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琰
- 作品数:42 被引量:119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白念珠菌的菌体密度与生物被膜形成及tyrosol分泌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不同接种浓度条件下白念珠菌生被物膜的形成,研究菌体密度在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密度感应分子tyrosol产生中的作用。方法白念珠菌标准株SC5314和临床株通过YPD增菌,细胞计数和梯度稀释将白念珠菌细胞悬液调配至5×10^6个/ml、5×10^5个/ml、5×10^4个/ml、5×10^3个/ml不同浓度,随后将不同浓度的白念珠菌接种到培养皿中,形成白念珠菌生物被膜。1、5、3、4.5、24、36h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白念珠菌tyrosol产生情况,在同样的时间点对生物被膜取样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菌体密度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tyrosol产生存在作用;接种浓度低的白念珠菌分泌tyrosol少,接种浓度高的白念珠菌分泌tyrosol较多。生物被膜形成24h产生tyrosol最多,随后减低。菌体密度影响白念珠菌早期生物被膜的形成;扫描电镜观察到接种浓度低的白念珠菌细胞出芽少,分裂繁殖少;而接种浓度高的白念珠菌出芽较多,分裂繁殖更多;随着时间的延长,接种浓度高的情况下更早形成成熟生物被膜。结论菌体密度与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及tyrosol的产生之间存在相关性。
- 魏昕吴观陵刘卫红张琰胡琴
- 关键词:TYROSOL
- 改良热酸酚法提取白色念珠菌早期生物膜总RNA的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通过白色念珠菌改良热酸性酚法RNA提取方法与玻璃珠法、超声破碎法和液氮研磨法的比较,确定一种有效提取白色念珠菌早期生物膜总RNA的方法。方法将培养3h和6h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分为2组,每组分别采用热酸性酚法、玻璃珠法、超声破碎法和液氮研磨法,提取酵母相白色念珠菌的总RNA,用分光光度计及甲醛变性凝胶电泳检测RNA的浓度、纯度以及完整性。结果 1~8号样本RNA总量依次为:9.96、12.72、2.88、4.56、2.76、4.92、7.32、10.68μg。结论热酸性酚法是提取白色念珠菌早期生物膜总RNA的理想方法 。
- 张琰马鸣虞丽华魏昕
- 关键词:生物膜白色念珠菌RNA提取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方案三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三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8月~2013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就诊的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20例,均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oteracil potassium sustained capsules,S-1)和(或)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方案进行三线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根据REC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按照NCI CTC 3.0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20例均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患者,部分缓解6例,病情稳定8例,疾病进展5例,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3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08个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S-1和OXA方案的RR和DCR分别为63%和100%,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S-1方案的RR和DCR分别为13%和50%,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OXA方案的RR和DCR分别为0%和67%。16例存活,4例死亡。治疗相关主要不良反应为脱发、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毒性,均在可耐受范围内。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S-1和OXA三药方案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这一方案可为晚期胃癌患者三线治疗方案提供选择。
- 仲悦娇陆建伟张琰沈波
- 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胃癌
- ABCG2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ABCG2基因rs2231137和rs223114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样本690份,社区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样本431份,使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应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ABCG2 rs2231137和rs2231142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关联分析。结果对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显示,携带ABCG2 rs2231142 AA基因型的男性,与CC基因型相比,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OR=0.50,95%CI:0.28~0.90,P=0.022)。年龄≤60岁携带rs2231137 AA基因型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生Ⅰ、Ⅱ期肿瘤的比例高于Ⅲ、Ⅳ期(OR=0.29,95%CI:0.14~0.61,P=0.001)。结论 ABCG2 rs2231137和rs223114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 张晓梅孔晓玲洪伟伟张琰武渊程艳萍杨圣许思易刘桐梁戈玉沈波
- 关键词:转运蛋白ABCG2单核苷酸多态性结直肠癌
- 含白蛋白紫杉醇方案治疗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白蛋白紫杉醇对一线治疗失败后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食管癌患者29例,采用白蛋白紫杉醇100~150mg/m2,第1、8天给药,21d为1个化疗周期;每2个治疗周期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例患者因出现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27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2例,疾病进展15例;客观缓解率37.0%,疾病控制率44.4%,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6.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脱发18例(62.1%),中性粒细胞减少19例(65.5%),消化道反应4例(13.8%)和周围神经毒性2例(6.9%)。结论 白蛋白紫杉醇在经过多线抗肿瘤治疗后的晚期食管癌治疗中仍显示出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袁渊张琰石林梅静峰沈波
- 关键词:食管癌化疗
