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萍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井冈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青少年抑郁
  • 2篇青少年抑郁症
  • 2篇家庭
  • 2篇家庭治疗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个性
  • 1篇大学生个性发...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状况
  • 1篇学生个性发展
  • 1篇抑郁症患者
  • 1篇少年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小学生
  • 1篇青少年
  • 1篇小学生
  • 1篇护理
  • 1篇护理论

机构

  • 5篇井冈山大学
  • 2篇吉安市第三人...

作者

  • 5篇张艳萍
  • 3篇朱水华
  • 2篇彭晶
  • 2篇左小云
  • 2篇孔令军
  • 1篇廖丹琼
  • 1篇刘海兰
  • 1篇彭星星
  • 1篇刘芬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老区建设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学习自由被引量:2
2008年
大学生个性发展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是实现国家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因素。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健全人格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大学生个性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呼唤着学习自由,亦或说学习自由有助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大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又能促进大学生享有更多的学习自由,两者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
刘海兰张艳萍
关键词:大学生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因素与家庭治疗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抑郁症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究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遗传因素、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其中家庭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家庭治疗作为青少年抑郁症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可行且有独特优势的。本文将国内对青少年抑郁症发病因素与家庭治疗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评析和展望。
彭晶孔令军朱水华左小云张艳萍
关键词:青少年抑郁症家庭因素家庭治疗
护理论文撰写现状与护理科研发展
2008年
目的提高临床护士护理科技论文撰写质量。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审阅读者稿件来分析一篇完整的护理科技论文现状及目前护理科研发展。结果目前护理科技论文主要存在题文不符、欠规范、缺乏新颖性创新性;摘要概念不清、不够规范;关键词标引不规范、使用通用词作标引;前言与摘要相混淆。科研论文中以回顾性分析居多、前瞻性研究次之、采取护理相关性干预措施研究较少;结果描述方法不当、图表格式不规范;讨论与分析重复前言的内容、重复结果的内容或与结果分离;参考文献著录意识缺乏、著录不规范外文文献引用率低。结论改进目前护理科技论文现状,紧密结合护理科研发展,可提高临床护士护理科技论文撰写质量。
朱水华张艳萍廖丹琼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治疗与干预研究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本文旨在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干预,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采用不同干预方法;同时选取200例健康青少年作为比较。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各组进行测评;采用HAMD-17量表在治疗前、治疗第1、2、4、8周末评定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抑郁症组和健康青少年组的FACESⅡ-CV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8周末,试验组与对照组的HAMD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FACESⅡ-CV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青少年抑郁症应从其家庭功能考虑,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家庭治疗与干预措施进行治疗比单纯的药物加一般支持性治疗效果更好。
朱水华孔令军彭晶彭星星左小云张艳萍刘芬
关键词:青少年抑郁症家庭功能家庭治疗
吉安市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了解吉安市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吉安市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534名农村小学生进行测查,为进行比较研究,同时也测查了332名城市小学生。结果:吉安市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小学生中受各种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的人数达38.9%;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在总焦虑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农村小学生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城市小学生;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有性别差异(P<0.05);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有年级差异(P<0.05)。结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成长环境影响较大,社会、学校、家庭要共同关心小学生心理健康。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要针对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
张艳萍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