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喜

作品数:243 被引量:39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3篇哲学宗教
  • 35篇政治法律
  • 8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4篇经济管理
  • 2篇语言文字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10篇哲学
  • 56篇主义
  • 48篇唯物
  • 37篇政治哲学
  • 32篇唯物主义
  • 29篇政治
  • 27篇历史唯物主义
  • 22篇黑格尔
  • 18篇马克思哲学
  • 17篇唯物史观
  • 16篇马克思主义
  • 12篇正义
  • 12篇马克思主义哲...
  • 12篇辩证
  • 12篇辩证法
  • 11篇证法
  • 10篇形而上学
  • 10篇存在论
  • 9篇马克思政治哲...
  • 7篇真理

机构

  • 156篇中国人民大学
  • 34篇浙江工商大学
  • 27篇复旦大学
  • 23篇杭州商学院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温州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

  • 240篇张文喜
  • 1篇包大为
  • 1篇李萍
  • 1篇林孟清
  • 1篇吴向东
  • 1篇孙仲
  • 1篇孙亮
  • 1篇唐正东
  • 1篇杨学功
  • 1篇胡建
  • 1篇韩立新
  • 1篇罗骞
  • 1篇臧峰宇
  • 1篇贺来
  • 1篇朱刚
  • 1篇郝立新
  • 1篇林进平
  • 1篇卞伟伟
  • 1篇王鹏飞

