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曦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道德
  • 1篇道德心理
  • 1篇道德心理学
  • 1篇心理学
  • 1篇元伦理
  • 1篇元伦理学
  • 1篇政治
  • 1篇政治自由
  • 1篇实在论
  • 1篇说明性
  • 1篇能动
  • 1篇能动性
  • 1篇专访
  • 1篇消极自由
  • 1篇伦理
  • 1篇伦理学
  • 1篇康德主义
  • 1篇焦虑
  • 1篇焦虑症
  • 1篇公共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
  • 4篇密歇根大学

作者

  • 7篇张曦

传媒

  • 3篇世界哲学
  • 2篇哲学分析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现代哲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道德假言推理与准实在论的一个困难被引量:6
2011年
"弗雷格—盖奇问题"对元伦理学中的表示论者所试图捍卫的准实在论立场提出了挑战。为了化解自身的压力,布莱克本先后采取了两个解决方案,以便处理"道德假言推理是否可以合法使用类似于逻辑有效性那样的规则"这样一个问题。但是,这两个方案都是不成功的。布莱克本因此就陷入了一系列困境之中。表示论者要想走出这个困境,或许就必须避免步入"弗雷格—盖奇问题"所预设的理论圈套,转而赋予人类心理本身以某种解释上的优先性。
张曦
关键词:表示论
自由、能动性的约束与生活的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自由的概念与能动性的约束之间是相互兼容的。在相容论的框架下,信念、欲望和行动的响应依赖特征,最终要求一个相应的责任概念。理解了人类能动性的受约束特征,就有必要采取彼此相兼容的自由概念和责任概念。对有约束的能动性思想的接受,以及对与此相应的行动自由概念的接受,最终也要求我们拒斥伯林那种对政治自由概念的流行一时、但纯属虚构的"二分法"式理解。
张曦
关键词:能动性政治自由
公共理由、公共推理与政治辩护:休谟主义者如何说明Public Reason?被引量:3
2013年
按照一种流行的意见,谈论public reason似乎是康德主义者的专利。休谟主义者据说因为预设了一个特殊的"理性"概念,并受到"实践理性怀疑论"的牵连,而最终没有机会谈论理由的公共性和公共理性能力思想。本文通过论证指出,这个观点本身是基于将休谟思想解读为主观主义思想的误解。一种恰当的解读,应当将休谟的思想理解为"客观化的主观主义"的思想。在此基础上,休谟主义者所能发展出的关于理由的公共性、人类能动性、道德和道德权威性的本质的思想,反而将最终有助于我们最终重新考虑康德主义者在public reason问题上所采取的那种判断论观点的恰当性。
张曦
关键词:公共理性康德主义
伯林式焦虑症与自由的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以赛亚.伯林的消极/积极自由二分法建立在一系列误解之上。一方面,即使我们接受伯林指派的观点,把自由价值当作一种具有内在善性的东西,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像伯林所希望的那样,可以将对自由价值的消极理解设想为一个融贯的思想。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对伯林的"不受他人故意干涉"思想作出反思,我们也并不能将其当作是具有内在善性的价值的一个要件。伯林的误解根源于他对客观价值观念的某种过度焦虑。
张曦
关键词:消极自由
第二人称观点、规范性与道德可说明性被引量:4
2010年
规范理由与激发理由之间的张力,在现代道德理论的外在"立法"模式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出。不论是第三人称观点的后果主义还是对道义论的某种理解,都不可逃避地存在着这方面的缺陷。达沃尔在他对"第二人称观点"的阐发中,试图调和"费希特观点"、"普芬道夫观点"和"斯特劳森观点",对"规范性的源泉何在"以及"何以理解道德规范的客观性"这两个问题作出回答,从而为理解规范理由与激发理由之间的连接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途径。
张曦
关键词:规范性
价值、理由与后果——彼得·雷尔顿教授专访被引量:1
2013年
彼得·雷尔顿(Peter Railton)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哲学系教授、美国哲学学会中部分会主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在伦理学和科学哲学领域发表了一系列领先的论著。在本采访中,雷尔顿教授就元伦理学的学科属性、实践理性的本质、道德心理学的视域和方法、后果主义的基本关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张曦
关键词:元伦理学道德心理学后果主义
最大化合理性、个人观点与道德理由被引量:4
2010年
作为现代道德理论的一个基本形态,后果主义的标准形式同时坚持"最大化合理性"和"不偏不倚的和非个人的行动理由"这两个基本的主张,然而,"反理论"的思想家和道义论者分别对后果主义的这两个主张发起了关键性的攻击。谢夫勒为发展一种免受攻击的后果主义所提出的方案并不能在根本上令人满意,因为那个方案并没有彻底打发掉后果主义身上据说注定隐藏了的"行动者中立"的立场。但是,对后果主义背后隐含的这个假定的观察实际上只是一种夸大其辞的说法,后果主义道德理论所坚持的具有客观地位的理由,既可以在"行动者中立"的框架内获得理解,也可以在"行动者中心"的框架内获得理解。
张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