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鸣

作品数:49 被引量:196H指数:7
供职机构:成都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成都市卫生局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儿童
  • 14篇细胞
  • 8篇川崎
  • 8篇川崎病
  • 7篇血小板
  • 6篇免疫
  • 5篇核细胞
  • 5篇复合材料
  • 4篇特发性
  • 4篇紫癜
  • 4篇患儿
  • 3篇单核
  • 3篇单核细胞
  • 3篇单核细胞增多
  • 3篇单核细胞增多...
  • 3篇增多症
  • 3篇润滑
  • 3篇肾炎
  • 3篇双螺杆
  • 3篇贫血

机构

  • 42篇成都市儿童医...
  • 10篇四川大学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香港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成都市第八人...

作者

  • 49篇徐鸣
  • 19篇史宏
  • 18篇周敏
  • 14篇李晓静
  • 10篇李晓辉
  • 9篇李莎
  • 7篇李蕙
  • 6篇李晋蜀
  • 5篇冯仕品
  • 5篇李丹
  • 5篇钟佑泉
  • 5篇李艳梅
  • 5篇袁辉
  • 5篇刘廷华
  • 4篇徐酉华
  • 4篇杨默
  • 3篇韦丽
  • 3篇宋玲秀
  • 3篇张宁
  • 3篇吴惧

