生。
施铁如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文本课程目标课程设计
阅读治疗与学校心理辅导被引量:6
2005年
阅读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源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阅读治疗在解决诸如沮丧、紧张、忧伤、痛苦、孤独等情绪困扰方面有着显著效果。阅读治疗以认知治疗理论、认同理论和叙事理论为其心理学基础。阅读治疗至少经历认同、宣泄、领悟三个阶段。学校心理辅导中开展阅读治疗的关键性问题有:阅读观念的改变;阅读治疗与辅导资源库的建设;后续活动的设计。
施铁如
关键词:心理辅导叙事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
叙事心理辅导中的舞蹈治疗被引量:5
2005年
舞蹈能够通过身体语言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并由此处理个人心理困扰而成为心理治疗与辅导的方式。舞蹈治疗在现代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基本原理包括了身心相互影响,内在冲突外化,经验重构,关系协调。舞蹈治疗的方法在于身体与心智并重、语言与非语言兼用。它凭借其动作性、想象性、节律性而在心理辅导与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王宇赤施铁如
关键词:心理治疗心理健康
面向新世纪的品格教育被引量:15
1999年
〕品格-素质教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这一趋势。
施铁如
关键词:品格教育素质教育品德教育价值教育
良心及其作用和培植的心理机制被引量:8
1998年
良心是人的自我意识中对个人品德起着自我审判、自我监控作用的成分。良心发生作用的机制是个人内心不同的认知和行为因素之间的矛盾冲突所造成的心理失衡以及由此伴随的情感体验。良心泯灭和良心发现都是个体道德认知的平衡不平衡运动的结果。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外部事件的影响,引导这一运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施铁如
关键词:品德道德观念良心道德认知
对普通心理学概念体系的思考
作为心理科学的主干——普通心理学,其一切概念都作为心理科学各分支赖以建立、发展的基石。这些概念的严密性对于由此引申出来的概念结构的合乎逻辑性至关重要。可是我们遗憾地看到,普通心理学现有的概念体系远未达到其作为主干学科的这...
施铁如
文献传递
道德观念结构与道德观念建构被引量:3
1993年
传统的品德结构理论混淆了作为心理过程方面的道德认识和作为个性方面的道德观念。前者属于品德的形成过程问题,后者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问题。道德观念结构可从三个维度考察:道德观念内容,道德观念形式,道德观念操作。道德观念的建构经过三个形式类似而内化程度不同的连续阶段:建立新观念与旧观念的意义联系;建立新观念与旧观念、旧行为的一致性联系;建立观念与经验事实的联系。
施铁如
关键词:品德结构道德道德观念道德认识内化
试论心理的矛盾结构
1983年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界注目的问题。在西方心理学界中虽然许多人不提“发展动力”,而是提影响心理发展的条件,但这实质上也是动力问题。皮亚杰曾把心理学界关于该问题的各种观点归纳为两类六种。第一类三种是反对发展进化观点的,也就无所谓发展动力是什么的问题了。第二类是肯定发展进化的,在动力是什么上分为外因论、内因论和内外因相互作用论三种。皮亚杰本人是主张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的。法国心理学家瓦龙也主张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只是他们两人对内因的提法有所不同。他们两人的观点都带有辩证因素,比起那些把发展归于外界环境的机械论观点和把发展归于机体的生理遗传因素的生物学化观点以及其它的唯心主义观点是个很大的进步。
施铁如
关键词:心理发展内外因发展动力心理活动
网络空间的群体心理现象研究
2012年
随着网络世界的飞速发展,对网络群体的研究成为了近年的研究热点。网络群体比起传统群体在心理方面有着规模较大、角色平等、制造舆论、从众复杂、情感舒释、在线去抑制作用等特点。利用网络群体的特点,营造平等意识、宽容胸怀、参与精神和守法习惯,是各级政府以及网民应该追求的。
施铁如
关键词:网络群体网络行为网络问政
中华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被引量:17
1996年
中华传统文化所体现的“重人”、“重德”、追求和谐的人文精神,是心理健康运动的思想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宣扬的一些为人处世哲学和态度有维持心理平衡的作用。但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也含有可能导致心理疾患和阻碍心理健康运动的固有缺陷。造成这种利弊并存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文化的作用存在着时代差、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均衡性以及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矛盾。
施铁如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心理平衡心理咨询心理特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