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玲

作品数:17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课题项目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慢性呼吸道疾病科研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阻塞性
  • 9篇阻塞性肺疾病
  • 9篇慢性
  • 9篇慢性阻塞性
  • 9篇慢性阻塞性肺...
  • 9篇疾病
  • 9篇肺疾病
  • 5篇动脉
  • 5篇通气
  • 3篇低通气
  • 3篇低通气综合征
  • 3篇心病
  • 3篇睡眠
  • 3篇睡眠呼吸
  • 3篇睡眠呼吸暂停
  • 3篇睡眠呼吸暂停...
  • 3篇睡眠呼吸暂停...
  • 3篇综合征
  • 3篇阻塞性睡眠
  • 3篇阻塞性睡眠呼...

机构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北京石景山医...

作者

  • 17篇张玲
  • 17篇樊静
  • 13篇徐秋芬
  • 12篇王浩彦
  • 8篇肖瑶
  • 7篇丁海菊
  • 6篇刘欣欣
  • 4篇丁少芳
  • 4篇王丽
  • 3篇刘彤
  • 3篇刘红艳
  • 3篇孟康
  • 1篇文洁
  • 1篇杨京华
  • 1篇高元明
  • 1篇宗华
  • 1篇梁瑛
  • 1篇姜腾勇
  • 1篇温绍君

传媒

  • 3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国运动医学...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第五届北京五...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睡眠研究...