- 紫杉醇药代动力学参数T_c>0.05与化疗药物毒性相关性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接受3周紫杉醇化疗方案的实体瘤患者紫杉醇血药浓度〉0.05μmol/L的时间(Tc〉0.05)与不良反应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例实体瘤患者,均接受3周以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于每周期化疗静脉滴注紫杉醇后18~30h采集外周血2~3mL,检测紫杉醇血药浓度并测定Tc〉0.05值,比较Tc〉0.05值≤35h者和Tc〉0.05值〉35h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基于Tc〉0.05的剂量调整模型进行剂量调整。结果 200例患者紫杉醇血药浓度为13~194μg/L,Tc〉0.05值为11~55h;Tc〉0.05值在性别、年龄、TNM分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0.05值〉35h组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87.5%)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75.0%)明显高于Tc〉0.05值≤35h组(2.7%、4.3%)(P〈0.05),Ⅲ~Ⅳ级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肝功能损害发生率(12.5%、6.3%、18.8%)与Tc〉0.05值≤35h组(19.6%、1.6%、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紫杉醇为基础的3周化疗方案的实体瘤患者紫杉醇Tc〉0.05与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明显相关,将Tc〉0.05控制在35h以下可减少血液学不良反应。
- 张琰于韶荣冯继锋陆建伟杨德良胡传明沈波
- 关键词:肿瘤紫杉醇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药物不良反应
- miR-200c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肺癌细胞对EGFR-TKI耐药相关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初步探讨miR-200c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敏感性变化的关系。方法:选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19外显子区缺失突变(E746-A750)的细胞株(H1650、HCC827)及EGFR野生型细胞株(H358、H1299),应用MSP法检测各细胞株miR-200c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CCK-8法检测各细胞株对EGFR-TKI吉非替尼的药物敏感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细胞株miR-200c的相对表达量;去甲基化药物5-aza-CdR处理各细胞株后,观察其对吉非替尼敏感性及miR-200c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吉非替尼敏感细胞株HCC827及H358高表达miR-200c,其启动子区为非甲基化状态;吉非替尼耐药细胞株H1650及H1299的miR-200c表达较低,其启动子区为甲基化状态;经5-aza-CdR处理后,吉非替尼耐药细胞株H1650及H1299的miR-200c及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较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吉非替尼敏感株HCC827及H358的miR-200c及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未见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miR-200c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抑制了miR-200c的表达,从而使H1650及H1299细胞对吉非替尼耐药。
- 徐姝吴建中曹海霞张琰刘宇飞冯继锋
- 关键词:MIR-200C吉非替尼甲基化5-AZA-CDR
- 跪俯卧位联合个案管理模式在腹腔镜肾上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 2023年
- 目的 探究跪俯卧位联合个案管理模式在腹腔镜肾上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将行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患者选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侧卧位联合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行跪俯卧位联合个案管理模式。比较2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医生手术操作中的疲劳程度、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降压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气体栓塞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医生在2组手术操作1 h内眨眼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 h后眨眼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上臂与躯干夹角、脊柱侧弯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医生对观察组手术体位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患者,采取跪俯卧位联合个案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安全性和疗效,减少医生在手术中的疲劳程度,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
- 阚峰玉郁晓红谢建军张琰陆彩萍张锦
- 关键词:腹腔镜肾上腺围术期护理
- ID4基因高甲基化与乳腺癌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乳腺癌中DNA结合抑制因子4(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探讨ID4基因在乳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定量检测乳腺癌及正常组织标本中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差异;用RT-PCR检测MM-453细胞去甲基化处理前后ID4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ID4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31.16±1.50)%vs(19.89±0.22)%,P<0.01];ER+乳腺癌组织中ID4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ER-乳腺癌组织[(36.57±1.97)%vs(27.91±1.83)%,P<0.01];去甲基化处理后MM-453细胞ID4甲基化水平明显下降,mRNA表达显著上升,两者呈负相关(r=-0.973,P<0.01)。结论 ID4基因可能通过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等多种途径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在ER+的乳腺癌中具有重要意义。
- 张琰严枫冯继锋张晓梅夏雷吴剑秋陈青伟
- 关键词:乳腺癌甲基化焦磷酸测序
- 胃癌家族史及血清学指标联合14C呼气试验在中老年人群胃癌筛查中价值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胃癌家族史及血清学指标联合14C呼气试验在中老年人群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于2017年5-8月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央门街道的3个社区随机抽取935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和血样采集,并根据胃癌家族史、HP检测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高危人群,建议高危人群进行胃镜筛查。结果调查的935名社区居民中,共筛出102例高危人群,10例(9.8%)为有癌胚抗原和糖抗原1项异常者;32例(31.4%)为有HP强阳性、血常规异常和胃癌家族史3项中任意2项者。102例高危人群中有20例自愿进行胃镜检测,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胃部疾病,其中2例(10.0%)为癌前病变,1例(5.0%)为异常肿块待复查,10例(50.0%)为慢性萎缩性胃炎,7例(35.0%)为重度浅表性胃炎。本研究建立的综合筛查方法的癌前病变检出率为1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综合筛查方法的癌前病变检出率较高,优于大多数其他同类研究的筛查方法,可用于中老年人群胃癌筛查和临床胃癌辅助诊断。
- 程艳萍张琰杨圣武渊赵宝成刘峰孔晓玲许思易隋静刘桐沈波梁戈玉
- 关键词:胃癌血清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