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昌菊

作品数:81 被引量:196H指数:7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宜昌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13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4篇宫颈
  • 22篇细胞
  • 19篇宫颈癌
  • 15篇肿瘤
  • 14篇蛋白
  • 9篇免疫
  • 9篇教育
  • 8篇生物学
  • 8篇基因
  • 8篇教学
  • 7篇疫苗
  • 7篇真核
  • 7篇乳头
  • 7篇乳头瘤
  • 7篇乳头瘤病毒
  • 7篇P120CT...
  • 6篇人乳
  • 6篇人乳头瘤
  • 6篇人乳头瘤病毒
  • 5篇肼苯哒嗪

机构

  • 72篇三峡大学
  • 6篇三峡学院
  • 3篇宜昌市第一人...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三峡大学第一...
  • 2篇三峡大学仁和...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三峡大学第二...

作者

  • 80篇张昌菊
  • 14篇宋利琼
  • 10篇韩莉
  • 8篇吴砂
  • 8篇张琼
  • 7篇周永芹
  • 7篇柳长柏
  • 6篇曾祥勇
  • 6篇朱平
  • 6篇刘朝奇
  • 6篇宋银宏
  • 4篇余云芳
  • 4篇雷小敏
  • 4篇黄利鸣
  • 4篇吴红艳
  • 3篇曾凡慧
  • 3篇刘英
  • 3篇艾寿坤
  • 3篇王艳林
  • 3篇李丹莉

