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rrett食管的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hTERC基因表达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活检标本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与近端胃肠化黏膜的鉴别诊断。方法按WHO标准选取BE标本38例,观察病理组织学特征,对38例BE、44例近端胃肠化黏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CK7、CK20、CK4、CK8、SLOOP、MUC6、COX2、bc1-2观察,并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hTERC基因情况。结果BE和近端胃肠化黏膜中CK7、CK20、MUC6、COX2、bc1-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OOP阳性表达在BE与近端胃肠化黏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中CK7与CK4、CK7与CK8表达结果呈正相关(P〈0.05)。近端胃肠化黏膜中CK7与CK4、CK7与CK8表达结果均无相关性(P〉0.05);使用FISH方法检测两组标本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BE组阳性率为57.9%(22/38),而近端胃肠化黏膜阳性率为13.6%(6/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鉴别BE和近端胃肠化黏膜中CK7与CK20表达的意义尚不能肯定;而CK7/CK4/CK8同时阳性可能支持BE的诊断,对鉴别两者有一定作用。SLOOP有可能作为鉴别BE和近端胃肠化黏膜两者的免疫标志物;hTERC基因扩增检测可能有助于BE诊断,并提示BE向食管腺癌发展的过程中该基因可能起重要作用。
- 王瑾王鲁平徐升杨光之
- 关键词:BARRETT食管食管胃接合处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
- 鞍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鞍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鞍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患者女性43岁。MIR提示鞍区占位,肿瘤向鞍上及海绵窦侵犯。镜下可见梭形细胞结构,局部细胞密度较高,可见红染无细胞区及退变,核分裂平均<2个/10HPF,细胞呈编织状排列。免疫组化:CD34、CD99、bcl-2和vimentin(+),S-100和EMA(-)。结论发生于鞍区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罕见。由于其发病部位特殊,需将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相结合进行诊断,并注意与垂体细胞瘤、神经鞘瘤等鉴别。
- 王瑾徐升刘晓林王鲁平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理学影像学免疫组化
- 婴儿胸膜肺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胸膜肺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胸膜肺母细胞瘤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标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性,4个月。咳喘伴紫绀3天。巨检:右肺肿物,组织大小9 cm×6 cm×4 cm,切面灰白色,实性、质软;肿物与肺界限尚清,并占据大部分肺。镜检:肿瘤主要由原始胚胎性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细胞中等大小,胞质少,核仁清,核分裂易见;部分区域主要由梭形及短梭形细胞构成的梭形细胞肉瘤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结构区,其间可见分化尚好的软骨岛或软骨结节。免疫组化:瘤细胞vimentin(+),软骨结节S-100(+),残留上皮成分CK(AE1/AE3)、EMA和TTF-1(+),NSE局灶(+),间质细胞SMA局灶少许(+),CD99和bcl-2弱(+),desmin、myoglobin、calretinin、calponin、FLI、MyoD-1和CD34(-)。结论胸膜肺母细胞瘤较为罕见,但恶性程度相对较高,组织病理学最典型表现为原始恶性小细胞聚集。临床上需要与肺母细胞瘤、肉瘤样间皮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滑膜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等相鉴别。
- 徐升刘光王瑾李琳
- 关键词:胸膜肺母细胞瘤病理诊断免疫组化
- 垂体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 2例患者的头颅MRI提示鞍区占位。镜下可见短梭状双极梭形细胞成分,细胞密度较低,排列稀疏,呈纤维束状排列,细胞核圆形或伸长形,局部可见血管结构,未见核分裂。免疫组化:vimentin、S-100和GFAP均(+)、Ki-67增殖指数<1%,NEU-N和EMA均(-)。结论垂体细胞瘤起源于成人神经垂体或漏斗,较为罕见,由梭形细胞构成,生长缓慢,需与正常漏斗组织、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梭形嗜酸细胞瘤等进行鉴别诊断。
- 徐升王鲁平刘晓林
- 关键词:垂体细胞瘤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
- 全反式维甲酸对L0V0和SW480结直肠癌细胞系增殖、凋亡及维甲酸受体表达的影响
- [背景与目的]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长期以来是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以DNA微卫星重复序列长度改变为特征的微卫星不稳定型(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
- 徐升
- 关键词:微卫星不稳定全反式维甲酸结直肠癌
- 文献传递