传媒

  • 13篇理论探讨
  • 11篇学术研究
  • 10篇哲学研究
  • 10篇社会科学辑刊
  • 9篇浙江社会科学
  • 8篇马克思主义与...
  • 8篇山东社会科学
  • 7篇学习与探索
  • 6篇社会科学战线
  • 6篇教学与研究
  • 6篇福建论坛(人...
  • 6篇学术月刊
  • 6篇现代哲学
  • 6篇浙江工商大学...
  • 5篇江西社会科学
  • 5篇人文杂志
  • 4篇理论学刊
  • 4篇江汉论坛
  • 4篇学术交流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12篇2023
  • 10篇2022
  • 12篇2021
  • 9篇2020
  • 13篇2019
  • 9篇2018
  • 5篇2017
  • 12篇2016
  • 10篇2015
  • 12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11篇2011
  • 7篇2010
  • 13篇2009
  • 11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10篇2005
  • 9篇2004
2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现主义语境中的“维特根斯坦现象”
2001年
无论人们怎样忽略维特根斯坦的小学教师生涯,他的后期哲学总容易使人想到,他从那些孩子身上学到的东西,和从成人身上学到的同样多,甚至更多。
张文喜
关键词:表现主义维特根斯坦哲学《逻辑哲学论》
从政治哲学角度解释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人民概念被引量:3
2007年
无产阶级、人民、普通人这一序列的概念无疑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最为重要的概念。然而马克思从不认为,这一序列概念可以直接被当做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序列范畴。因为西方的政治传统已经深深地将这一序列概念和现代自由主义嵌合在一起。现代自由主义笃信缺乏不平等的可能性的平等是无价值的。这样的信条也以某种形式形塑出西方政治哲学关于这一序列概念的预设特性,即从这一序列概念具有的革命性转变成保守性。大体上说,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体系中,虽然用的仍然是旧的术语,但是,人民以无产阶级的形式,成为实现根本社会变革的力量,以这个人民的名义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人民在历史唯物主义那里逻辑地展现而等同于人类。
张文喜
关键词:无产阶级人民政治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秩序的哲学透视
2008年
少数人与多数人的区分和差别的观念,最初源于所谓可作事实描述的直接经验。这一观念似乎是自明的、普遍的而毋须求证于历史。从古至今,形形色色的理论将它视为出于自然,并倾向于用对立的两极来描述它。对其作出明确区分的进程,同时也使少数人和多数人之间的差别固化为主从(奴)等级结构,并被视为可靠的政治-社会制度原则。对这一观念和原则的严厉批判,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主题。马克思认为,凡是社会政治性的现象都是历史性的,与人的天性自然无涉。共产主义思想及其制度,成了挑战这一观念的强劲对手。
张文喜
关键词:政治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少数人社会秩序
恰如其分地说出该说的──维特根斯坦的价值形而上学思考被引量:5
1999年
张文喜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伦理学意义语言游戏原始语言
对历史目的论之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路向的批判被引量:2
2010年
人们所理解的马克思,很大程度上受到第二国际理论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所制订的理解模式的限制。历史地来看,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危机"表现的历史目的论概念,实与历史机械论声气相通,乃是滥觞于作为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统阐释中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绝对差异概念。历史目的论所涉及的首先就是历史中的"进步"(连续)、历史中的"解放"(自由)、以及从西方传统哲学曾经设想为历史统一体中抽象出来的欧洲观念。历史中的目的及其实现问题,也是在我们的面前照亮历史道路和引导我们前进的目的论视界。但是,所有那些被模糊地称作是历史的"负面经验",比如,苦难、退步、代价、资本主义等等,乃公开崭露了历史目的论的破绽。
张文喜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目的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在质疑中还原 在辩驳中探索——评介许斗斗教授的《质疑与辩驳》一书
2022年
当马克思不在场时,马克思哲学应如何在场?当时代在变迁时,马克思哲学应如何与时俱进、并有学理地展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与科学性?这是每一位马克思主义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质疑与辩驳——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性与现实性研究》(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是许斗斗教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多年研究成果的荟萃。
张文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哲学在场
历史主心骨:群众的政治性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现代性政治的许多特征都能够追溯到群众现象,群众的发明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成就之一。群众不是一个抱团取利的特定集团,不是一般无意志的存在,而是一种无限开放的、创造性的历史力量。群众的概念具有历史普遍性、通用性。如果没有群众,无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还是社会主义平等政治将会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在今天,一种关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的创新性设置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问题,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式政治哲学之当代阐释的核心问题。
张文喜
关键词:群众唯物史观政治
论智力平等原则下哲学教育的思想实验被引量:1
2020年
在课堂,透过"识别模式",智力表现不平等总是可以被观察到。教师被教育传统所规定的典型角色,是凭借需要或能够将接受识别分类者提升到知识和理解的更高层面,且筑基于学生是"无知的"教育体统之上。由此,它容易转化为大学体制化的智力封闭的力量。而在知识观方面,对人与人差异视而不见也往往导致智力非平等主义。有教无类的思想有助于智力解放。特别是在哲学教育的思想实验下,当今我们的问题不是证明智力是平等的,而是在那样的预设下哲学教育能做什么。把这一思想的规定真正当作原则树立起来,必须有更多的人实实在在地成为人民的教师,裨使哲学的思想形象凸显其永恒价值魅力。
张文喜
关键词:哲学教育辩证法
卢梭的人民概念及其政治哲学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现代国家秩序的正当性是根据公民个体的理性能力和他们之间的协议来考量的。卢梭不仅主张人民主权是正当统治的最后基础,而且假定人民意志的存在或者普遍的情绪和行动凌驾于个人的情绪和行动之上。在卢梭哲学中,再没有哪个方面,像他的人民主权概念框架这样,受到了如此不同的解释和持久的关注。卢梭理解力上的窘境源自其铁板钉钉的平等、齐一和和谐的"人民"概念。卢梭从人民作为政治(哲学)概念向文学(文字学)概念转换,将政治的关怀与文化的关怀联系起来,人民成了强烈情绪化的对象,它被说成是一个感情的共同体,用这种话语来抵挡政治现代性,其当代意义还需持久消化。
张文喜
关键词:卢梭人民政治哲学
人格知识财产权与共有知识: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2023年
知识财产权不属于传统马克思哲学的固有主题。若把知识财产权主题化,马克思哲学既要批判一种与共有知识相对立的思想方式,又要充实作为由“智能发动机”或网络滋生出的分享理念。以著作权为例,在知识财产权领域,黑格尔的人格知识财产权理念提供了一个被视为批判个人主义知识财产权的抽象本质的视角。黑格尔主张人格的完善是思考知识财产权和作者权的基础。马克思则拨开黑格尔把“知识”当作“自我意识”存在的思想迷雾,一窥知识财产法哲学的意识形态要义。马克思聚焦于知识的社会主义因素的议题,并重新唤起知识劳动异化理论的当代魅力。
张文喜
关键词:人格共有知识社会主义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