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艳艳

作品数:47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丽水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3篇药物
  • 5篇胰岛
  • 5篇脂质体
  • 4篇微泡
  • 4篇菌药
  • 4篇抗菌
  • 4篇抗菌药
  • 4篇给药
  • 3篇药学
  • 3篇柔性纳米脂质...
  • 3篇生物碱
  • 3篇术后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替加环素
  • 3篇总生物碱
  • 3篇微囊
  • 3篇疗效
  • 3篇纳米脂质体
  • 3篇抗菌药物

机构

  • 32篇丽水市中心医...
  • 21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杭州医学院
  • 1篇北京老年医院

作者

  • 47篇徐艳艳
  • 19篇田伟强
  • 12篇赵应征
  • 8篇鲁翠涛
  • 8篇傅军霞
  • 8篇唐琴琴
  • 7篇高慧升
  • 7篇李校堃
  • 7篇骆松梅
  • 7篇傅红兴
  • 6篇朱延焱
  • 6篇何伟珍
  • 5篇张霞燕
  • 4篇叶伟红
  • 4篇杨君燕
  • 4篇胡洁茹
  • 3篇张翼
  • 3篇潘锋君
  • 3篇厉星
  • 3篇杨伟

传媒

  • 6篇中国现代应用...
  • 3篇药物流行病学...
  • 2篇浙江医学
  • 2篇药学研究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药师
  • 1篇化工中间体
  • 1篇国际药学研究...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科学与信息化
  • 1篇2013年浙...
  • 1篇中华医学会临...
  • 1篇2015年浙...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甲双胍微泡促进表阿霉素抑制移植瘤和体内分布研究
目的构建以脂质微泡为介导的二甲双胍制剂,对二甲双胍微泡对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抑制的影响进行考察。方法构建肺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表阿霉素溶液组和联合二甲双胍微泡的化疗药物每两天按5mg/kg的剂量进行尾静脉注射。正常组和...
骆松梅徐艳艳
一种新型控释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控释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胶囊剂同时拥有速释和控释部分,制备工艺简单、药物选择范围广。本发明涉及的这种新型控释胶囊剂,由胶囊囊帽和控释胶囊囊体组成,胶囊囊帽为市售的普通胶囊壳,控释胶囊囊体为一种渗透泵控...
傅红兴徐艳艳万常伟赵应征孙晓杰钱水水杨栋李剑波厉星王艺杨伟
文献传递
黄连总生物碱胃内漂浮缓释片处方组成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黄连总生物碱胃内漂浮缓释片的处方组成及影响因素。方法以体外释放度为指标,筛选黄连总生物碱胃内漂浮缓释片的处方组成。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处方中羟丙甲纤维素(hydroxypropy1 methylcellulose,HPMC)、海藻酸钠、碳酸氢钠3个因素对其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结果黄连总生物碱胃内漂浮缓释片较优的处方组成为HPMC13.4%,海藻酸钠26.6%,硬脂酸镁5.4%,硬脂酸42.0%,碳酸氢钠10.6%,HPMC与碳酸氢钠的用量显著影响黄连总生物碱胃内漂浮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结论HPMC与海藻酸钠以1:2配伍使用作为片剂亲水凝胶骨架时,其体外释放度良好,且两者具有交互作用。
梅紫薇骆松梅徐艳艳朱延焱张霞燕傅军霞田伟强
关键词:黄连总生物碱胃内漂浮体外释放
一种包载水溶性药物超声造影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包载水溶性药物超声造影剂的方法,将水溶性药物溶解于5-50倍脂质超声造影剂冻干粉质量的水溶液中,加入空白的脂质超声造影剂冻干粉中,混合5-30分钟,加入1%-30%冻干粉质量的药学上认可的...
赵应征鲁翠涛李校堃肖建张翼田吉来高慧升周志彩唐琴琴靳卓徐艳艳
文献传递
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脑内药物递送效率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为模型药物,制备脑靶向BDNF柔性纳米脂质体,筛选及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制剂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可经鼻给药的脑靶向柔性纳米脂质体,以外观形态、粒径、包封率和Zeta电位等为评价指标,考察搅拌温度、搅拌速度及醇水比例等因素对BDNF柔性纳米脂质体粒径分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正交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测定BDNF的脑内药物浓度评价柔性纳米脂质体介导药物脑靶向递送效率。结果正交设计结果表明,搅拌温度30℃、搅拌速度600 r·min-1及醇水比例1∶5为最佳工艺条件,制得的BDNF柔性纳米脂质体形态圆整,粒径为(178.7±22.1)nm,Zeta电位为-29.8 mV。该制剂在温度4℃、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贮存30 d稳定。与BDNF溶液组相比,柔性纳米脂质体组能提高BDNF的脑内浓度近3倍,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优化的最佳工艺制得BDNF柔性纳米脂质体可明显提高BDNF的脑内药物浓度。
徐艳艳杨君燕胡洁茹何伟珍赵应征田伟强
