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鸿雁

作品数:12 被引量:134H指数:9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养殖
  • 5篇围隔
  • 5篇海水池塘
  • 5篇浮游
  • 5篇池塘
  • 4篇虾池
  • 4篇混养
  • 3篇单养
  • 3篇对虾
  • 3篇罗非鱼
  • 3篇浮游生物
  • 2篇对虾池
  • 2篇原甲藻
  • 2篇植物
  • 2篇施肥
  • 2篇群落
  • 2篇甲藻
  • 2篇海水池塘养殖
  • 2篇海水养殖
  • 2篇海洋原甲藻

机构

  • 1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2篇张鸿雁
  • 6篇王岩
  • 5篇卢敬让
  • 5篇李德尚
  • 4篇徐宁
  • 4篇杨红生
  • 3篇齐振雄
  • 1篇李德尚
  • 1篇徐奎栋
  • 1篇董双林

传媒

  • 4篇水产学报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单养和混养海水实验围隔浮游生物的研究被引量:13
1999年
1995年6~10月和1996年6~8月对中国对虾单养及其与台湾红非鲫、菲律宾蛤仔、海湾扇贝或缢蛏的不同混养实验围隔浮游生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养殖管理措施和放养种类对围隔浮游生物种类和生物量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前者往往具主要作用。投饵养殖时围隔浮游植物以20μm以下的种类为主,生物量较低,其中混养台湾红非鲫的围隔叶绿素a(Chl-a)相对较高,混养菲律宾蛤仔的围隔Chl-a较低;在投饵的基础上施肥后甲藻等鞭毛藻类易大量发生成为优势种,浮游植物生物量较单纯投饵时有所升高,但单养和混养对围隔Chl-a的影响不明显。非鲫捕食往往导致大型桡足类在浮游动物生物量中的比例下降,贝类则通过食物竞争同时使桡足类生物量降低和种类小型化,由于非鲫与海产贝类的食物灶存在一定分化,二者混养至少对贝类有利,因此鱼虾贝混养应较鱼虾混养或虾贝混养效果更好。
王岩张鸿雁
关键词:浮游生物中国对虾单养混养
海水实验围隔中桡足类对海洋原甲藻摄食的研究被引量:18
1999年
现场研究了发生严重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水华后海水实验围隔中桡足类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poplesia)和长腹剑水蚤(Oithonasp.)的摄食强度.结果表明,体长在125mm以上的火腿许水蚤成体及其部分桡足幼体对海洋原甲藻的摄食率平均为12140cels·ind-1·d-1;体长不到125mm的部分火腿许水蚤桡足幼体和长腹剑水蚤成体及其桡足幼体的摄食率仅为1133cels·ind-1·d-1.实验期间围隔中海洋原甲藻的浓度为850~16170cels·ml-1,该藻的种群增长率为-0.002~0.150.当海洋原甲藻细胞处于生长期时,桡足类的摄食不足以抑制该藻种群的增长。
王岩张鸿雁
关键词:桡足类摄食海洋原甲藻围隔赤潮
不同种肥料对虾池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4
1997年
在海水池塘围隔生态系中实验研究了施粪肥(鸡粪)、化肥和这两种的混合肥对浮游植物群落构成、生物量、初级生产力和种类多样性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粪肥围隔蓝藻占优势,生物量的动态主要取决于蓝藻的变动;施化肥围隔硅藻和甲藻为优势类群,群落组成的动态主要表现为这两类植物的变动;施混合肥围隔在生物量和优势类群动态方面都表现为两种肥料协同效应的结果.群落的初级生产力与水体氮磷总量正相关.施混合肥围隔中的初级生产力和多样性指数最高,以此为指标评价肥料效果.认为混合施肥优于单施1种粪肥或化肥.
卢敬让李德尚徐宁杨红生张鸿雁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肥料海水池塘养殖
不同单养和混养海水实验围隔初级生产力的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1995年和 1996年夏秋季进行的围隔实验表明投饵养殖时浮游植物毛初级生产力较低 ,水呼吸相对较高 ,多数围隔中毛初级生产力 /水呼吸 <1,其中混养中国对虾和台湾红罗非鱼的围隔中毛初级生产力较高 ,而混养中国对虾、台湾红罗非鱼和菲律宾蛤仔的围隔中毛初级生产力最低 ;在投饵基础上酌情施肥后围隔毛初级生产力明显高于投饵养殖时 ,毛初级生产力 /水呼吸 >1,但单养中国对虾、对虾与罗非鱼混养和对虾与海湾扇贝或缢蛏混养的围隔间毛初级生产力差别不明显。实验结果显示 ,养殖管理措施、放养的罗非鱼和贝类以及附生的丝状藻类都能对围隔初级生产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中管理措施往往起到较重要的作用。
王岩张鸿雁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单养混养海水池塘养殖
莱州湾虾池养殖罗非鱼的静水围隔生态系浮游植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1996年
