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雪鹤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结石
  • 2篇脱氧
  • 2篇脱氧胞苷
  • 2篇脱氧胞苷激酶
  • 2篇位点
  • 2篇细胞
  • 2篇细胞死亡
  • 2篇泌尿
  • 2篇泌尿系
  • 2篇激酶
  • 2篇胞苷
  • 2篇SER
  • 2篇不同性别
  • 2篇超声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电离辐射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因素
  • 1篇性病
  • 1篇血管

机构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北京市平谷区...
  • 3篇大庆油田总医...
  • 3篇济宁医学院
  • 3篇吉林大学
  • 3篇新疆阿克苏地...

作者

  • 7篇张雪鹤
  • 3篇孙伟
  • 3篇孙颖
  • 3篇王亮
  • 3篇张薇
  • 3篇戴晴
  • 3篇樊晓红
  • 3篇李雪梅
  • 3篇马杰
  • 3篇叶文玲
  • 3篇王宝宝
  • 3篇崔锐
  • 2篇信瑞
  • 2篇衡伟
  • 2篇梁楠
  • 2篇刘晓冬
  • 2篇马淑梅
  • 2篇周亚丽
  • 2篇高冰
  • 2篇侯威

传媒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性别人体体脂成分与泌尿系结石的关系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社区人群中人体体脂成分与泌尿系结石(urinary stone disease,USD)在不同性别中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基于2014年3~5月北京平谷区横断面调查,选取其中1835名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面访行问卷调查、人体学指标测量、留取血液标本并自愿留取24h标本测定血肌酐、血尿、电解质等。肾脏超声确定USD的诊断。人体成分分析采用生物电阻抗测试法、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测定。分别在男性及女性中根据体脂率(body fat percentage,BFP)的三分位数分为体脂肪低、中、高三组。结果共纳入数据完整1730名受试者,年龄为(54.9±8.8)岁,男性占46.3%,超声证实的USD患病率为7.0%。在总体及男性受试者中结石的患病率随着BFP的升高显著升高(Ptrend<0.05)。男性发生结石风险为女性的2.63倍(95%CI 1.77~3.92)。男性受试者中,BFP的增加与USD患病率增加显著相关,多因素校正后高BFP组发生结石的风险是低BFP组的1.98倍(95%CI 1.07~3.69)。在女性受试者中未发现BFP与结石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普通社区男性人群中人体体脂比率的增加与USD形成风险相关,减重特别是降低体脂率可能有助于降低USD风险,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明确。
樊晓红叶文玲马杰孙颖王亮戴晴衡伟周亚丽张雪鹤孙伟崔锐张薇王宝宝李雪梅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肥胖
低密度脂蛋白与不同性别肾结石的关系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以人群为基础探讨脂质异常与肾结石发生的关系。方法所有参与者均接受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检测,肾结石以双肾B超检查诊断。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1.73m2)。者排除在外。结果共纳入10316例参与者,平均年龄(54.88+10.27)岁(17~88岁),男女比例为1:1.12,肾结石的总患病率为5.6%,男、女性肾结石患病率分别为7.8%和3.7%(P〈0.01)。在女性,仅有eGFR在结石组明显低于非结石组(P〈0.05)。在男性,与非结石组相比,结石组参与者年龄更大(P〈0.05),血压和血尿酸更高(均P〈0.01),肾功能更差(血肌酐,P〈0.05;eGFR,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女性,仅有eGFR(P〈0.05)为肾结石的独立影响因素;在男性,除平均动脉压和eGFR外,LDL亦为肾结石的独立影响因素,危险比为1.149(95%CI1.003~1.317,P〈0.05)。进一步将LDL分为正常组、边缘升高组和高LDL组,随着LDL的升高,男性结石的患病率明显增加,3组结石患病率分别为7.3%、83%和10.6%。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与肾结石无明显相关。结论脂质异常与男性肾结石相关,高LDL为男性肾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血脂检测不仅有助于减少动粥样硬化性疾病,也可降低肾结石风险。
叶文玲樊晓红马杰王亮戴晴衡伟周亚丽张雪鹤孙伟孙颖崔锐张薇王宝宝李雪梅
关键词:肾结石性别因素
