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之光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5篇理学

主题

  • 4篇嵌段
  • 4篇嵌段共聚
  • 4篇嵌段共聚物
  • 4篇微相分离
  • 4篇共聚
  • 4篇共聚物
  • 4篇PEO
  • 3篇乙烯
  • 3篇PS
  • 3篇-B
  • 2篇形貌
  • 2篇氧化乙烯
  • 2篇苯乙烯
  • 2篇PCL
  • 2篇PMMA
  • 2篇表面形貌
  • 1篇动力学
  • 1篇形貌结构
  • 1篇三嵌段
  • 1篇三嵌段共聚物

机构

  • 8篇常州大学

作者

  • 8篇徐之光
  • 8篇俞强
  • 5篇朱梦冰
  • 3篇蒋姗
  • 2篇杨菁菁
  • 2篇刘晶如
  • 2篇张洪文
  • 2篇杨鹏
  • 2篇李志芳
  • 1篇张微微
  • 1篇甘泉
  • 1篇丁永红

传媒

  • 4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化工学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PCL-b-PMMA/PEO共混薄膜的微相分离形貌
2014年
通过聚氧化乙烯(PEO)与聚己内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PCL-b-PMMA)的共混来调节聚己内酯(PCL)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嵌段的微相分离行为。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PEO的质量分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对PCL-b-PMMA/PEO共混薄膜微相分离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薄膜形成了以PMMA/PEO为连续相,PCL呈柱状微区垂直于薄膜表面的微相分离形貌,PMMA/PEO链段无法在PCL柱状微区上方形成完全覆盖,导致薄膜表面形成许多孔洞。随着PEO含量增加,PCL链段聚集趋势增强,柱状微区尺寸不断增大;随着PEO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PMMA/PEO在PCL微区上方形成的有效覆盖减少,薄膜表面的孔洞数量和尺寸增大;当PEO与不同嵌段比PCL-b-PMMA共混后,随嵌段共聚物中PCL链段体积分数增加,柱状微区向层状形态转变,薄膜表面孔洞消失。
朱梦冰杨菁菁丁永红刘晶如徐之光俞强
关键词:聚氧化乙烯
不同双硫酯用量下RAFT自由基交联聚合体系的反应动力学及交联结构
2011年
考察了二硫代苯甲酸苄酯(BDB)用量对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甲基醚酯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交联聚合动力学、凝胶行为和交联结构的影响。随BDB用量增加,增长自由基浓度降低,导致聚合速率不断下降。链自由基与休眠链的加成反应进入扩散控制后使得RAFT交联聚合出现自加速,随BDB用量增加自加速推迟。当双键/BDB的物质的量比小于100/1时,凝胶点随BDB用量增加而降低;在高BDB用量下,凝胶点随BDB用量增加而增大。交联密度随BDB用量增加有所增大,交联网络结构更加均匀。
朱梦冰甘泉刘晶如徐之光张洪文俞强
关键词:动力学交联结构
PS-b-P4VP的合成及其薄膜的微相分离形貌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制备了聚苯乙烯-b-聚(4-乙烯基吡啶)二嵌段共聚物(PS-b-P4VP),使用核磁共振(1 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将PS-b-P4VP/三氯甲烷溶液旋涂成膜,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热处理条件对薄膜微相分离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S-b-P4VP薄膜会发生微相分离,形成以PS链段为分散相、P4VP链段为连续相基体的纳米尺度微相分离形貌。热处理条件的改变使薄膜呈现不同程度的微相分离形貌结构,提高热处理温度以及延长热处理时间均有利于促进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使微相分离程度加大。在150℃、24h的热处理条件下,PS-b-P4VP薄膜形成了PS微相区以规则的柱状形态在薄膜表面突起的微相分离形貌,且分布均匀,界面清晰。
李志芳徐之光蒋姗俞强
关键词:ATRP
