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悦怡

作品数:84 被引量:693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3篇吸虫
  • 47篇华支睾吸虫
  • 44篇虫病
  • 29篇吸虫病
  • 25篇支睾吸虫病
  • 25篇华支睾吸虫病
  • 21篇寄生虫
  • 12篇感染率
  • 12篇肠道
  • 11篇寄生
  • 10篇流行病
  • 10篇流行病学
  • 10篇寄生虫病
  • 9篇钩虫
  • 7篇鞭虫
  • 6篇人体寄生虫
  • 6篇蛲虫
  • 6篇阿苯达唑
  • 6篇肠道线虫
  • 5篇蛔虫

机构

  • 46篇广东省疾病预...
  • 34篇广东省寄生虫...
  • 7篇中山大学
  • 5篇中山市疾病预...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广东省卫生防...
  • 3篇岐阜大学
  • 3篇浙江省医学科...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江门市新会区...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俄亥俄州立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河南省卫生防...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84篇方悦怡
  • 32篇张启明
  • 24篇阮彩文
  • 22篇吴军
  • 20篇潘波
  • 19篇崔惠儿
  • 16篇裴福全
  • 13篇黄少玉
  • 13篇刘美真
  • 13篇陈祖泽
  • 11篇林荣幸
  • 11篇张贤昌
  • 10篇邓卓晖
  • 8篇梁文佳
  • 7篇骆雄才
  • 6篇霍丽婵
  • 6篇陈锡骐
  • 5篇王曼
  • 5篇罗乐
  • 4篇吴景赠