- 全反式维甲酸对结直肠癌LOVO、SW480细胞系增殖、凋亡及受体表达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结直肠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对LOVO、SW480和维甲酸受体α(retinoic acid receptor-α,R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SI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及MSS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应用不同浓度的ATRA进行刺激,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RAR-α抑制剂对照组。用MTT法分析两种细胞系肿瘤细胞的增殖变化,用RT-PCR技术及平均光密度比值分析RAR-α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技术及平均光密度比值分析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TRA对两种细胞系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能有效刺激两种细胞系RAR-αmRNA和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P<0.05)。ATRA刺激后,MSS细胞系RAR-αmRNA、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表达高于MSI细胞系(P<0.05)。结论 ATRA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系MSS和MSI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这两种特性细胞系的凋亡并增加RAR-α的表达,其对MSS细胞系作用高于MSI细胞系。实验结果间接提示RAR-α减少可能与锯齿状病变广基途径发病机制有关。
- 徐升王鲁平王瑾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微卫星不稳定
- 结直肠MUTYH-相关息肉病及其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 2011年
- WHO(2010)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的结直肠肿瘤部分增加了MUTYH-相关息肉病(MAP)的内容[1]。2002年AL-Tassan等[2]首次报告MUTYH基因突变与人类肠肿瘤有关,该研究发现,一个多发性结直肠腺瘤/腺癌家族7个兄弟中3个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临床表现类似,但没有APC基因突变,不支持FAP;同时也没有检出肿瘤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不支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对MUTYH的分析发现,生殖细胞系双等位基因复合性杂合性突变导致其编码的165位和382位氨基酸改变,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将这类息肉命名为MUTYH-相关息肉病。该病变伴有结直肠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数量的息肉,具有进展为恶性的倾向。国内对其研究报道很少[3,4],还没有典型病例报告。本文就其诊断标准、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简述,旨在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以期提高临床病理诊断水平。
- 王鲁平徐升
- 关键词:结直肠癌
- 结直肠锯齿状腺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1年
- 结直肠锯齿状腺癌是结直肠癌的一种亚型,其发病率约占结直肠癌的7.5%,具有独特的组织学与病理学特点,包括癌组织呈浸润性生长,隐窝上皮呈锯齿状形态,胞质呈嗜酸性或嗜中性,具有空泡样核,核质比例低等。锯齿状腺癌分为锯齿状、黏蛋白状、小梁状三种生长模式。其产生机制主要沿两条锯齿状通路即传统锯齿状通路和广基锯齿状通路。该文主要就结直肠锯齿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标准、发病机制、预后等方面做一概述。
- 徐升王鲁平王鲁平
- 关键词:病理学特点
- (1)、全反式维甲酸对LOVO和SW480结直肠癌细胞系增殖、凋亡及维甲酸受体表达的影响;(2)、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伴浸润癌及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特点
-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实验一全反式维甲酸对LOVO和SW480结直肠癌细胞系增殖、凋亡及维甲酸受体表达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长期以来是肿瘤研究的热点...
- 徐升
- 关键词:结直肠癌全反式维甲酸
- 文献传递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伴浸润癌及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伴浸润癌及高级别上皮内肿瘤(HI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252医院、海军总医院、河北省巨鹿县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5所医院2002-10-2009-09诊断为各类息肉和腺瘤的患者共计5 347例,从中筛选出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合并浸润性癌和HIN患者16例,采用MLH1、MSH2、K-ras和MGMT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TSA合并浸润性癌/HIN好发于直肠,TSA腺体可见明显锯齿状结构和异位隐窝,纤维绒毛状TSA异形增生程度较高。SSA合并浸润性癌/HIN好发于回盲部,SSA锯齿状改变腺体紧靠黏膜肌层,基底隐窝扩张,呈倒"T"或"L"型分支。4例合并浸润性腺癌。3例浸润癌癌旁可见HP,2例可见HP-SSA/TSA-癌变移行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MGMT在锯齿状病变组织与所伴癌组织和对照组癌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2和0.002。结论:TSA、SSA可癌变或直接发展为浸润性腺癌,HP可为浸润癌的癌旁组织,紧靠癌组织,是否直接可癌变尚需进一步观察。
- 徐升王鲁平李琳王瑾
- 关键词: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