嵌段共聚物PEO-b-PS与聚苯乙烯共混薄膜的表面形貌及性能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PEO-b-聚苯乙烯(PS)),将PEO-b-PS与PS溶液共混成膜,使用接触角测试仪(CA)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考察了PEO-b-PS含量与共混薄膜表面形貌及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嵌段共聚物在薄膜中发生微相分离并在薄膜表面形成PEO微相区,随PEO-b-PS含量增加,薄膜表面PEO相区尺寸增大,但分布密度下降。通过共混薄膜表面形貌的变化,解释了共混薄膜的亲水性和表面张力随PEO-b-PS含量增加的变化趋势。
杨鹏徐之光蒋姗俞强
关键词:微相分离表面形貌
嵌段共聚物PCL-b-PMMA薄膜的微相分离形貌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开环聚合(ROP)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不同嵌段结构的嵌段共聚物PCL-b-PMMA,使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嵌段共聚物薄膜的微相分离形貌。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发生了微相分离,聚ε-己内酯(PCL)链段形成柱状微区;PCL链段体积分数较低时,薄膜表面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链段聚集为主,但未在PCL柱状微区上方形成覆盖,从而在薄膜表面形成孔洞;随PCL链段体积分数增加及PMMA链段分子量下降,PCL柱状微区面积增加,向薄膜表面迁移并逐渐形成覆盖,造成薄膜表面孔洞消失。
杨菁菁徐之光朱梦冰俞强
关键词:微相分离形貌
嵌段共聚物PEO-b-PS薄膜的微相分离形貌被引量:2
2012年
为实现对PEO-b-PS薄膜微相分离形貌和纳米结构的调控,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不同嵌段结构的PEO-b-PS,使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嵌段结构及热处理条件对溶液旋涂制备的PEO-b-PS薄膜微相分离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EO-b-PS薄膜发生微相分离后呈现PS锥状突起的分散形貌;提高热处理温度使微相分离加快,相分离程度提高,PS微区尺寸增大;延长热处理时间使PS锥状突起更加明显;PEO链长一定时,PS链长增加导致PS锥状微区数量和尺寸增加;PS链长一定时,PEO链长增加使PS锥状微区数量减少;嵌段比一定时,嵌段共聚物分子量增加使PS微区尺寸增大.通过调节PEO-b-PS嵌段结构和薄膜的热处理条件,可以实现对PEO-b-PS薄膜微相分离结构的控制.
张微微徐之光朱梦冰俞强
关键词:微相分离形貌结构
三嵌段共聚物PS-b-PEG-b-PS与聚苯乙烯共混薄膜的表面形貌与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使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三嵌段共聚物PS-b-PEG-b-PS。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嵌段共聚物结构及分子量进行表征。将嵌段共聚物与聚苯乙烯溶液共混成膜,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试仪(CA)对不同含量嵌段共聚物共混膜的表面形貌和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PEG链段与PS链段在共混膜中发生了微相分离,由于PEG链段对PS链段的热力学排斥作用以及PS的硬链段特性,PS不能在PEG微区上方形成覆盖,因而在薄膜表面形成大量孔洞,PEG微相区位于孔洞底部。随嵌段共聚物含量增加,孔洞(PEG微区)尺寸增大。当嵌段共聚物含量增加10%以后,孔洞内出现PS微相区,导致形成"胞状"结构。嵌段共聚物含量增加使得共混薄膜的亲水性和表面张力增大。
杨鹏徐之光蒋姗俞强
关键词:微相分离表面形貌
均聚物调控的PS-b-P4VP薄膜的微相分离形貌被引量:1
2013年
分别以聚丙烯酸(PAA)和聚氧化乙烯(PEO)与苯乙烯与4-乙烯基吡啶二嵌段共聚物(PS-b-P4VP)进行溶液共混并且旋涂成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这两种均聚物对PS-b-P4VP薄膜微相分离形貌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PAA与P4VP链段之间强烈的氢键作用使得P4VP链段对PS链段的热力学排斥作用增强,当PAA质量分数为10%时,PS分散相区以规则的柱体垂直分布于由P4VP/PAA链段相互溶解所形成的连续相基体中。对于PS-b-P4VP/PEO共混体系,共混薄膜形成了PEO/P4VP分散相以柱状形态垂直分布在以PS链段聚集区为薄膜连续相基体中的微相分离形貌,由于PS链段无法在PEO/P4VP柱状微区上方形成覆盖,导致共混薄膜表面出现许多孔洞,孔洞底部伴有PEO链段部分结晶形成的锥状突起。随PEO含量增加,孔洞直径增大,孔洞底部的锥状突起也增大。
朱梦冰李志芳徐之光张洪文俞强
关键词:PAAPEO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