年份

  • 3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理死腔容积/潮气容积估测值与实测值的比较被引量:6
2007年
生理死腔容积/潮气容积(VD/VT)是呼吸生理的一个重要参数,静态时增高或运动时不降低表明通气和血流不匹配,在临床上提示有原发性或继发性肺血管疾病等异常。临床上可通过有创和无创两种方法计算VD/VT,前者是抽取动脉血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实测VD/VT;后者是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代替PaCO2估测VD/VT。我们观察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态和运动状态下的VD/VT估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别。
徐秋芬王浩彦肖瑶丁海菊樊静张玲刘欣欣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容积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正常人在静态和最大运动状态下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静态及最大运动状态下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的变化,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受试者用功率自行车运动到最大运动量,同步实时测定摄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以算得呼吸商,分别在运动前及运动高峰时抽取动脉血,根据公式算出P(A-a)O2。结果 23名受试者均达到最大运动量,最大运动状态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运动前PaO2,分别为(110.26±7.56)mmHg和(96.69±10.41)mmHg,最大运动时的P(A-a)O2较运动前有所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5.82±6.59)mmHg和(11.16±7.55)mmHg。结论 正常生理情况下,运动时由于肺泡氧分压(PaO2)和PaO2均比静态时明显增加,P(A-a)O2仅轻度增加。
王浩彦徐秋芬丁海菊肖瑶樊静张玲刘欣欣
关键词: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正常人在静态和运动状态下“死腔/潮气”估测值和实测值的比较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正常人静态及运动状态下死腔/潮气(VD/VT)估测值和实测值的关系。方法:23名受试者行心肺运动试验,同步实时测定摄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分别在运动前及运动高峰时抽取动脉血,根据Bohr的公式,得出VD/VT实测值,同时再用呼气末CO2分压(PetCO2)代替PaCO2,计算VD/VT,得出VD/VT估测值。结果:根据病史、体检、肺功能和运动前后的心电图判断23名受试者均为正常受试者。静态时的VD/VT估测值和VD/VT实测值分别为0.359±0.109和0.354±0.106,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710),相关分析显示两者高度相关(r=0.911,P<0.001)。运动高峰时的VD/VT估测值和VD/VT实测值分别为0.234±0.070和0.248±0.09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748),相关分析表明两者显著相关(r=0.783,P<0.001)。与静态时比较,运动时估测和实测VD/VT均明显下降。结论:对于正常成人,无论是在静态或最大运动状态下,可用无创方法计算VD/VT代替VD/VT实测值。
徐秋芬王浩彦肖瑶丁海菊樊静张玲刘欣欣
关键词:肺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静态和最大运动状态下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静态及最大运动状态下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_2)的变化,及其与静态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47例男性 COPD 稳定期患者使用功率自行车运动到最大运动量,同步实时测定摄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分别在运动前及运动高峰时抽取动脉血,根据公式算出 P(A-a)O_2。结果运动高峰时的 PaO_2为(89±14)mm Hg(1 mm Hg=0.133kPa),略低于运动前 PaO_2(92±9)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高峰时的 PaCO_2(43±3)mm Hg 高于运动前(41±4)mm Hg(t=3.398,P=0.003)。如根据肺弥散功能是否正常将患者分为2组进行分析,则弥散功能障碍组的静态和运动高峰时的 P(A-a)O_2分别为(16±8)mm Hg 和(42±9)mm H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弥散功能正常组静态和运动高峰时的 P(A-a)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弥散功能障碍组在运动高峰时的 P(A-a)O_2明显高于弥散功能正常组在运动高峰时的 P(A-a)O_2(26±7)mm Hg(P=0.007)。运动高峰时的 P(A-a)O_2与静态肺功能的相关分析结果盟示,P(A-a)O_2与用力肺活量(r=-0.581,P=0.037)和一氧化碳肺弥散量(r=-0.671,P=0.012)呈负相关。结论 COPD 患者运动时 P(A-a)O_2明显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肺弥散功能减退。
王浩彦徐秋芬丁海菊肖瑶刘欣欣樊静张玲
关键词:肺疾病阻塞性
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的心脏反应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COPD引起的运动能力减低不能排除与心脏因素有关。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轻-中度COPD患者是否存在心功能异常,从而加重了由于肺功能受损导致的运动能力减低。方法:42例COPD患者及26例正常对照做递增功率运动试验,同步实时测定摄氧量(VO2)和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其中有19例COPD患者和18例正常受试者在1周内进行恒功率运动测试,并且在运动前和运动中抽取静脉血,测定氨基酸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结果:COPD患者的最大摄氧量(peak VO2)及恒功率运动时间(CWE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eak VO2:(15.81±3.65)vs(19.19±6.16)mL.min-1.kg-1,P=0.035;CWET:(7.78±6.53)min vs(14.77±7.33)min,P=0.015〕。2组的无氧阈、氧脉搏和心率储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恒功率运动前后2组的血浆NT-proBNP比较显示,COPD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患者运动前后的NT-proBNP与CWET的相关分析无显著相关。结论:轻-中度COPD患者运动的心脏反应正常,心脏因素可能不是引起这些患者运动受限的原因之一。
王浩彦徐秋芬肖瑶温绍君文洁樊静张玲
关键词:心脏反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例粘液水肿性昏迷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证的诊断与治疗
<正>患者女性,73岁。因咳嗽、咯黄痰、胸闷、憋气4天,嗜睡1天入院。既往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曾分别进行双鼻甲切除术、UPPP。术后打鼾停止,但疲劳思睡、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无改善。入院查体:T36℃,P4...
