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肌
  • 7篇心室
  • 7篇细胞
  • 6篇心肌梗死
  • 6篇心室重塑
  • 6篇梗死
  • 5篇急性心肌梗死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3篇细胞因子
  • 2篇心肌梗死后
  • 2篇心室复建
  • 2篇杀伤
  • 2篇死后
  • 2篇胎儿
  • 2篇胎儿心脏
  • 2篇体外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自身免疫
  • 2篇细胞因子表达

机构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张玲
  • 9篇程翔
  • 9篇葛洪霞
  • 9篇刘英
  • 9篇廖玉华
  • 9篇郭张强
  • 9篇李彬
  • 3篇郭和平
  • 3篇王敏
  • 2篇韩伟
  • 2篇谢明星
  • 2篇徐晓燕
  • 1篇张金盈

传媒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 1篇第16届中国...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塑中心肌炎症反应与细胞因子表达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塑中心肌炎症反应与炎症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筛选出表达最强的致炎因子,继续研究其与心室重塑的关系,探讨该因子能否作为心室重塑的诊断指标及干预对象。方法雄性SD清洁级大鼠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致心...
刘英廖玉华程翔李彬葛洪霞张玲郭张强
文献传递
大鼠心肌梗塞后心肌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表达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塞 (AMI)后是否存在心肌炎症反应和心脏细胞因子表达。方法 :建立大鼠心梗模型并设假手术组 ,于术后第 1、4、8周末测血流动力学后取心脏。RT PCR检测心脏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IL 1β、IL 6、IL 10 )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mRNA的表达 ,并进行心肌病理检查。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AMI组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变。术后第 1周末梗塞区、交界区心肌炎性细胞浸润 ,同期发现梗塞区、交界区和非梗塞区细胞因子表达有不同程度增高 ,其中TGF β1 升高最明显。梗塞后第 4、8周末炎症细胞因子表达下降 ,但TGF β1 仍高表达 ,梗塞区心肌纤维化。结论 :炎症参与心肌梗塞后心室重塑 ,细胞因子在重塑中起一定作用 ,TGF β1 扮演重要角色。
刘英廖玉华程翔李彬葛洪霞张玲郭张强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室重塑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脾淋巴细胞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的杀伤作用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大鼠脾淋巴细胞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SD大鼠90 只,随机均分为AMI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在体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AMI大鼠模型 和假手术对照。手术后第1周,2周和4周分别分离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与乳鼠心肌细胞共培养,结晶紫法测定淋 巴细胞对心肌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AMI后2周和4周大鼠淋巴细胞对培养心肌细胞的杀伤效应((36.4± 7.2)%,(68.2±7.1)%)较假手术组((22.5±4.5)%,(34.7±6.3)%)和正常大鼠组((16.7±3.2)%和(17.6± 2.7)%)明显增强,1周时3组杀伤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后大鼠的淋巴细胞能够杀伤正常的心肌细 胞,该机制可能参与了AMI后免疫机制介导的心肌损伤和心室重塑过程。
程翔廖玉华张金盈葛洪霞李彬刘英郭张强张玲
关键词:淋巴细胞自身免疫心肌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趋化因子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局部趋化因子和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揭示AMI后T细胞浸润心肌组织的机制。方法: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AMI大鼠模型,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心肌梗死区和非梗死区趋化因子的表达,包括γ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MIG),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化时表达下降的因子(RANTES),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以及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包括CXCR3、CCR3、CCR5)。HE染色切片进行心肌梗死区和非梗死区淋巴细胞计数分析。结果:心肌梗死区和非梗死区趋化因子RANTES、MIP-1α、MIG的mRNA表达于术后3天开始升高,1周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8周降至正常,而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没有明显改变。AMI大鼠心脏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均可见淋巴细胞浸润,梗死区1周达高峰(81.0±10.3vs2.6±1.1,P<0.05),非梗死区2周达高峰(19.0±8.0vs3.2±0.8,P<0.05)。RANTES和MIP-1α的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显著相关。结论:AMI后心肌局部趋化因子表达增高,可能是诱导T细胞浸润心肌组织的始动因子。