关键词:柔性纳米脂质体脑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稳定性
人造血管和血管支架构建异种胰岛微囊移植系统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刘成洋傅红兴孙余省薛圣留鲁翠涛任凭杨伟徐艳艳唐琴琴
该项目主要研究采用免疫隔离技术,将猪的胰岛细胞微囊化后,通过自制的人造血管移植系统,移植至糖尿病犬的大网膜静脉上,以期望实现异种移植。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已完成研究工作如下:1.猪胰岛细胞的分离纯化。纯化后猪胰岛的数量为:7...
关键词:
关键词:糖尿病治疗
40例使用替加环素的临床用药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评价使用替加环素的住院患者临床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使用替加环素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基础疾病、细菌学培养结果、联合用药、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共40例,并对其应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该院近3年使用替加环素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有效率为42.5%,合理使用率17.5%,基本合理使用率77.5%,不合理使用率5.0%,出现不良反应6例(15.0%)。结论该院住院患者替加环素的使用基本合理;替加环素对各类敏感菌引起的感染临床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引起关注。
叶伟红应小飞傅军霞郭晶晶徐艳艳田伟强
关键词:替加环素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分析
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术后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对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共986例,根据有无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将患者分成:激素组(n=398)和无激素组(n=588),通过统计患者基础信息、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2组术前、术后0~2d、术后3~6d和术后7~10d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激素组术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一度性升高,术后0~2d时最高,术后7~10d计数水平虽略下降,但仍极显著高于无激素组(P<0.01),分别达(8.66±2.12)×10^9·L^-1与(6.03±0.64)×10^9·L^-1;淋巴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治疗结束后相比术前均存在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糖皮质激素用量在40~440mg内与白细胞水平升高率呈正相关。结论糖皮质激素使用可升高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胡洁茹田伟强俞伟扬潘锋君徐艳艳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外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抗菌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调查我院一年内抗菌药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病例,分析ADR发生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4月~2013年3月我院所有使用抗菌药的病例资料,分析抗菌药ADR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8 629例住院患者中发生抗菌药ADR共171例,发生率为1.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用药品种数、住院日、疾病严重程度、过敏史、基础疾病、肝功能、肾功能等因素与抗菌药ADR有相关性(P〈0.01);而患者的性别对抗菌药ADR的发生无显著影响(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住院日、疾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过敏史是抗菌药A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菌药ADR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选用抗菌药应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因素,减少ADR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徐艳艳黄良通沈宵叶云芳田伟强
关键词:抗菌药药品不良反应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
头孢噻利相关临床应用研究
田伟强朱延焱朱雅艳华俊彦傅军霞雷虹何伟珍吕碧华叶伟红骆松梅徐艳艳张霞燕
该课题通过对头孢噻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研究:硫酸头孢噻利与常用药品包括输液等的配伍研究。人血浆中头孢噻利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研究。头孢噻利小鼠血脑屏障透过率和小鼠脑内药动学研究。头孢噻利用药评估...
关键词:
关键词:头孢噻利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