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动脉
  • 10篇下肢
  • 7篇手术
  • 7篇静脉
  • 5篇人造血
  • 5篇人造血管
  • 5篇主动脉
  • 5篇主动脉瘤
  • 5篇外科
  • 5篇腹主动脉
  • 5篇腹主动脉瘤
  • 4篇动脉炎
  • 4篇多发性大动脉...
  • 4篇血管移植
  • 4篇切除
  • 4篇外科手术
  • 4篇下肢动脉
  • 4篇激素
  • 4篇雌激素
  • 4篇大动脉

机构

  • 27篇上海医科大学...
  • 3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29篇徐欣
  • 26篇陈福真
  • 23篇符伟国
  • 8篇叶建荣
  • 7篇王玉琦
  • 6篇杨珏
  • 6篇陈斌
  • 5篇郭大乔
  • 4篇吴肇光
  • 4篇蒋俊豪
  • 4篇洪志鹏
  • 2篇王佩芬
  • 1篇钟慈声
  • 1篇范隆华
  • 1篇杨钰
  • 1篇童一砂
  • 1篇纪元
  • 1篇孙宝荣
  • 1篇胡骥琼
  • 1篇黄士通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上海医学
  • 2篇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国外医学(外...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7篇1997
  • 6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造血管旁路术后移植物感染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0
1997年
为评价人造血管旁路术后移植物感染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作者对1985年~1995年上海中山医院收诊的250例人造血管旁路术后发生移植物感染的8例进行分析。临床表现为移植物外露伴创口溢脓、大出血、移植物和/或远端肢体动脉搏动消失、远端肢体坏疽。移植物感染率3.2%。外科治疗包括:(1)移植物去除、清创引流术;(2)移植物去除、清创引流加截肢术;(3)移植物去除、清创引流加近远端动脉人造血管重建术;(4)单纯清创引流术。结果显示,8例中6例痊愈,2例因吻合口破裂出血死亡。作者认为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有:(1)糖尿病;(2)继发血肿;(3)同一部位多次手术。外科积极处理较保守治疗愈后更好。
符伟国王玉琦陈福真叶建荣徐欣郭大乔陈斌杨珏
关键词:人工血管外科手术血管移植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9
1991年
作者收集了1958~1988年国内文献报道的颈动脉体瘤,共183例,术前误诊率54.0%,行167例次手术,包括:肿瘤剥除术89例次;肿瘤切除、颈总动脉结扎术40例次;肿瘤切除、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33例次;肿瘤切除、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吻合术5例次。手术死亡率4.9%。偏瘫发生率6.1%,术后经6个月~21年随访,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发生率8.2%,作者强调运用 CT、B 超、动脉造影等检查方法来提高术前诊断率.术前常规行 Matas 试验。提倡常温麻醉。手术以肿瘤剥除术和血管重建术为首选,而不主张颈动脉结扎术,以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发生.
