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浪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液压
  • 2篇液压喷播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恢复
  • 2篇水剂
  • 2篇土质
  • 2篇喷播
  • 2篇无纺布覆盖
  • 2篇蓝藻
  • 2篇狗牙
  • 2篇狗牙根
  • 2篇保水
  • 2篇保水剂
  • 1篇底栖藻类
  • 1篇藻华
  • 1篇藻类
  • 1篇植物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水华
  • 1篇土壤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张浪
  • 5篇李敦海
  • 2篇彭成荣
  • 2篇汪志聪
  • 2篇李印霞
  • 2篇秦红杰
  • 1篇饶本强
  • 1篇李双双

传媒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巢湖藻华易堆积区蓝藻时空分布的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巢湖西半湖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夏季蓝藻水华主要集聚于湖滨带。因此选择西半湖藻华易堆积的区域,并监测在风力驱使下蓝藻水华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湖滨带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湖滨带水华生物量的分布容易受到风向和天气的影响;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与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钾指数(CODMn)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湖滨带水体中微囊藻(Microcystis)的生物量几乎占据水体总浮游植物生物量的95%以上,而且越靠近湖岸带微囊藻的生物量所占的比例越大。据此,可以选择湖滨带水华易聚集区作为蓝藻水华尤其是微囊藻去除的重点区域,以有效地削减蓝藻水华污染,从而为巢湖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创造条件。
李印霞饶本强汪志聪秦红杰张浪张浪
关键词:巢湖蓝藻浮游植物微囊藻
一种水库消落带植被快速恢复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库消落带植被快速恢复的方法,其步骤是:A、判断需要恢复的消落带的地质条件,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土质情况选择不同的恢复方法;B、区域的平整:尽量清除要恢复的区域的突起部分,使其平整;C、狗牙根的收集,尽量在当...
李敦海张浪彭成荣
文献传递
一种水库消落带植被快速恢复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库消落带植被快速恢复的方法,其步骤是:A、判断需要恢复的消落带的地质条件,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土质情况选择不同的恢复方法;B、区域的平整:尽量清除要恢复的区域的突起部分,使其平整;C、狗牙根的收集,尽量在当...
李敦海张浪彭成荣
蓝藻水华的拦截和陷阱捕获综合控藻技术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基于水文气象条件对巢湖蓝藻水华分布的影响,在西北岸万年埠的迎风岸湖段设置蓝藻水华拦截围隔和蓝藻水华捕获陷阱。通过连续监测,比较围隔内外蓝藻生物量和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检测水华陷阱的蓝藻捕获效率,从而对蓝藻水华拦截和陷阱处置综合控藻技术的作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陷阱设置在西半湖万年埠湖段是科学合理的,监测表明蓝藻水华生物量受风力和水流驱使主要聚集在沿岸带区域;(2)水华拦截围隔对蓝藻水华有很好的拦截效果,在水华暴发期间蓝藻围栏可以拦截50%以上的蓝藻水华和50%以上的Chla浓度,水华拦截区围隔内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拦截围栏之外的水域;(3)陷阱对微囊藻水华的聚集捕获效果显著,在适宜气象条件下聚集效率约为2kg/(m2.d)。这些研究结果说明该综合技术有很好的控藻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李敦海汪志聪秦红杰李印霞李印霞
关键词:拦截生物多样性蓝藻水华
底栖藻类对消落带土壤中各形态磷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揭示底栖藻类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淹没初期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影响作用,开展了相关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的底栖藻类影响条件下,消落带土壤中铝磷(Al-P)的含量在实验期间处于波动状态,Al-P相对于其余形态的磷更易于被藻类吸收利用,且与藻类生长存在密切相关,即底栖藻类生长状态较好时,土壤中Al-P呈现下降趋势;而生长状态较差时,土壤中Al-P又出现略微上升的趋势。在实验后期土壤中Al-P含量上升,可能是其余形态的磷转化而来。底栖藻类的生长对不同深度土壤中铁磷(Fe-P)的影响不同,其生长对2—4 cm层土壤的影响较大,而对其余层影响不大。不同深度土壤中闭蓄态磷(O-P)和钙磷(Ca-P)含量差异不明显。实验后期Fe-P、O-P和Ca-P含量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只有Al-P在后期出现上升的趋势,说明在淹水条件和底栖藻类生物膜共同作用下,土壤磷的有效性提高,土壤中难溶性磷向易溶性磷转化。
张浪李双双李敦海
关键词:底栖藻类消落带土壤磷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