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锦麟

作品数:17 被引量:33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免疫
  • 8篇免疫效果
  • 7篇螺旋体
  • 7篇钩端螺旋体
  • 3篇疫苗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接种
  • 2篇型别
  • 2篇外膜
  • 2篇流行病学效果
  • 2篇螺旋体病
  • 2篇接种反应
  • 2篇菌苗
  • 2篇钩端螺旋体病
  • 2篇反应性
  • 2篇安全性
  • 2篇病例
  • 2篇不同型别
  • 1篇滴度

机构

  • 9篇上海生物制品...
  • 8篇卫生部
  • 7篇中国药品生物...
  • 4篇南京市溧水县...
  • 2篇江苏省疾病预...
  • 2篇浙江医科大学
  • 2篇浙江省卫生防...
  • 2篇中国生物技术...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作者

  • 17篇张锦麟
  • 11篇秦进才
  • 9篇谢广中
  • 6篇余录根
  • 3篇朱凤才
  • 3篇张亚达
  • 3篇胡明生
  • 3篇胡金保
  • 3篇胡明生
  • 3篇王志高
  • 2篇孙文浩
  • 2篇谢广钟
  • 2篇罗海波
  • 2篇李岩金
  • 2篇王琰
  • 1篇张流波
  • 1篇鲍行豪
  • 1篇朱风才
  • 1篇王志高
  • 1篇王树巧

传媒

  • 3篇中国计划免疫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自然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4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8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钩端螺旋体不同型别外膜菌苗人体免疫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00年
余录根张锦麟朱凤才秦进才谢广中王志高胡明生高吉元陶新民胡金保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免疫效果
接种钩端螺旋体外菌膜苗的人体反应及免疫效果被引量:2
1996年
接种钩端螺旋体外菌膜苗的人体反应及免疫效果余录根,胡明生,朱风才,张锦麟,秦进才,谢广中,王志高,高吉元于1993年6~10月在江苏省非钩体病流行地区溧水县3所中学,应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钩体膜苗进行了Ⅱ期人体接种反应,血清学效果和一年加强免疫...
余录根胡明生朱风才张锦麟秦进才谢广中王志高高吉元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接种免疫学
全文增补中
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免疫效果进一步观察被引量:2
2001年
为了对钩端螺旋体 (钩体 )外膜疫苗的大规模人群使用进行免疫学效果的进一步观察 ,采集观察对象 ( 6~ 12岁小学生 )免疫前和免疫后 1个月、6个月、1年的 4份血清 ,用显微镜凝集试验 (MAT)测定抗体。以抗体滴度≥ 1:10为阳性判别标准。黄疸出血群的赖型免疫前抗体阴性者和七日热群的七日热型免疫前抗体阴性者接种疫苗后血清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 (GMT) ,均在免疫后 6个月左右达到高峰 ,其阳转率分别为 96 2 %和 95 7% ,血清抗体GMT分别为 1:87 7和 1:4 7 4 8%。免疫后 1年的血清抗体阳转率分别为 5 3 9%和 2 9 0 % ,血清抗体GMT分别为 1:2 6 4 3和 1:19 0 3。钩体外膜疫苗接种 1针可至少维持 1年 ,第 2年是否加强接种仍需进一步研究。
孙文浩程均福张锦麟王琰秦进才谢广钟
关键词:免疫学效果阳转率几何平均滴度
两型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人体免疫水平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余录根张锦麟朱凤才秦进才谢广钟王志高高吉元陶新民胡明生胡金保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疫苗免疫水平
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流行病学效果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证实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 在湖北省荆州市和石首市现场接种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 80 0 0 0人份 ,观察 48h内体温、局部红肿等副反应和一年内接种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者发病情况 ,同时设对照组。结果 所有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接种者未见严重副反应和异常反应 ,仅 2例菌苗接种者有低热和局部红肿 ,48h后消失 ,安全性良好。接种组发生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病人 2例 ,对照组发生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病人 47例 ,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保护效果 95 .5 7% ,95 %可信限为 85 .43%~ 98.2 0 % ;对照组发生七日热群钩端螺旋体病人 15例 ,七日热群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有效率 10 0 .0 0 % ,95 %可信限下限 77.0 8%。结论 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安全性良好 ,接种与疫区流行菌群一致的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 。
程均福秦进才谢广中张流波张锦麟丁建平严有望张新炳
关键词:流行病学效果安全性免疫效果
多价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研究被引量:11
2000年
对国内首次研制的多价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接种人体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进行研究。 10 73名易感青少年随机接种钩端螺旋体三价 (含黄疸出血群赖型、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 )外膜疫苗、五价 (含黄疸出血群赖型、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秋季热群秋季热型、犬群犬型 )外膜疫苗、菌体疫苗和安慰剂 ,分组进行全身和局部的反应观察 ,并以显微镜凝集试验测定各型抗体。结果显示各疫苗组局部和全身反应轻微。三价和五价外膜疫苗免后 1个月和 3个月抗体滴度高于同期相应菌体疫苗诱导的同型抗体滴度 ;且免后 3个月抗体阳转率也较高。提示外膜疫苗较菌体疫苗有更好的免疫原性。
谢广中张锦麟秦进才朱凤才余录根张亚达王琰胡明生胡金保王志高王树巧程鲁向
关键词:安全性免疫效果
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不同剂量的接种反应与免疫效果观察被引量:6
1996年
本文报告了含有赖型和七日热型抗原的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外膜菌苗免疫400余人,其中100μg组免疫200余人,200μg组免疫200余人,同时设菌体菌苗和安慰剂组各200余人作为对照。结果反应轻微,仅个别对象出现轻微的体温升高和局部红肿反应,无强反应发生。一针免疫后抗体显著升高,阳转率黄疸出血群赖型达98.13%以上,七日热群七日热型达96.26%以上,GMT分别为227.09和50.83以上,较菌体菌苗二针免疫抗体高2倍以上,且免疫后3个月下降亦较菌体菌苗为缓。100μg免疫后反应更为轻微,抗体水平满意,建议以每型100μg外膜苗扩大使用。
张锦麟谢广中秦进才余录根朱凤才高吉元王志高王琰胡明生胡金保
关键词:免疫应答
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的研究被引量:6
1997年
采用C-70培养基培养钩端螺旋体可提高钩体浓度4.5~11.6倍。参照Auran方法进行提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技术收集外膜制成外膜苗苗。接种一针(30μg)即可达到最低免疫水平,表明外膜苗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尽管疫苗中残留微量SDS,但动物试验安全,未出现异常反应。其它检定项目结果均符合构体菌苗制检现程要求。
张锦麟秦进才谢广中张亚达陆世宝赵方略王祥初孙文浩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研究(摘要)
1998年
现用的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全菌体菌苗预防钩体病已有显著的预防效果,但因接种剂量大、针次多、人群不易接受、给预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于1978年~1984年我们所与浙江医科大学和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共同协作,先后完成了钩体外膜菌苗实验室小量研制与人体试验观察,结果证实外膜苗既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又有使用方便等优点。
张锦麟谢广中张亚达陆世宝赵方略秦进才朱凤才余录根
关键词:免疫效果钩体病接种剂量实验室卫生防疫站
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接种后的人体反应观察
1995年
本文应用不同抗原含量的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在15~16岁中学生中进行了反应观察,大多数正常,无不良反应,个别在接种后的24小时出现体温升高和局部红晕反应,主要在200ug组,48小时很快恢复正常。同菌体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外膜菌苗安全可靠,副反应小。
余录根谢广中张锦麟王志高胡明生朱凤才高占元胡金保杨祖宛端家陆
关键词:接种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