丁少芳宗华徐秋芬王丽樊静张玲高元明
文献传递
COPD患者血浆氨基酸末端脑钠素前体在运动中的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稳定期COPD患者运动前后血浆氨基酸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受试者为稳定期COPD患者19例和健康对照组10例。分别进行递增功率和恒功率心肺运动试验,在递增功率运动前及运动高峰时抽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在恒功率运动前及运动终止即刻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结果稳定期COPD患者在运动高峰时的摄氧量、心率、PaO2及恒功率运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稳定期COPD患者和对照组运动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03.86±1027.07)ng/L和(4572.39±1243.33)ng/L,P=0.542;(4303.18±771.74)ng/L和(4475.71±1025.50)ng/L,P=0.676];所有受试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各运动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运动对稳定期COPD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无明显影响,心功能障碍不是其运动受限的主要原因。
肖瑶徐秋芬王浩彦樊静张玲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肺运动试验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变化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通过检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探讨 HOCM 患者运动受限机制,并对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的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选85例 HOCM 患者做心肺运动功能试验,测最大摄氧量、最大运动负荷、氧脉搏占预计值百分比、无氧阈占预计最大摄氧量百分比及通气当量。从85例 HOCM 患者中选20例行 PTSMA 治疗的患者,行PTSMA 术前及术后1~3个月、6~12个月重复进行心肺运动功能试验,测量上述指标。结果 8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运动试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论 NYHA 心功能分级如何,患者最大摄氧量、最大运动负荷、氧脉搏占预计值百分比,无氧阈占预计最大摄氧量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通气当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20例行 PTSMA 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1~3个月复测心肺运动功能试验,运动时间明显延长,心肺运动功能试验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6~12个月后再次行心肺运动功能试验,各项指标未进一步改善。结论 HOCM 患者存在对运动的异常反应,普遍存在运动受限。PTSMA 是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 HOCM 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杨京华梁瑛姜腾勇张玲樊静
关键词:心肌病消融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高峰时的通气反应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状态下二氧化碳通气当量(EqCO2)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40例男性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和15名健康男性(对照组)行症状自限性运动心肺试验,同步实时测定每分钟通气量(VE)、摄氧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和EqCO2(即VE/VCO2),在运动高峰时抽取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生理死腔/潮气量比值(VD/VT)。结果在运动高峰时,COPD组最大VO2(VO2max、最大VC02(VC02max)、PaO2[分别为(14.8±3.6)ml·kg^-1·min^-1、(19.4±5.9)ml·kg^-1·min^-1、(87.6±13.9)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9±4.2)ml·kg^-1·min^-1、(25.3±7.1)m]·kg^-1·min^-1、(113.9±13.6)mmHg,均P〈0.01],EqO2、PaCO2、P(A-a)O2、VD/VT[分别为33.0±5.1、(43.5±3.1)mmHg、(43.5±3.1)mmHg、0.33±0.12]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8.5±2.6(P〈0.01)、(39.6±4.9)mmHg(P〈0.01)、(12.6±6.3)mmHg(P〈0.01)、0.26±0.07(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OPD组运动高峰时的EqCO2与VD/VT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1)。结论COPD患者运动状态下EqCO2明显增高,VD/VT增大可能是引起COPD患者运动高峰时EqCO2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徐秋芬王浩彦肖瑶丁海菊樊静张玲
关键词:肺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散功能变化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弥散功能变化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27人(均为男性)。受试者进行静息肺功能检查和心肺运动试验。静息肺通气功能检查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根据FEV1占预计值%将全部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Ⅰ级组(轻度,n=6)、Ⅱ级组(中度,n=13)、Ⅲ级组(重度,n=8)。单次呼吸法测定静息时不同肺泡气氧分压下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采用Roughton和Forster的方法计算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毛细血管床血容量(Vc)。心肺运动试验检测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max)、最大功率(Wmax)、氧脉搏(O2pulse)等。结果:三组患者DLCO及Vc无显著差异。Ⅲ级组Dm显著低于Ⅱ级组(P<0.05)。Ⅲ级组COPD患者的VO2max、VCO2max、Wmax、O2pulse显著低于Ⅰ级组和Ⅱ级组(P<0.05)。COPD患者的DLCO与VCO2max(r=0.450,P<0.05)、VO2max(r=0.526,P<0.01)、Wmax(r=0.565,P<0.01)、O2pulse(r=0.517,P<0.01)呈正相关,Dm与VO2max(r=0.469,P<0.05)、VCO2max(r=0.514,P<0.01)、Wmax(r=0.532,P<0.01)呈正相关。结论:(1)即使是DLCO无明显变化的COPD患者,其Dm也可出现降低;(2)随着病情的加重,COPD患者运动能力下降,且其运动能力与其弥散功能尤其是Dm密切相关。
丁海菊王浩彦徐秋芬樊静张玲
关键词:一氧化碳弥散量最大摄氧量最大功率氧脉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