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龙

作品数:32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锦州医科大学生物人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汉族
  • 12篇汉族成人
  • 8篇电阻抗法
  • 8篇生物电阻抗法
  • 6篇少年
  • 6篇青少年
  • 6篇藏族
  • 5篇HEATH-...
  • 4篇体型
  • 4篇成人
  • 3篇脂肪
  • 3篇脂肪含量
  • 3篇身高
  • 3篇活体测量
  • 3篇教学
  • 3篇成年人
  • 3篇成年人群
  • 2篇学科
  • 2篇生长发育
  • 2篇体成分

机构

  • 31篇辽宁医学院
  • 8篇西藏大学
  • 2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南阳理工学院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南阳医学高等...
  • 1篇亚利桑那大学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二0四医院

作者

  • 32篇张海龙
  • 27篇席焕久
  • 17篇刘素伟
  • 12篇李文慧
  • 11篇姜东
  • 10篇阎文柱
  • 7篇温有锋
  • 6篇吕坡
  • 6篇钟铧
  • 5篇付强
  • 5篇张美芝
  • 3篇白马多吉
  • 2篇白玛多吉
  • 2篇李超
  • 2篇裴林国
  • 1篇张涛
  • 1篇温有峰
  • 1篇刘兰
  • 1篇刘学
  • 1篇张培华