超声造影对直径≤3cm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直径≤3 cm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直径≤3 cm肝局灶性占位病变的临床资料、超声造影表现及病理检查资料,按照患者病灶大小进行分组,探讨不同组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超声造影对69例肝脏局灶性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95.2%、93.8%、87.0%和97.8%。恶性病灶中,直径≤2 cm组超声造影门脉期快速廓清者明显少于>2 cm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直径≤3 cm的肝脏局灶性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直径≤2 cm肝恶性病灶的超声造影门脉期表现常不典型,需要结合其病史等临床特征进行综合诊断。
何蒙娜吕珂姜玉新夏宇韩洁张雪鹤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脏局灶性病变
北京市平谷区普通人群泌尿系统结石与外周血管疾病的关系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结石(urinary stone disease,USD)与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基于2014年3月至5月北京平谷区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主要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5岁以上的常驻居民,所有受试者均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肾脏超声检查(确定有无USD)。留取血液及首次晨尿标本用于测定血肌酐、血糖等。采用自动化外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及踝臂血压比(ankle-brachial index,ABI)。PAD的定义为任意一侧ABI<0.9。结果共纳入10281名受试者,USD的患病率为5.66%,PAD的患病率为3.95%。与无USD者相比,持续性USD者PAD患病率升高(8.26%比3.90%,P<0.001),baPWV值增加[(16.3±3.5)m/s比(15.5±3.2)m/s,P<0.001]。多因素校正后,持续性USD者发生PAD的风险仍为无USD者的2.066倍(OR=2.066,95%CI 1.276~3.343,P=0.003)。亚组分析中≥60岁老年人、女性、慢性肾脏病及中心性肥胖人群中持续性USD者发生PAD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普通人群中持续性USD者发生PAD的风险以及baPWV值均高于非USD人群,USD患者尤其是持续性、反复复发的USD患者应注意筛查血管疾病的风险。
樊晓红叶文玲马杰王亮戴晴衡伟周亚丽张雪鹤孙伟孙颖崔锐张薇王宝宝李雪梅
关键词:尿路结石外周血管疾病流行病学方法
脱氧胞苷激酶Ser-74位点在辐射诱导的乳腺癌细胞死亡中的作用
梁楠信瑞刘晓冬高冰侯威张雪鹤马淑梅
文献传递
甲状腺髓样癌的超声征象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3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超声表现,并以同期经术后病理证实为乳头状癌的61例患者为对照组,研究探讨甲状腺髓样癌超声下特征性表现。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14年11月经吉林大学第一医...
张雪鹤
关键词:甲状腺髓样癌乳头状癌超声检查
文献传递
脱氧胞苷激酶Ser-74位点在辐射诱导的乳腺癌细胞死亡中的作用
2012年
目的研究脱氧胞苷激酶(dCK)S74位点在辐射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死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在MCF-7中分别构建dCK—Vector(空载体)、dCK—WT(野生型)、dCK-S74A(非磷酸化型)及dCK-S74E(过磷酸化型)4种细胞模型,均分别予以0,2,4,6和8GyX射线照射。实时定量PCR(QPCR)及Westernblot验证细胞模型,CCK-8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单丹磺酰尸胺(MDC)检测自噬发生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成功构建4种细胞模型;CCK_8结果显示,与0Gy组相比,MCF-7和dCK—Vector经8Gy照射后存活率下降(t=14.469和9.357,P〈0.05),dCK-WT、dCK-S74E和dCK-S74A没有改变(P〉0.05);与dCK-Vector比较,dCK-wT和dCK.$74E照射后的总死亡率降低(X2=3.857~3.971和3.857—3.859,P〈0.05),dCK-S74A则没有变化(P〉0.05);与各自0Gy组比较,MCF7、dCK—Vector和dCK-S74A照射后凋亡发生率升高(t=-4.531、-3.688和-7.076,P〈0.05),而dCK—wT和dCK-S74E使照射诱导的凋亡率逆转了66%和68%;dCK—wT和dCK-S74E照射后自噬率分别增加22%和26%(f=-9.051和-8.411,P〈0.01),dCK-S74A、MCF-7和dCK—Vector照射后的自噬率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riCK-WT和dCK-S74E使电离辐射诱导的凋亡率增加发生逆转,同时使自噬率增加,总死亡率降低,提示dCK在Ser.74的磷酸化与乳腺癌细胞MCF-7的辐射敏感性有关。
梁楠信瑞徐慧英刘晓冬高冰侯威张雪鹤马淑梅
关键词:电离辐射自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