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忠

作品数:15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矫治
  • 6篇骨性
  • 3篇软组织
  • 3篇切牙
  • 3篇恒牙
  • 3篇恒牙期
  • 2篇牙合
  • 2篇软组织侧貌
  • 2篇上切牙
  • 2篇骨性安氏
  • 2篇安氏
  • 2篇侧貌
  • 2篇错HE
  • 1篇代偿
  • 1篇代偿机制
  • 1篇多曲方丝弓
  • 1篇多曲方丝弓技...
  • 1篇牙矫治
  • 1篇摇椅弓
  • 1篇摇椅形弓丝

机构

  • 12篇广东省口腔医...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作者

  • 13篇张文忠
  • 3篇钟惠
  • 2篇李兰超
  • 1篇林常绿
  • 1篇刘俏燕
  • 1篇徐红红
  • 1篇罗清娥
  • 1篇缪耀强

传媒

  • 6篇广东牙病防治
  • 2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牙病防治杂志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8
  • 1篇199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摇椅形弓丝矫治骨性Ⅲ类错的临床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摇椅形弓丝矫治骨性前牙反后的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方法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9例,男3例,女6例,年龄12~17岁,平均14.3岁,治疗时间为(2.3±0.4)年,使用摇椅形弓丝技术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T1)和矫治后(T2)的头颅侧位X线片,对数据做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上下前牙均代偿性移动,建立正常覆覆盖关系。治疗后L1-MP减小9.51°(t=7.19,P<0.01),U1-SN增加了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05),下磨牙远中直立,上磨牙趋向于前倾,OP-MP增大3.5°(t=-5.79,P<0.01),平面变平,ANB角平均增大0.62°(t=-5.14,P<0.01),但幅度有限,SN-M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0.08,P>0.05),提示患者的垂直向得到较好的控制。结论摇椅形弓丝能有效矫治骨性Ⅲ类错,其矫治机理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似,但其临床操作简便。
张文忠钟惠
关键词:摇椅弓多曲方丝弓技术
汉族均角成年人群下颌体形态的测量分析
目的:评估成人骨性安氏Ⅱ类2分类拔牙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10例成人严重骨性安氏Ⅱ类2分类牙合畸形病例,男2例,女8例。年龄18-25(21±2.5)岁,平均治疗时间为(2.7±0.4)年,全部采用标准直丝弓矫正技术,对...
张文忠
关键词:拔牙矫治软组织侧貌
文献传递
替牙期前牙开牙合矫治体会
1998年
替牙期前牙开牙合矫治体会广东省口腔医院正畸科(510260)张文忠不良舌习惯是导致开牙合的常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10例替牙期前牙开牙合的矫治,体会到破除不良舌习惯是矫治的关键,而早期治疗,充分利用患者本身的生长发育潜力,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资料与方...
张文忠
关键词:替牙期前牙开HE矫治
上切牙舌侧固定粘接体打开咬合技术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评估上切牙舌侧固定粘接体配合固定矫治器打开深覆患者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136个粘接体的一次粘接成功率。对近期操作的20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与采用小平导打开咬合的20例患者咬合打开的量值和所需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上切牙舌侧固定粘接体一次粘接成功率为93.38%。20例患者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术后下前牙压低,上下磨牙(4.63±2.63)月为短(P<0.05)。结论:上切牙舌侧固定粘接体对于低角型深覆的矫治有简单、快速、不妨碍上前牙内收的优点,可推广使用。
钟惠张文忠缪耀强
关键词:固定矫治技术打开咬合
高角骨性安氏Ⅲ类错矫正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评估高角骨性安氏Ⅲ类矫治的临床效果,并从软组织侧貌角度探讨其矫正机制。方法 7例高角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病例,全部采用标准直丝弓矫正技术,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结果治疗结束后上前牙向唇向移动,下前牙向舌向移动,建立了正常覆覆盖关系。ANB角增大了0.95°(P<0.01),OP-SN角减小了3.73°(P<0.05),下唇突点向后减小1.93 mm,颏唇角减小1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唇突点(UL)和颏前点(Po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上下牙列的代偿性移动,高角骨性安氏Ⅲ类患者的凹面型可以矫治成近直面型,其主要变化在于下唇突点的后移,提示应尽量采用利于下唇突点后移的矫治方案以获得较好的面型。
张文忠钟惠李兰超
关键词:软组织侧貌
在12所小学开展龋病普查普治的体会
1994年
在12所小学开展龋病普查普治的体会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口科罗清娥广东省口腔医院张文忠,刘曙光龋病普查普治,是指普遍对患有龋病牙齿进行边检查边治疗的一种方法。针对目前广州市中小学生的患龋率高,治疗率低和以往查而不治的状况,笔者根据医院的安排,在今年3-4同...
罗清娥张文忠刘曙光
关键词:龋病小学生普治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矫正前后的软组织变化及与硬组织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矫正前后的软组织变化规律及与硬组织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1例安氏Ⅱ类Ⅰ分类的患者,采用固定直丝弓矫正技术进行拔牙矫治,矫正前后进行头颅侧位片测量,数据做相关性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矫正后上下唇随着上切牙的内收而内收,而下切牙无显著性改变,上唇变厚,下唇变薄。上切牙伸长,下切牙压低,而上唇长度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上切牙的内收与上唇内收显著相关,与下唇内收轻度相关。结论上下唇部的内收有利于改善Ⅱ类软组织面型,但软组织与硬组织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其代偿机制有其特殊性,提示正畸医生在面型分析时不能忽视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
张文忠
关键词:软组织变化硬组织变化上切牙代偿机制错牙合下切牙
恒牙期骨性安氏Ⅱ类错矫正的临床分析
张文忠
文献传递
恒牙期骨性Ⅱ类错矫正前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矫正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15岁的骨性Ⅱ类Ⅰ分类错11例,采用直丝弓技术,进行拔牙矫治,矫正前后进行头颅侧位片测量,数据做统计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矫正后上切牙明显内收,下切牙位置基本不变或轻微唇倾,上下颌骨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改变均不显著,但下颌骨有后下旋转的倾向。上唇明显内收,下唇变化不明显。结论:骨性Ⅱ类错的矫正主要通过上下切牙前后移动代偿,矫正深覆盖,深覆,掩饰颌骨间的差异,真正的颌骨畸形并未得到实质的矫正,严重的畸形仍需手术治疗,提示应早期对颌骨进行生长改良。
张文忠
关键词:切牙恒牙期颌骨
头帽肌激动器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Ⅱ类1分类错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头帽肌激动器矫正恒牙期严重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面部硬组织变化及口外矫形力的作用。方法 7例恒牙期严重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年龄12.5~14.0岁,采用头帽肌激动器Ⅰ期矫正,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矫形力对上颌骨作用不明显,SNA角无统计学变化,但上颌磨牙后退2.7 mm(P<0.01),U1-Y减少2.9 mm(P<0.01),U1-SN减小1.8°(P<0.05),表明上齿槽骨接近整体后移。下磨牙前移2.2 mm(P<0.05),SNB增大2.3°(P<0.05),使上下磨牙关系由完全远中达到矫治后的轻度近中。SN-M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的垂直向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结论对已过发育高峰期的恒牙期严重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可使用矫形力使上齿槽整体后移,从而与生长发育潜力不足而后缩的下颌骨协调,达到较稳定的磨牙中性关系和良好的面型,减轻固定矫正的难度。
张文忠
关键词:头帽肌激动器矫形力恒牙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