传媒

  • 10篇解剖学报
  • 4篇解剖学杂志
  • 3篇解剖科学进展
  • 3篇中国解剖学会...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辽宁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西藏藏族青少年肌肉发育特点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通过测量得出西藏藏族青少年身体各部肌肉质量的数值,提出适合于西藏藏族青少年的肌肉质量基准值,进而探讨西藏藏族青少年的肌肉发育特点与规律。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整体随机抽取西藏藏族的健康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其父母均为藏族,共选取1427人(男性710、女性717),应用体成分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检测,得出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右下肢肌肉量。所有结果输入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西藏藏族青少年各年龄段的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右下肢肌肉量,在12岁之前有性别差异,但不明显;12岁之后,以上各项数据均出现性别间差异的显著性,均表现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或P<0.01),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差异越趋明显。12岁之后,女性的增长幅度出现显著下降,而男性在15岁之后,增长趋势才开始下降,而女性此时几乎进入肌肉生长发育的平台期。结论西藏藏族青少年的肌肉含量随年龄变化特点与体内激素分泌水平有关,体现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生理特点。
张海龙席焕久付强李文慧刘素伟钟铧白马多吉
关键词:藏族肌肉发育生物电阻抗法青少年
辽宁城市汉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辽宁城市汉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519名(男性257名,女性262名)辽宁城市汉族成人进行体型分析。结果辽宁城市汉族成人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7-4.2-1.6,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4-3.5-1.6,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辽宁城市汉族成人体型的性别差异为,女性的内因子值占优势,而男性的中因子值大于女性,因此男性的骨骼、肌肉较发达,女性的皮下脂肪更发达,体态丰满。辽宁城市汉族成人体型与其他群体的比较,辽宁城市汉族男性体型与山东汉族体型最接近,与美国东北和中西部人群、蒙古族相近,女性与印度旁遮族、蒙古族和山东汉族相接近。结论辽宁城市汉族成人皮下脂肪较厚,骨骼、肌肉系统较发达,身体线性度中等。男性骨骼和肌肉发育良好,敦实健壮。女性皮下脂肪发达,体态丰满。
张海龙席焕久阎文柱姜东刘素伟温有锋
关键词:体型汉族HEATH-CARTER法成人
辽宁农村汉族青壮年身高与指距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辽宁农村汉族青壮年身高与指距的关系。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方法,对辽宁省农村地区汉族青壮年769人(男性386人,女性383人)的身高与指距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获得辽宁农村地区汉族青壮年身高和指距的均值、差值、差值分型、指数和回归方程。结论辽宁农村地区汉族青壮年身高、指距测量值及身高指距差的计算和分型均符合国人体型身高性别差异。身高与指距显著相关,可以用回归方程推测身高或指距。
姜东闫文柱刘素伟张海龙席焕久
关键词:农村身高汉族
青藏高原与安第斯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的对比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胸围的比对,探讨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找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高原地区差异,进一步改善高原地区居民的健康状态,促进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为高原医学和高原人类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选择在西藏出生长大、经体检证明身体健康6-21岁藏族男女(父母3代藏族)共2813例有效样本(男,1417例;女,1396例),在知情同意情况下直接测量了身高、体重和胸围。印度、秘鲁、玻利维亚、智利等国家和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资料从文献中获取。去除不完整的无法比较及年代过于久远的材料,排除小样本及数据不全和不符合要求的样本,严格控制质量。所有测量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儿童青少年男女身高高于安第斯山男女。2)青藏高原儿童青少年的体重与安第斯山儿童青少年相近。3)青藏高原儿童青少年的胸围明显小于安第斯山儿童青少年。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相比有相似性又有特殊性(如发育水平低,胸径较大,生长发育指标普遍低于WHO(2007)和本国国内水平)。西藏藏族儿童青少年比安第斯山的发育好,两者具有不同的体质特征,这可能与生态环境、高原缺氧、遗传因素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关。
席焕久温有锋张海龙李文慧任甫黄克强肖艳杰叶丽平李春山陈昭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青藏高原藏族
拉萨藏族儿童青少年皮下脂肪分布特点
通过皮褶厚度测量了解拉萨市藏族儿童青少年皮下脂肪分布特征。选择拉萨市7~19岁儿童青少年共1293人(男622人,女671人)作为研究对象,每岁为一个年龄组,测量其各项皮褶厚度,所得原始数据录入SPSS统计软件并进行统计...
李文慧席焕久赵宏吕坡张海龙
辽宁农村汉族成人头面部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调查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年人的头面部特征.方法:调查方法与判断标准参照〈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本项调查包括17项形态观察项目,19项测量项目,10项指数及其分型,共调查汉族成年1 086人(男521,女565).结果: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年人头面部的主要特征为,约66.6%人具有上眼睑褶皱,约1/4的人有蒙古褶.头特圆、高头型、超狭面型,中鼻型等.黑发与黄肤色占绝大多数,70%眼色为褐色,无明显性别差异.结论: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年人头面部的主要特征和我国居住在北方的族群较为接近.
阎文柱姜东刘素伟张海龙席焕久
关键词:活体观察活体测量汉族
探析多学科知识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多样的。解剖学名词繁多、内容单一、枯燥,理论性强,需大量记忆,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丧失学习兴趣。
张海龙席焕久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唯物辩证法解剖学名词
河南汉族成人耳部生物学形态的横断面调查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河南汉族成人耳部生物学形态特征.方法:对河南780名汉族成人男女耳部形态进行观察和测量,计算耳部指数并分析其年龄变化.结果:河南汉族成人耳部达尔文结节以微显、缺失为主,耳廓类型以耳尖微显型为主,耳垂类型以圆形为主,耳廓外展程度以中等为主.耳部测量值男性均大于女性,随年龄的增长大致表现为缓慢减小趋势.容貌耳指数在48.00~52.00,形态耳指数在170.00~180.00.结论:河南汉族成人耳部形态特征表现为微显或缺失达尔文结节,耳尖微显型耳廓,圆形耳垂,中等外展耳廓.耳部测量数值及指数,各年龄组浮动极小,显示出耳部外形的相对稳定状态.
杨雷张培华徐国昌席焕久张海龙裴林国
关键词:河南汉族
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对男性进藏工作汉族成年人群与西藏藏族成年人群脂肪含量进行比较分析
<正>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通过测量得出男性进藏工作汉族成年人群与西藏藏族成年人群身体各部脂肪含量的数值,比较两者脂肪含量的不同。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整体随机抽取男性进藏工作汉族成年人群与西藏藏族成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共...
张海龙席焕久付强温有锋刘素伟钟铧李文慧
文献传递
辽西地区农村汉族青少年体型发育规律的Heath-Carter体型法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分析辽西地区农村汉族青少年的体型发育规律和特点,为体质人类学补充必要的数据。对象:按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2001-07/2003-09辽西地区锦州、盘锦、葫芦岛、义县和绥中的农村13所中小学7~19岁经学校正常体质检查证明身体健康的汉族学生为调查对象,按性别分两大组,每大组按年龄分12小组,7~18岁每岁为1个年龄组,18~19岁为1个年龄组,每小组44~82人,共分24组,搜集完整资料1280名(男666名,女614名)。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每项指标测量2次,取平均值,10项指标由专人负责,测试数据按年龄和性别在微机中建立数据库,依次计算出各年龄组的内因子、中因子和外因子,体型图上的X,Y坐标值,身高/体质量1/3,样本中平均体型点到所有体型点空间距离的均数,三维空间中两个体型点间的差异,体脂百分比和各类体型分布频数。结果:参加调查128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7~17岁青少年身高、体质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平均身高、体质量男生大于女生。身高/体质量1/3指数除7、8、10、12和13岁外,各年龄组男生>女生,平均值男生>女生。体脂含量除8岁外,其他年龄组女生>男生,平均值女生>男生。②男生的体型均值3.6-2.5-3.7,属外胚层-内胚层均衡体型,女生平均体型值为4.3-2.2-3.3,属于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体型频数的变化提示辽西农村汉族男生体型分布在内胚层和外胚层的体型较多,女生分布较集中,主要在内胚层体型。③内因子男生在3.0~4.0,女生在3.5~5.2,各年龄组女生>男生;中因子男生在1.6~3.9,女生在0.8~3.4,除7、11和17岁女生>男生外,其他年龄组男生>女生或男女相等,平均值男生>女生。外因子男生在3.0~5.0,女生在3.0~4.1,7、8、10、12、13岁女生>男生,11、14、15、16、17、18岁男生>女生。因此,女生的内因子占优势,皮下脂肪更发达,体态丰满,男生中因子占优势,骨骼粗
刘素伟韩静赵宝东赵春玉张海龙刘学员
关键词:体型农村人口青少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