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淑敏

作品数:106 被引量:323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默沙东科研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13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3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9篇细胞
  • 46篇肿瘤
  • 39篇膀胱
  • 32篇基因
  • 23篇前列腺
  • 19篇腺癌
  • 19篇膀胱癌
  • 17篇细胞癌
  • 17篇免疫
  • 16篇膀胱肿瘤
  • 15篇病理
  • 12篇移行细胞
  • 12篇前列腺癌
  • 11篇蛋白
  • 11篇移行细胞癌
  • 11篇上皮
  • 10篇前列腺肿瘤
  • 10篇腺肿瘤
  • 10篇膀胱移行细胞
  • 9篇预后

机构

  • 70篇天津医科大学
  • 49篇天津市泌尿外...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市中心妇...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 1篇天津市儿童医...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临朐县人民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蓟县中医医院

作者

  • 106篇张淑敏
  • 61篇畅继武
  • 30篇马腾骧
  • 22篇孙光
  • 16篇徐勇
  • 12篇马富玲
  • 10篇张新
  • 10篇牛远杰
  • 9篇韩瑞发
  • 8篇赵耀瑞
  • 8篇隋志方
  • 7篇张新
  • 7篇杨宇明
  • 7篇张晓光
  • 6篇范志强
  • 6篇李振莉
  • 6篇王一
  • 6篇白铁男
  • 5篇宋国祥
  • 5篇王馨

