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瑾

作品数:6 被引量:63H指数:3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兰州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甘肃省农牧厅生物技术专项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组织病理
  • 2篇组织病理学
  • 2篇瘿螨
  • 2篇病害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学
  • 2篇采后
  • 2篇采后病害
  • 1篇杏树
  • 1篇药剂
  • 1篇药剂筛选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机理
  • 1篇抑菌谱
  • 1篇抑菌圈
  • 1篇抑制率
  • 1篇幼芽
  • 1篇生长抑制率
  • 1篇生理指标
  • 1篇室内药剂筛选

机构

  • 6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市农业科...
  • 1篇兰州市农业技...
  • 1篇兰州市农业科...

作者

  • 6篇张瑾
  • 4篇徐秉良
  • 2篇梁巧兰
  • 2篇吴步梅
  • 2篇薛应钰
  • 1篇郑琪
  • 1篇王有琪
  • 1篇张树武
  • 1篇张文利
  • 1篇张文利
  • 1篇古丽君

传媒

  • 2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园艺学报
  • 1篇甘肃林业科技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梅下毛瘿螨为害对杏树幼芽结构和生理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梅下毛瘿螨[Acalitus phloeocoptes(Nalepa)]为害造成的杏芽瘿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室内研究。用石蜡切片法对受害芽组织形态进行了观察描述,采用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G-250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受害芽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过氧化氢酶活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所调查杏树栽培品种中杏芽瘿普遍发生,包括意大利杏、双仁杏、金太阳等10个品种,在甘肃省兰州市秦王川地区发生最严重时病情指数为48。梅下毛瘿螨主要侵染杏树幼芽,受害芽增生畸变,形成大小不等的刺状瘿瘤。瘿瘤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受害芽解剖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芽轴自下而上膨大,木质化程度由内向外逐渐加剧,外侧幼叶木质化程度高,尤其是靠近芽轴的基部已完全木质化并且明显增厚,叶片外张,内层幼叶外露;幼叶表皮细胞大小不一,表皮显著增厚并且完全木质化,叶肉细胞排列乱而松弛,后期解体。受害芽与正常芽相比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最大降幅为49.85%,受害芽的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升高,最高分别上升9.85%、96.87%和69.44%,过氧化氢酶活性亦增加,最高增加106.82%。
张瑾徐秉良吴步梅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生理指标
杏芽瘿发生规律、致瘿机理及品种抗性研究
杏芽瘿在杏园内发生普遍,在杏树枝条上大大小小的瘿瘤随处可见,已严重影响杏树生长,造成经济损失。本研究对梅下毛瘿螨引起的杏芽瘿做了田间和室内的调查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梅下毛瘿螨的鉴定、越冬场所及虫态、田间消长动态、传播途径调...
张瑾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内源激素抗性ISSR标记
杏采后病害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确定引起杏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及筛选有效防治药剂,以延长杏果贮藏期,降低损失。[方法]对引起甘肃省兰州市杏采后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及回接试验,并针对主要病原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引起杏采后果实腐烂病的致病菌有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Lk.ex Fr.)、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Ehrenb.)]、青霉(Penicillium frequentans)、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和核果褐腐菌[Monilinia laxa(Aderh.&Ruhl.)Honey]等6种真菌。其中链格孢、黑根霉和粉红聚端孢霉为主要致病菌,其分离频率分别为28.5%、48.9%和9.4%。链格孢、黑根霉有伤无伤接种发病率均为100%,粉红聚端孢霉为83%。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和50%异菌脲悬浮剂对3种主要致病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94%以上。杏果实采后主要病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9000倍液和50%异菌脲悬浮剂1000倍液常温浸果处理3 min,第7天和第13天,咯菌腈对粉红聚端孢霉、链格孢和黑根霉的防效分别为78.3%和65%、79%和67.5%以及80.3%和69.6%。异菌脲防效分别为76%和64.3%、78.3%和64.4%以及78.6%和66.4%。[结论]本文研究结果可以指导杏采后病害的防治。
张瑾徐秉良梁巧兰张文利吴步梅
关键词:采后病害病原鉴定室内药剂筛选
杏采后病害病原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被引量:8
2013年
针对杏采后主要病害病原菌细交链孢(Alternaria tenuis Nees)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Fr.)进行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分别采用组织分离法、表面分离法和土壤稀释分离法从杏果实、叶片及根围土壤中进行了分离并采用离体和活体筛选,对拮抗效果好的菌株JK-14和JK-11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共分离到14株对这两种病原菌都具有抑制效果的菌株,占分离总数的13.5%,离体筛选结果表明:JK-14和JK-11能明显抑制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对细交链孢和灰葡萄孢的抑制效果R分别为0.74和0.68,0.74和0.73。活体筛选结果表明,JK-14和JK-11对杏采后黑斑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处理果实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经鉴定,JK-14和JK-11分属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
郑琪徐秉良薛应钰梁巧兰张瑾
关键词:采后病害拮抗菌
秦王川杏芽瘿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被引量:3
2011年
杏芽瘿是由梅下毛瘿螨引起的一种病害,在秦王川杏园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增生的芽鳞形成畸形枝消耗树体营养,造成花期推迟、树势衰弱甚至死亡。其主动传播为瘿螨自身活动,被动传播主要为苗木、接穗调运远距离传播及取食附着在杏芽瘿周围的朝鲜球坚蚧的黑缘红瓢虫及其它昆虫的活动。
吴步梅张文利王有琪张瑾
关键词:朝鲜球坚蚧黑缘红瓢虫
长枝木霉菌抑菌谱测定及其抑菌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34
2014年
为了初步明确长枝木霉菌(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谱和抑菌作用机理,采用对峙培养和显微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长枝木霉菌对12种植物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长枝木霉菌对12种病原菌的抑菌机理。对峙培养结果表明,长枝木霉菌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ceratosperma)和棉花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6.4%和72.5%,且培养3 d后长枝木霉菌的菌落可覆盖苹果树腐烂病菌整个菌落和棉花立枯病菌菌落边缘,并在苹果树腐烂病菌菌落表面和棉花立枯病菌菌落边缘产生大量孢子,拮抗等级分别为Ⅰ和Ⅱ级;对小麦叶斑病菌(Bipolaris triticicola)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弱,生长抑制率仅为27.5%,拮抗等级为Ⅲ级。抑菌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长枝木霉菌与12种病原菌相互作用后可通过产生抑菌圈、营养和空间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覆盖或深入病原菌菌落内部生长,占领病原菌的生长空间,以及菌丝与病原菌菌丝相互缠绕和交错,且缠绕的部位出现明显缢缩,最终使部分病原菌菌丝细胞原生质浓缩和菌丝断裂。因此,长枝木霉菌对供试的12种植物病原菌生长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明确了其抑菌作用机理。
张瑾张树武徐秉良古丽君薛应钰
关键词:抑菌圈抑菌机理生长抑制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