符伟国陈福真王玉琦叶建荣童一砂徐欣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手术动脉肿瘤
全文增补中
大鼠多发性大动脉炎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建立大鼠多发性大动脉炎模型,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10周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要分为4组:1个对照组(NS)和3个实验组。对照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2ml灌胃,实验组分别给予己烯雌酚1mg/(kg·d)(DES1组)、2mg/(kg·d)(DES2组)和2mg/(kg·d)加三苯氧胺1mg/(kg·d)(TAM组)胃饲3个月后,观察病理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病变动脉呈灰白色,管壁僵硬,与无明显病变动脉交替出现;光镜下平滑肌细胞聚集成团束状,晚期被大量纤维组织所取代;电镜下变性平滑肌细胞核膜模糊或消失,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在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周围有许多胶原纤维,病变晚期大量胶原纤维中夹杂萎缩的平滑肌细胞。DES1组、TAM组和对照组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本实验以雌激素诱发大鼠产生类似于人类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疾病模型,提示雌激素参与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洪志鹏陈福真符伟国徐欣孙宝荣纪元钟慈声
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雌激素雌激素受体
MRA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诊断价值
1997年
本文报道中山医院血管外科1995年6月至1995年12月18例36条肢体(82个节段)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平面包括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及其三个分支,同时作踝肱指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动脉造影和手术探查所见(两者结果完全一致)作黄金标准,结果发现:82个动脉节段有79个MRA和动脉造影术中所见相同,符合率达90.24%,32个主髂动脉节段MRA与动脉造影和手术中所见相符合率为90.63%,50个股腘段与黄金标准符合率为92.00%,表明 MRA与动脉造影和手术探查所见具有良好一致性,为正确诊断下肢动脉疾病提供了新的无损伤检查手段。
徐欣陈福真王佩芬
关键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MRA
半闭式小切口切取大隐静脉移植物作股动脉搭桥术被引量:1
1997年
为探讨缩小股动脉搭桥术的手术切口。采用自制顶端带孔的大隐静脉圈套器,半闭式小切口取得大隐静脉后,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股动脉硬化闭塞症,共18例。术后切口均获一期愈合。经6月~4年随访(平均26月),15例术后间歇性跛行消失或明显减轻,3例因远端输出道血管不佳,间歇性跛行仍同术前。术前患肢踝/肱指数平均为046,术后为076,平均提高030,证实下肢动脉血流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果表明,在作股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搭桥术时,使用顶端带孔的大隐静脉圈套器可使手术切口缩小,改善手术疗效。
叶建荣符伟国范隆华徐欣郭大乔蒋俊豪
关键词:闭塞性动脉硬化大隐静脉圈套器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112例诊治报告被引量:21
1996年
本文总结112例(127次)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诊断和治疗经验。作者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抗凝抗聚治疗,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本病预后取决于就诊时间、栓塞部位。
徐欣陈福真符伟国
关键词: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
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被引量:20
1994年
我们运用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415例(579条肢体),术后疗效显著,随访4年10个月,复发率1.2%.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操作较传统大隐静脉剥脱术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美观,复发率低.作者认为造成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对小腿内侧深浅静脉穿通支抽剥遗漏所造成,而并非术式本身的缺陷。在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和手术要点后,仍是一个非常实用有效的手术。
符伟国王玉琦陈福真叶建荣徐欣郭大乔陈斌蒋俊豪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大隐静脉剥脱术
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与多发性大动脉炎发病机制研究
洪志鹏陈福真符伟国徐欣
该研究成果是在雌激素诱发多发性大动脉炎动物模型基础上,对病因学、发病学及治疗学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包括(1)动物模型建立;(2)雌激素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及血管重构的观察;(3)大动脉炎发病分子机制的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雌激素...
关键词:
关键词:雌激素基因表达发病机制雌激素受体多发性大动脉炎动物模型
犬下肢缺血再灌注脂质过氧化损伤被引量:1
1996年
徐欣吴肇光陈福真符伟国
关键词: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质过氧化损伤
下肢缺血再灌注脂质过氧化损伤及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1996年
通过建立动物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血浆脂质过氧化物(MDA)和维生素E(VitE);观察下肢缺血再灌注脂质过氧化损伤严重性及损伤的恢复时期;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VitC)预防及治疗脂质过氧化损伤。结果发现:缺血4小时后再灌注,无脂质过氧化损伤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发生于缺血6小时血管再通的组织。观察缺血10小时、24小时后血管复通的实验组,发现缺血时间越长,再灌注后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越明显。缺血6小时后,干复灌注同时应用大剂量Vit C,发现再灌注后脂质过氧化反应无增强;缺血24小时后于复灌注时应用VitC,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弱;表明大剂量Vit C能抑制或减轻下肢脂质过氧化损伤。
徐欣陈福真吴肇光符伟国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过氧化脂质维生素C下肢损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