传媒

  • 25篇中华泌尿外科...
  • 11篇天津医药
  • 9篇临床泌尿外科...
  • 7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现代泌尿外科...
  • 3篇透析与人工器...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眼科研究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现代泌尿生殖...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外医学(泌...
  • 1篇江西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0篇2007
  • 7篇2006
  • 19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9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6篇1999
  • 10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增殖核抗原在前列腺上皮内瘤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在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增殖在前列腺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例PIN和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PIN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的基底细胞层与分泌细胞层,在BPH组织中主要见于腺上皮基底细胞层。PIN和BPH组织中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15.92±4.40)%和(8.33±2.9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N组织中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BPH,增强的细胞增殖活性参与了前列腺上皮的恶性转化,在前列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马伟立白铁男张新张淑敏畅继武陈晓高居忠邢念增王勇
关键词:细胞增殖前列腺肿瘤前列腺增生
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各阶段作用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7年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最大功能是能激活初始T细胞,生成辅助性T细胞(Th)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DC作为重要免疫调控分子,一方面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IL)-2和干扰素1(IFN-1)促进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启动Th1应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另一方面分泌IL-4、IL-5、IL-6和IL-10等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分泌保护性抗体,启动3312应答,用于诱导免疫耐受。DC诱导T细胞分化主要取决于培养体系中的环境因素或活化信号。笔者主要介绍用于肿瘤免疫治疗DC的培养及各阶段的作用因子。
赵园园张淑敏
关键词:树突细胞细胞培养技术
眼眶横纹肌肉瘤N-ras癌基因点突变及rasp21、p53蛋白的异常表达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研究眼眶横纹肌肉瘤 (rhabdomyosarcoma ,RMS )N ras癌基因点突变、rasp2 1、p5 3蛋白的异常表达 ,探讨基因突变在眼眶R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特异性高突变区位不同的突变型寡核苷酸探针及突变型rasp2 1、p5 3单克隆抗体 ,对 2 1例眼眶RMS组织进行DNA斑点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4例眼眶RMS细胞中发生N ras癌基因 12密码子第 2个碱基突变 ,5例眼眶RMS组织中发生 6 1密码子第 3个碱基突变 ,其中 2例同时有 2个密码子碱基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rasp2 1及p5 3蛋白阳性表达增强者分别为 9例和 16例 ,rasp2 1、p5 3蛋白阳性表达增强者其预后较无异常表达者差。结论 眼眶RMS组织中癌基因ras和抑癌基因p5 3突变 。
张虹宋国祥张淑敏畅继武张维铭余虹
关键词:眼眶横纹肌肉瘤N-RAS基因RASP21蛋白P53蛋白
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在循环肿瘤细胞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应用吖啶橙荧光(AO-F)染色法搭建循环肿瘤细胞(CTCs)筛选平台,并将其应用于肾癌患者外周血CTCs筛查。方法选择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27例(研究组),用不同浓度的血清培养肾癌原代肿瘤细胞和细胞系769-P,分别制备涂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着色情况是否一致;随机计数5个视野下AO-F阳性(+)细胞占769-P细胞的比例,评估AO-F染料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清晨抽取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空腹外周血,红细胞裂解后富集单个核细胞,配制含1×106个细胞的悬液;取对数生长期肾肿瘤细胞,配制成每管分别含500、200、100、50、10个肿瘤细胞的悬液,与1×106个单个核细胞混合,建立肾癌外周血CTCs模型,AO-F染色后计算肿瘤细胞回收率;另计算2组外周血AO-F+细胞的检出率,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肾癌原代肿瘤细胞和细胞系769-P均呈现出鲜明色彩,两者具有相似的形态学特征,平均每个视野下AO-F+细胞占肿瘤细胞的比例为93%±3%。含500、200、100、50个细胞的悬液组肿瘤细胞回收率(%)分别为10.2±3.8、9.2±2.3、10.8±2.6、10.5±1.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10个细胞的悬液组偶然可检测到AO-F+细胞。对照组无一例阳性,研究组9例检测到AO-F+细胞,检出率为33.33%;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Furhman分级、转移部位及带瘤状态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O-F染色法筛查肾癌患者外周血CTCs切实可行,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可重复性,对早期预测肾癌复发转移有一定参考价值。
刘敏马富玲韩荣李美刘淑芬张淑敏
关键词:吖啶橙显微镜检查荧光肾细胞循环肿瘤细胞
尿路上皮癌伴透明细胞变异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尿路上皮癌伴透明细胞变异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例尿路上皮癌伴透明细胞变异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男6例,女1例.年龄46~75岁,平均61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5例,腰疼伴血尿2例.肿瘤直径2.0~6.0 cm,平均3.5 cm.7例中多发肿瘤1例,单发6例.原发于输尿管2例,均行肾输尿管全切;原发于膀胱5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表柔比星膀胱灌注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4例.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7例均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伴透明细胞变异,其中透明细胞癌为主1例,局部透明细胞癌6例.合并腺性分化2例、鳞状分化1例、微乳头变异1例,4例脉管系统内可见瘤栓.病理分期pT2a期1例,pT2b期3例,pT3a期3例.免疫组化染色:细胞角蛋白7、细胞角蛋白20、上皮膜抗原均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7例中6例获随访,1例保留膀胱者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4例膀胱全切者中1例于术后25个月死于转移,2例术后分别随访10和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失访1例;肾输尿管全切1例术后18个月死于转移,另1例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尿路上皮癌伴透明细胞变异临床罕见,多为高级别、高分期肿瘤,预后差,根治性全切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李刚宋华林杨宇明张淑敏牛远杰
关键词:膀胱肿瘤尿路上皮病理学肿瘤治疗方案
原发性前列腺黏液腺癌并印戒细胞癌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07年
患者,60岁。主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8个月于2005年11月20日入院。夜尿4~6次,排尿等待时间长,尿线无力,偶有分叉。直肠指诊:前列腺Ⅱ度增大,中央沟变浅、质韧、无结节、无压痛,指套无染血。B超示前列腺5.2cm×4.7cm×4.6cm,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较多钙化强光团,边缘包膜欠清晰。中叶向膀胱腔内突出,突出部位黏膜欠光滑。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tPSA1.36ng/ml,fPSA0.23ng/ml,F/T值16.8%。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中见前列腺中叶凸向膀胱内口,切面似有黏液状物质分泌,透明、较粘稠,未见明显结节。电切至前列腺包膜,置20F三腔尿管,术后持续冲洗,预防应用抗生素48h。术后5d拔除尿管,排尿通畅。
王一孙光李涛任秉煌郭战军潘建刚张淑敏
关键词: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原发性前列腺包膜排尿困难胸部X线片
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3例
2004年
张彤徐勇张淑敏范志强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前列腺腺癌RASMYC
膀胱癌患者血清、尿液和肿瘤组织内TGF-β1水平测定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张日强吕璘琳孙光白铁男张淑敏畅继武
关键词:TGF-Β1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肿瘤癌生物学行为
前列腺癌中maspin基因的表达与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maspin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对机体许多肿瘤都起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maspin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maspin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加以综述。
崔小健徐勇张淑敏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基因表达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和p53基因突变与膀胱癌复发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 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p53基因突变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变性高压色相分析(DHPLC)及PCR产物测序方法检测98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FGFR3第7、10、15外显子及p53第5、6、7、8外显子基因突变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FGFR3及p53基因突变与肿瘤复发预后关系,Logrank检验无复发生存率。结果经DHPLC初步筛选,DNA测序发现癌组织FGFR3突变44例(44.9%),p53突变34例(34.6%)。FGFR3突变表达率Ta~T1为75.6%(34/45)、T2~T4为26.6%(10/53),G1 84.6%(11/13)、G261.4%(27/44)、G2 14.6%(6/4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肿瘤分期分级增高,突变率降低。p53突变率Ta~T1为20.0%(9/45)、T2~T4为47.2%(25/53),G17.7%(1/13)、G218.2%(8/44)、G358.1%(25/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肿瘤分期分级增高,突变率增加。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FGFR3、p53突变表达率为0(1/10)。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GFR3突变组复发间隔长于未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突变组复发间隔短于未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3mut/p53wt组复发间隔长于FGFR3wt/p53wt及FGFR3wt/p53mut2组(P〈0.05),其他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GFR3突变多见于低分期分级的膀胱肿瘤,其突变提示复发间隔较长,预后较好。p53突变多见于高分期分级的膀胱肿瘤,其突变提示复发间隔较短,预后较差。
王一孙光刘晓强郭战军乔宝民畅继武张淑敏王瑾牛海涛
关键词:膀胱肿瘤预后突变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