葛洪霞廖玉华程翔李彬刘英郭张强张玲王敏郭和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趋化因子淋巴细胞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塑中细胞因子与胶原的变化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M I)后心室重塑过程细胞因子与胶原分子的关系。方法:制备雄性W istar大鼠心肌梗死和假手术对照模型,于手术后3 d、1 w、4 w分别观察不同时点梗死区和非梗死区的Ⅰ、Ⅲ型胶原及炎症因子的mRNA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第3 d胶原(Ⅰ、Ⅲ型胶原)和细胞因子(TGF-β1、TNF-α)皆上升,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在第4周仍然比非梗死区为高,TGF-β1、TNF-α在第1周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同期假手术组(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梗死区和非梗死区TGF-β1、TNF-α均与Ⅰ、Ⅲ型胶原存在相关(P<0.01)。结论:炎症因子参与心室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干预细胞因子可能作为早期防治心室重塑的手段。
郭张强廖玉华程翔李彬葛洪霞刘英张玲王敏郭和平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室复建胶原细胞因子类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杀伤效应的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的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对心肌细胞的杀伤效应. 方法: 在体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AMI大鼠模型和假手术对照.手术后第1周、2周和4周分别分离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与乳鼠心肌细胞共培养,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ELISA方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I),结晶紫法测定淋巴细胞对心肌细胞的杀伤效应. 结果:AMI后2周和4周大鼠淋巴细胞增殖指数(32.5±4.4,29.8±5.8)显著大于假手术组(18.4±3.7,17.9±3.2)和正常大鼠组(13.6±2.5,13.4±2.1),淋巴细胞对培养心肌细胞的杀伤效应[(36.4±7.2)%,(68.2±7.1)%]显著强于假手术组[(22.5±4.5)%,(34.7±6.3)%]和正常大鼠组[(16.7±3.2)%,(17.6±2.7)%],且在AMI后4周时达高峰. 结论:AMI后大鼠的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并杀伤正常的心肌细胞,该机制可能参与AMI后免疫机制介导的心肌损伤和心室重塑过程.
程翔廖玉华李彬葛洪霞刘英郭张强张玲
关键词:淋巴细胞自身免疫心室重建
胎儿心脏Z-score值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利用胎儿心脏各Z-sore值在筛查胎儿心脏结构畸形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1500例不同孕周心脏形态结构正常胎儿;病例组:90例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不同孕周胎儿;根据心脏畸形类型不同分为二组:Ⅰ组...
韩伟谢明星徐晓燕张玲
关键词:胎儿心脏畸形产前诊断
胎儿心脏Z-score值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利用胎儿心脏各Z-sore值在筛查胎儿心脏结构畸形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1500例不同孕周心脏形态结构正常胎儿;病例组:90例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不同孕周胎儿;根据心脏畸形类型不同分为二组:Ⅰ组,4...
韩伟谢明星徐晓燕张玲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TGF-Β_1的表达和心室重塑(英文)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纤维化和TGF-Β1表达及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AMI模型及假手术组,于术后第1、4和8周末测血流动力学后取心脏。RT-PCR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FGF-Β1岛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用氯胺T法测心肌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心肌病检观察心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MI后第1、4和8周末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变(P<0.01)。在梗死区、交界区和非梗死区羟脯氨酸和TGF-Β1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第1周的表达高于第4和8周。羟脯氨酸和TGF-Β1蛋白表达呈现明显正相关(R=0.75-0.99,P<0.05)。AMI后第1周梗死区和交界区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第4和8周心肌炎症细胞减少。TGF-Β1在梗死后1’周时主要见于心肌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部分淋巴细胞的胞浆内表达,在4 周和8周见于成纤维母细胞及间质。结论:AMI后心肌细胞、炎症细胞、成纤维母细胞胞浆及基质中TGF-Β1表达增高,与羟脯氨酸的变化及炎症过程存在联系,可能在AMI后心室重塑和心肌炎性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刘英廖玉华程翔李彬葛洪霞张玲郭张强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室复建羟脯氨酸转化生长因子Β
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塑的动态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MI)后细胞因子TGF-β1及心室重塑指标动态变化及其与重塑的关系。方法: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MI)模型并设立假手术对照组。术后3天、1周、4周和24周检测血流动力学和组织形态学及胚胎基因(β肌球蛋白重链),Ⅰ、Ⅲ型胶原和TGF-β1的m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MI组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心肌梗死后第3天胚胎基因β-MHC、胶原、TGF-β1都上升,一直持续到第4周。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在第4周仍然比非梗死区高即使在第24周非梗死区的胶原水平仍然高于假手术组。TGF-β1在第1周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到第24周时非梗死区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梗死区TGF-β1与Ⅰ、Ⅲ型胶原、β-MHC存在相关;非梗死区TGF-β1与Ⅰ、Ⅲ型胶原存在相关。结论:TGF-β参与心室重塑病理生理过程并且可能是心室重塑的病因之一。
郭张强廖玉华程翔李彬刘英葛洪霞张玲王敏郭和平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室重塑转化生长因子-Β1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