传媒

  • 14篇实用医学进修...
  • 5篇生命的化学
  • 5篇中国高等医学...
  • 4篇西北医学教育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三峡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国外医学(妇...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药理通讯
  • 2篇医学教育探索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4篇2009
  • 4篇2008
  • 17篇2007
  • 13篇2006
  • 2篇2005
  • 8篇2004
  • 8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6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向21世纪 发挥综合优势 办好医学教育
2001年
展望了 2 1世纪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分析了综合大学办医学教育的优越性。三峡大学合并为医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遇 ,医学院应该抢抓机遇 ,加快发展 ,以改革为动力 ,以创特色为立足点 ,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为根本 ,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
张昌菊
关键词:医学教育
简单性原则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简单性原则是指教学中的一切推导、表述、叙述都应是最简单的,即采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简单的语言、最简单的逻辑和最简单的形象。笔者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应用了此原则:利用生动的比喻简化叙述;知识归纳的简单性;概念表述的简单性。
张昌菊
关键词:微生物学免疫学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CD4^+CD25^+Foxp3^+ T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后的动态变化,探讨CD4+CD25+Foxp3+T细胞与血吸虫感染的关系。方法常规逸出尾蚴,感染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同时设立阴性对照。感染后第3、6、9、12周分批处死小鼠,取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用FITC-CD4和PE-CD25单抗进行细胞表面染色,洗涤后,经打孔液和固定液处理,再用PE-cy5-Foxp3抗体进行核内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结果小鼠感染血吸虫后第3、6、9、12周脾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57±0.13)%、(1.77±0.21)%、(1.10±0.05)%和(0.83±0.04)%,呈逐步下降趋势(P<0.05);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0.25±0.007)%、(0.27±0.13)%、(0.38±0.15)%和(0.35±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感染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63±0.09)%、(3.13±0.47)%、(2.78±0.19)%和(2.82±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0.35±0.10)%、(0.43±0.13)%、(0.30±0.08)%和(0.31±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相比从第6周开始脾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P<0.05),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CD25+Foxp3+T细胞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与血吸虫虫卵肉芽肿慢性病变具有相关性。
杜幼芹周永芹张艳琼刘英张昌菊
关键词:T细胞免疫调节
早老性痴呆疫苗的研究进展
2009年
张昌菊曾祥勇
关键词:早老性痴呆疫苗
肼苯哒嗪对宫颈癌细胞株APC基因表达和甲基化状况以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宫颈癌细胞株 HeLa、CaSki 和 SiHa 中 APC 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甲基化修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肼苯哒嗪对 APC 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及其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析肼苯哒嗪处理前后宫颈癌细胞株 APC 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肼苯哒嗪对宫颈癌细胞株 APC 相关蛋白β-连环蛋白表达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肼苯哒嗪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1)HeLa 及 CaSki细胞 APC 基因分别为甲基化及半甲基化,SiHa 细胞 APC 基因无甲基化。(2)40μmol/L 肼苯哒嗪处理72 h 后,HeLa、CaSki 和 SiHa 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2.12±3.78)%、(44.31±2.59)%、(47.73±4.73)%,正常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ECV)表现为耐药;HeLa 和 CaSki 细胞中 APC 基因呈去甲基化状态且 APC mRNA 均呈阳性表达;HeLa、CaSki 和 SiHa 三种细胞中 APC mRNA 表达分别比处理前增加10.35、11.40及0.73倍。(3)40 μmol/L 肼苯哒嗪作用 HeLa、CaSki 细胞72 h 后,可将细胞阻滞于 S 期和 G_2-M 期并诱导细胞凋亡;β-连环蛋白在细胞膜上有明显的表达。结论 APC 甲基化修饰是宫颈癌发生重要机制之一,肼苯哒嗪能使甲基化的 APC 基因去除甲基化修饰重新表达,且能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
宋银宏张昌菊
关键词:宫颈肿瘤APC肼苯哒嗪
树突状细胞疫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3年
树突状细胞是至今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人们能通过各种刺激提高其抗原提呈能力和诱导T细胞应答能力 ,本文简单介绍了树突状细胞疫苗在宫颈癌的免疫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吴砂张昌菊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宫颈癌免疫治疗树突状细胞疫苗免疫应答
吡喹酮治疗前后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变化及其意义
2009年
目的分析吡喹酮治疗前后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变化,探讨其与血吸虫感染后肝脏免疫病理反应的关系。方法5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阳性感染组、吡喹酮治疗组(感染后第6周顿服吡喹酮治疗)及阴性对照组。于感染后第3、6、9周分批处死小鼠,取脾单细胞悬液,经过常规表面染色、打孔、固定、胞内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结果感染组第3、6、9周脾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数量分别为(2.57±0.13)%、(1.77±0.21)%、(1.10±0.05)%,其含量逐步下降(P<0.05),治疗组分别为(2.61±0.12)%、(1.82±0.14)%、(1.76±0.11)%,经治疗后其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Foxp3-T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在各组中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D4+CD25+Foxp3+T细胞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与血吸虫虫卵肉芽肿慢性病变具有相关性,吡喹酮可以通过抑制CD4+CD25+Foxp3+T降低以减缓血吸虫肉芽肿炎性病变的程度。
杜幼芹周永芹张艳琼刘英张昌菊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吡喹酮
眼色素层炎的免疫机制及免疫治疗
1999年
眼色素层由脉络膜、睫伏体、虹膜组成。这些部位的炎症反应称眼色素层炎。眼内的炎症主要有两类: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介导;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本文重点综述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介导的眼色素层炎的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过去认为梅毒螺旋体、结核杆菌是大多数眼色素层炎的病因,近几年来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免疫应答在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眼色素层炎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对其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以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主要损伤机制,根据免疫机制的各个环节建立了新的免疫治疗方法,包括环孢素A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口服耐受的诱导以及细胞粘附分子疗法。
张昌菊
关键词:眼色素层炎免疫机制免疫疗法
肼苯哒嗪去甲基化作用对肿瘤基因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曾祥勇张昌菊黄玲
关键词:去甲基化作用肼苯哒嗪肿瘤基因CPG岛甲基化基因启动子区肿瘤抑制基因
经典Wnt信号途径与结直肠肿瘤发生被引量:3
2005年
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控制细胞生长和存活的信号转导途径被异常激活,而这些信号途径在正常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经典的Wnt信号转导途径是其中最重要的通路之一,目前认为其成分主要包括:细胞外因子(Wnt)、跨膜受体(卷曲蛋白Frizzled,Fz)、辅助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和-6,LRP5/6)、β-链蛋白(β-catenin,β-cat)、结肠腺瘤样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蛋白、T细胞因子(TCF)等一系列蛋白质。多数结直肠癌患者的转化细胞存在APC基因缺失、突变或失活,导致β-cat在核内的累积,从而影响相关基因转录,这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Wnt途径的进一步研究将为探索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有效的诊治手段提供新视觉。
宋银宏张琼张昌菊
关键词:WNT信号转导结直肠癌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