本文报道了在1994年7月至9月间莱州湾海水养罗非鱼围隔生态系浮游植物优势种、叶绿素浓度与理化因子的关系。各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基本一致,但其相关程度不同,主要优势种卵形隐藻、海洋原甲藻和扁藻与各理化因子的关系最紧密。从总体水平上,各种理化因子对浮游植物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TN>pH>TP>NO2-N>DO>COD>SD>NH4-N>PO4-P。氮磷对浮游植物的相对影响取决于氮、磷的比值。在本实验条件下,适宜的 TN/TP为 18左右。施鸡粪和投饵两种养鱼方式中,氮和磷分别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本文还就浮游植物变动对罗非鱼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卢敬让李德尚杨红生徐宁张鸿雁
关键词:浮游植物罗非鱼海水池塘
不同单养及混养海水实验围隔水化学的研究被引量:19
1999年
1995年 6~ 10月和 1996年 6~ 8月对不同单养和混养海水实验围隔的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围隔中盐度、总氮、总磷和化学耗氧量 (COD)在雨季前逐渐升高 ,进入雨季后降低 ;投饵养殖时围隔中磷浓度较低氮浓度较高 ,其中混养中国对虾与台湾红罗非鱼的围隔活性磷 (PO4 -P)浓度相对较高 ,混养对虾与菲律宾蛤仔的围隔氨氮 (NH3 -N)浓度较高 ,投饵兼酌情施肥养殖时围隔中氮浓度较低磷浓度较高 ,其中混养中国对虾与缢蛏的围隔NH3 -N较高 ;两年实验中混养贝类的围隔COD通常较低。实验结果显示人工投饵和施肥是围隔水化学环境变动的主要原因 ,混养罗非鱼或贝类对围隔水化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王岩齐振雄张鸿雁
关键词:海水养殖水化学围隔混养单养
虾池实验生态系浮游纤毛虫种群增长和生产量估测被引量:12
1997年
本文报道了1995年6-9月间对海水施肥鱼虾混养受控围隔生态系中浮游纤毛虫的种群增长和生产量估测结果。纤毛虫的种群增长率和世代时间是通过原位试验所得。养殖期间(温度为22.6-29.7℃)优势种具沟急游虫(Strombidiumsulcatum)世代时间为6.54-19.80h其种群增长率为0.035-0.106h-1;其种群增长受温度和食物量的影响。该围隔浮游纤毛虫累计日均产量为1006.34mg·m-3d-1。按月计算的日P/B为0.54-2.48。
卢敬让张鸿雁李德尚类彦立徐奎栋
关键词:纤毛虫种群增长虾池
缢蛏对对虾池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4
1998年
1996年5~9月在山东省海阳黄海水产集团公司养虾场,结合缢蛏和中国对虾混养实验,探讨了缢蛏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缢蛏主要滤食2~5μm的无鞭毛藻类,从而使隐藻等鞭毛藻类成为浮游植物优势类群;缢蛏滤食原生动物、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和大型浮游动物的幼体,并且通过食物竞争来影响大型浮游动物,使浮游动物群落以捕食性和繁殖力强的剑水蚤及其无节幼体为主要成分。
张鸿雁李德尚王岩
关键词:缢蛏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对虾池对虾
海水池塘混合施肥养殖台湾红罗非鱼的鱼产力和负荷力被引量:2
2000年
于1995年7—9月,在烟台市黄海水产集团公司第二养虾场,采用围隔实验法研究了海水池塘混合施肥养殖台湾红罗非鱼的鱼产力、负荷力和最适放养量。实验中每个围隔面积为 5m×5m,各设 1台 90W的搅水机(4 800r/ h)。每日施肥基准为:鸡粪干物质, 25kg/ha:氮肥, N0.15× 10-6;磷肥,P0.015× 10-6。结果表明,静水海水池塘混合施肥的鱼产力为0.79g/(m2·d),池塘对台湾红罗非鱼的负荷力为1796.0kg/ha,鱼(体重70g/ind)的最适放养量约为8000ind/ha。
杨红生李德尚董双林卢敬让徐宁张鸿雁
关键词:海水池塘施肥鱼产力罗非鱼
海水池塘鱼贝施肥混养生态系中贝类与浮游生物的相互影响被引量:26
1997年
于1995年6-9月间在施肥鱼贝混养生态系中,实验研究了搭配养殖菲律宾蛤仔对浮游生物的效应和浮游生物对菲律宾蛤仔养殖的影响。在浮游生物群落构成方面,菲律宾蛤仔使蓝藻、甲藻和浮游挠足类显著减少。对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程度与养殖密度有关,而浮游生物丰度和初级生产力在时间上的变化又与营养盐有关。贝类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质。浮游生物丰度和初级生产力与菲律宾蛤仔生产量和养殖生物对氮的利用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结果也表明,在该生态系中贝类生产主要依靠牧食链。
卢敬让李德尚杨红生徐宁张鸿雁
关键词:浮游生物海水池塘贝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