传媒

  • 10篇中国寄生虫病...
  • 10篇广东卫生防疫
  • 10篇热带医学杂志
  • 9篇中国血吸虫病...
  • 7篇中国寄生虫学...
  • 6篇华南预防医学
  • 6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广东寄生虫学...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2006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顺德市杏坛镇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被引量:5
2001年
顺德市是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的主要流行地区之一,1973~1986年人群平均感染率为26.6%,有些村庄高达62.9%~84.8%,某些鱼苗场职工竟达95.8%[1].为更全面地掌握该市目前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探讨合适的防治措施,于2000年10月在该市杏坛镇进行了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梁文佳方悦怡张启明裴福全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感染钩虫蛔虫鞭虫
广东省2002~2003年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调查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现状及防治效果。方法按照2001年全国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案,于2002~2003年在全省范围内按地区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以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结果土源性线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共抽样调查17县个(市、区)51个点(村)26 363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28.59%。其中男性感染率为29.99%、女性为27.20%;年龄组感染率5~9岁组最高,为37.36%,15~19岁组最低,为19.56%;渔民感染率最高,为44.00%,待业人员最低,为8.70%。人群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7.78%、6.13%、4.58%、30.38%和10.13%,其中钩虫感染率女性高于男性,蛲虫、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P均<0.01)。结论广东省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华支睾吸虫、蛲虫感染率上升。
张贤昌方悦怡裴福全张启明黄少玉潘波林荣幸阮彩文霍丽婵吴军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
华支睾吸虫成虫总RNA的一步法提取与纯化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为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的构建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硫氰酸胍 -酚 -氯仿一步法提取华支睾吸虫成虫总RNA。结果与结论  3 .5h左右可自华支睾吸虫成虫获得高纯度、完整性好的RNA。其总RNA存在体内缺口现象 ,2 8s电泳主带缺如。
裴福全钟肖芬彭立胜崔惠儿阮彩文吴军方悦怡潘波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总RNA纯化
伊维菌素治疗土源性寄生虫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闻礼永孙凤华方悦怡严晓岚钱益新李功锋林金祥白骅杜加秋
寄生虫病仍然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尤其对农村人群危害更甚。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2001-2004年),土源性线虫(钩虫、蛔虫、鞭虫、蛲虫等)感染人数约1.29亿,其中钩虫感染人数约3930万,蛔...
关键词:
关键词:寄生虫病伊维菌素抗寄生虫药物抗生素
潮安县人体肠道寄生虫调查情况分析
1998年
辜少虹方悦怡张耀林翁国新陈巧云陈廷斌陈伟平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流行病学感染率
伊维菌素治疗肠道线虫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观察伊维菌素驱治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采用单剂国产伊维菌素 12 mg、6 mg、12mg、12 mg(14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分别治疗钩、蛔、鞭、蛲虫感染者 ,同时用阿苯达唑 40 0 mg治疗上述线虫感染者作为对照。 结果 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对钩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 5 8.0 0 % (2 9/ 5 0 )和 70 .5 9% (2 4/ 34) ;对蛔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 10 0 % (5 1/ 5 1)和 97.0 6 % (33/ 34) ;对鞭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 72 .0 0 % (36 / 5 0 )和 47.0 6 %(16 / 34) ;对蛲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 5 6 .86 % (2 9/ 5 1)和 91.18% (31/ 34)。伊维菌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轻 ,对血象、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 结论 伊维菌素 6 mg治疗蛔虫感染效果显著 ,12 mg治疗鞭虫感染效果优于阿苯达唑 40 0 mg,对钩虫和蛲虫感染亦有一定疗效 ,并且有排虫快、服药简便、不良反应少而轻等优点。
方悦怡梁文佳张启明潘波邓卓晖吴承刚刘恩钿廖章深黄关权
关键词:伊维菌素蛔虫钩虫鞭虫蛲虫肠道线虫病
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的构建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构建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方法 采集华支睾吸虫阳性鱼 ,分离囊蚴 ,感染实验动物兔 ,解剖兔收集华支睾吸虫成虫虫体。应用“一步法”提取华支睾吸虫总RNA ;经过mRNA纯化、cDNA合成 ,以PcDNA3(Amp +)质粒为载体构建文库。挑取 2 0个克隆进行扩增 ,选择 9个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序列结果与GenBank中相关基因进行比对。结果 获得含有 9 7× 10 5个重组子库容量的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其中PC6号克隆基因序列与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序列具有 93%的同源性。结论 已构建成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
吴军裴福全钟肖芬卫剑文彭立胜阮彩文崔惠儿方悦怡潘波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
2016—2020年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病高流行地区人群感染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病高流行地区的人群感染状况,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20年,将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个片区随机选择1个乡(镇)(大鳌镇、三江镇、沙堆镇、司前镇、崖门镇)为固定监测点,每年每个乡(镇)整群抽取一个行政村中的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200人以上,采集人群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一粪两检)。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率的差异。结果2016—2020年,新会区5个监测点共检测人群粪样5 116份,总感染率为14.6%(749/5 116)。2016—2020年监测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3.1%(237/1 025)、15.5%(156/1 005)、 13.1%(134/1 021)、 13.8%(142/1 031)、 7.7%(80/1 034),年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56, P <0.01)。5个固定监测点的人群感染率分别为大鳌38.7%(404/1 045),司前13.9%(142/1 025),三江10.5%(105/1 003),沙堆6.0%(61/1 017)和崖门3.6%(37/1 026),不同地区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67, P <0.01)。感染者平均年龄为43.1岁,<18岁组感染率最低,为5.6%(79/1 415);61~70岁组感染率最高,为20.6%(97/470);不同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0, P <0.01)。不同职业人群以公职人员感染率最高,为24.7%(36/146),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44, P <0.01)。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以文盲、半文盲人群感染率最高,为16.8%(17/101),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33, P> 0.05)。男性感染率为16.5%(412/2 492),高于女性的12.8%(337/2 624)(χ^(2)=13.93, P <0.01)。感染者中,轻度占97.2%(728/749)、中度占2.8%(21/749),无重度感染。结论 2016—2020年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病高流行地区监测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仍然较高,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以轻度感染为主,今后需要重点监测18�
王可艺舒黄芳方悦怡曾庆生宋铁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重组半胱氨酸蛋白酶用于血清学调查的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以华支睾吸虫重组半胱氨酸蛋白酶(CsCp)为ELISA包被抗原检测流行人群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与成虫粗抗原比较,评价其用于华支睾吸虫病血清学调查的价值。方法以佛山市南海区的1个行政村为调查点,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粪便华支睾吸虫虫卵。同时采集血清,分别以rCsCP与成虫粗抗原(CsCAA)的ELISA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对粪检及两种抗原的ELISA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受血清检测的97人中,华支睾吸虫虫卵阳性率60.8%,CsCAA-ELISA阳性率75.3%,rCsCP-ELISA阳性率76.3%,特异性抗体阳性率高于虫卵阳性率(P<0.05),不同抗原ELIS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CAA-ELISA、rCsCP-ELISA结果与粪检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56.7%和55.7%,两种抗原ELISA结果的符合率为82.5%。59例粪检阳性者CsCAA-ELISA和rCsCP-ELISA阳性率均为76.3%,38例粪检阴性者CsCAA-ELISA和rCsCP-ELISA阳性率分别为73.7%和76.3%。结论以rCsCP为包被抗原,用ELISA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人群血清特异性IgG抗体与使用CsCAA的检测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但同样不能区分现症与既往感染。
裴福全长野功方悦怡崔惠儿吴军阮彩文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血清学调查
ABC-ELISA法与快速ELISA试剂盒法检测华支睾吸虫抗体的结果比较被引量:5
2001年
崔惠儿方悦怡梁文佳张启明刘美真裴福全
关键词:ABC-ELISA法华支睾吸虫病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