传媒

  • 8篇四川医学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4篇临床儿科杂志
  • 4篇成都医药
  • 4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塑料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5篇2011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3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婴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婴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08年12月期间住院的婴儿川崎病患儿74例,并对CAL组及无冠状动脉损害(NCAL)组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4例婴儿川崎病中并发CAL36例(48.6%)。有关因素分析显示:①发热天数:热程≥10d与〈10d相比CAL发生率显著增高(X^2=7.4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CAL组血红蛋白(Hb)较NCAL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P〈0.001);⑧CAL组C-反应蛋白(CRP)较NCAL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P〈0.001)。结论婴儿川崎病CAL发生率高,CAL与热程、Hb、CRP有明显相关性。凡热程≥10d、Hb降低、CRP显著增高(≥100mg/L)的婴儿川崎病均应给予足够重视,高度警惕CAL发生。
史宏徐鸣周敏
关键词:婴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
成都市区及近郊独生与非独生儿童适应行为149例调查分析
1996年
我们于1995年3~11月调查了成都市市区和效区各四所小学的一年级学生149例,采用湖南医大姚树桥、龚耀先等编制的《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这些儿童进行了适应行为测定,以比较成都市区和郊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适应行为差异,为儿童行为问题的矫治和教育对策提供依据。
钟佑泉陶宣华吴惧徐鸣文荣康宋玲秀韦丽周文智邹小容
关键词:都市区儿童行为问题
双螺杆连续挤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方法
双螺杆连续挤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点是将分子量为150万~350万的聚乙烯100份,流动改性剂10~30份,填充增强剂10~20份,偶联剂0.2~5份,润滑剂0.1~5份,成核剂0.1~1份和阻燃剂0.1...
刘廷华徐鸣李艳梅袁辉
文献传递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变化及低分子肝素干预治疗的影响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改变及应用低分子肝素后的变化。方法HSP患儿43例,其中肝素治疗组28例,基础治疗组15例。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前后7 d,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TNFα-、IL-8水平。结果HSP组血浆TNF-α、IL-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肝素治疗组血浆TNF-α、IL-8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细胞因子异常可能参与HSP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低分子肝素治疗可降低其血浆TNF-α、IL-8水平。
史宏李晓静徐鸣刘子黎周敏李莎李蕙冯仕品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过敏性紫癜肝素
川崎病GMP-140,TXB2,6-KPGF1α的研究被引量:5
1998年
川崎病GMP-140,TXB2,6-KPGF1α的研究李晓辉王瑞全钟佑泉李晓静李晋蜀徐鸣杨亚静邱东生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是一种病因未明、以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发热性疾病,20%~25%有冠状动脉损害,已成为儿童期主要的后天...
李晓辉王瑞全钟佑泉李晓静李晋蜀徐鸣杨亚静邱东生
关键词:川崎病GMP-140TXB2
阿司匹林联合不同的抗凝剂对川崎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检测在不同的治疗方案下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的变化,观察阿司匹林联合不同抗凝剂对川崎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的92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丹参酮ⅡA治疗组、肝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并与19名健康体检儿童作对照。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结果川崎病患儿治疗前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治疗后5~7 d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丹参酮ⅡA治疗组血清IL-6水平降低更明显,肝素治疗组血清TNF-α水平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和肝素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川崎病患儿血清IL-6和TNF-α水平;与阿司匹林和静脉丙种球蛋白在抗炎性细胞因子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张庆李晓静史宏周敏徐鸣黄成王雪梅王献民于洁
关键词:川崎病炎性细胞因子肝素钠
25例婴幼儿肾病综合征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冯仕品黄建萍徐鸣李莎罗苇赖学静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分析婴幼儿住院治疗
不同剂量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分析及免疫机理探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所致毛细支气管炎血中细胞因子水平 ,证实患毛细支气管炎时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观察不同剂量IVIG治疗毛支的疗效。方法 毛支患儿入院后随机分为治疗 1组 [IVIG 5 0mg/(kg·d) ,2d +抗感染 +吸氧 ] ,治疗 2组 [IVIG 2 0 0mg/(kg·d) ,2d +抗感染 +吸氧 ] ,对照组 (抗感染 +吸氧 )。于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IL -6)、IgE水平 ,并记录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 1组、2组用药后IL -2水平升高 ,IL -6水平降低 ,IgE水平降低。对照组与治疗组间两两比较P <0 0 5 ,有显著差异 ,治疗组间比较P >0 0 5 ,无显著差异。结论 细胞因子在RSV所致毛支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IVIG不仅直接杀伤病毒 ,对恢复T细胞功能及正常细胞因子网络都有重要作用 ,且小剂量即有效。
徐鸣吴平李晓静史宏周敏李丹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细胞因子IVIG治疗
214例婴儿缺铁性贫血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医院婴儿缺铁性贫血的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14例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14例患儿中,6月龄以下占12.62%,6月龄以上占87.38%;农村患儿占61.21%,城市患儿占38.79%;轻度贫血占56.54%,中度贫血占38.79%,重度贫血占4.67%;母乳喂养但未按时添加辅食者占29.44%;足月儿占89.25%,早产儿、双胞胎占10.75%;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血清铁下降者49.06%,铁蛋白下降者56.07%,转铁蛋白受体水平升高者33.33%;184例(85.98%)患儿以伴发疾病入院。结论婴儿缺铁性贫血高发于出生后6~12个月,农村儿童较城市儿童多见,母乳喂养但未按时添加辅食是贫血的主要原因;缺铁性贫血易被忽视,多以伴发疾病就诊;针对高危人群、危险因素预防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李蕙周敏曹雪梅徐鸣李丹史宏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
丹参酮Ⅱ_A辅助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治疗川崎病(K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1例住院K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治疗(静脉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治疗5~7 d。观察治疗过程中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CRP、ESR、心肌同工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用药后热退时间为(16.27±3.42)h,对照组患儿为(22.78±7.53)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治疗组CRP降至(9.72±2.82)mg.L-1,对照组患儿CRP降至(14.68±2.90)mg.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在疾病初诊时冠状动脉扩张率分别为20.69%、21.8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2~3周、1个月、2个月治疗组冠状动脉扩张率分别为6.90%、3.45%、3.45%,在病程3个月冠状动脉扩张全部恢复正常;在病程2~3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对照组冠状动脉扩张率分别为18.75%、12.50%、3.13%、3.13%、3.13%,治疗组较对照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恢复的快,但2组比较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联合阿司匹林治疗KD可缩短患儿用药后热退时间,降低CRP水平,一定程度的促进冠状动脉损害修复;用药过程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张庆李晓静周敏徐鸣史宏于洁
关键词:川崎病C反应蛋白冠状动脉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