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思恒

作品数:29 被引量:273H指数:1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META分析
  • 4篇大学生
  • 3篇应急
  • 2篇信度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灾害
  • 2篇事件应急
  • 2篇睡眠
  • 2篇睡眠质量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铁螯合剂
  • 2篇痛风
  • 2篇贫血
  • 2篇去铁酮
  • 2篇重大灾害
  • 2篇重型
  • 2篇螯合剂

机构

  • 22篇暨南大学
  • 6篇宁波市疾病预...
  • 4篇广州市疾病预...
  • 4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东莞市第五人...

作者

  • 28篇张思恒
  • 18篇董晓梅
  • 15篇王声湧
  • 12篇李洋
  • 8篇彭淋
  • 7篇王海清
  • 5篇杨剑
  • 5篇贺天锋
  • 5篇陈雄飞
  • 5篇徐倩倩
  • 4篇田军章
  • 3篇潘冰莹
  • 3篇吴雪霁
  • 3篇梅秋红
  • 3篇叶泽兵
  • 2篇张涛
  • 2篇江鸿
  • 2篇夏苏建
  • 2篇王潇怀
  • 2篇许国章

传媒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实用预防医学
  • 4篇中国卫生统计
  • 4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伤害医学(电...
  • 1篇预防医学
  • 1篇2015年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与痛风发病的竞争风险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痛风发病风险随年龄变化的趋势,以及一种疾病先发病对另一种发生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5岁及以上户籍常住居民14 752人,采用面对面调查及调阅健康档案建立糖尿病、痛风发生的历史性队列。采用具有竞争风险的多状态Markov模型来估计糖尿病和痛风在不同年龄下、不同状态下的经验发病风险。采用参数法,利用6种常见的发病风险函数,对经验发病风险数据拟合分布曲线,并从中选择最合适的分布曲线。结果 logistic分布为最合适的发病风险分布曲线。人群从健康到患糖尿病、健康到患痛风、患糖尿病到同时患有糖尿病和痛风、患痛风到同时患有糖尿病和痛风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314 8、0.163 9、0.172 8、0.420 4。人群从健康到患糖尿病、健康到患痛风、患糖尿病到同时患有糖尿病和痛风、患痛风到同时患有糖尿病和痛风的瞬时发病率的最大值时的年龄分别为70.8、79.0、60.4、68.1岁。结论糖尿病与痛风互为危险因素。痛风和糖尿病将对方发病率发峰值提前10年,发病曲线更高、更陡。样本年龄范围以及年龄构成比的差异,可能是导致目前研究结论不一致的重要原因。在研究慢性病相互作用时,应进一步探讨样本年龄对结果的影响。
董晓梅张加仪张思恒吴雪霁潘冰莹庞敏慧杨建卫张洁陈雄飞
关键词:糖尿病痛风多状态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归因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介绍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归因风险评估方法,并运用该方法评估宁波市气温暴露造成人群死亡的归因风险。方法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通过交叉基函数实现同时描述因变量在自变量维度与滞后维度的分布,使其能够同时评估出暴露因素的滞后效应和非线性效应。收集宁波市2009-2014年人群死亡和气象资料,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气温造成人群死亡的归因死亡人数和人群归因分值。结果宁波市2009-2014年日均气温与总死亡的累积暴露-反应关系曲线近似呈L型,26℃为最适宜温度。归因于气温暴露造成的死亡人数为29037例(95%CI:19181-38074),占总死亡的13.39%(95%CI:9.19%-17.49%)。低温的归因风险大于高温,归因死亡人数分别为27088例和1977例,归因分值分别为12.49%和0.91%。结论无论高温或低温均与人群死亡增加相关,低温的归因风险更大。
谷少华贺天锋陆蓓蓓徐倩倩梅秋红张思恒
关键词:气温
新媒体手段在重大灾害事件应急健康传播中的SWOT分析--以浙江省宁波市'菲特'特大台风洪涝灾害为例
灾害事件是引起社会各方面强烈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新媒体以其反应迅速、开放性高及覆盖面广等特点,逐渐成为重大灾害事件中健康传播的主要渠道,发挥了有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菲特&quot...
张思恒贺天锋张涛陶毓敏徐倩倩王潇怀许国章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SWOT分析
铁螯合剂治疗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14年
目的:评价去铁胺和去铁酮联合治疗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beta-thalassemia major,BTSM)的安全性。方法:检索1985-01-01至2012-09-30的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Springer、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收集有关去铁胺和去铁酮联合治疗BTSM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从胃肠道药物不良反应(ADRs)、关节ADRs、粒细胞减少症、皮肤ADRs四个指标分析药物治疗的安全性,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486名病人。各亚组均具有较好的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去铁胺和去铁酮联合治疗组胃肠道ADRs(P<0.000 01)、关节ADRs(P=0.009)和粒细胞减少症(P=0.02)发生率均高于单独治疗组;而单独治疗组的皮肤ADRs发生率高于联合治疗组(P=0.006)。合并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ADRs发生率高于单独治疗组(P<0.000 01)。结论:去铁胺和去铁酮联合治疗的ADRs发生率总体上高于去铁胺或去铁酮单独治疗组,但皮肤ADRs的发生率低于单用组。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此结论尚需进一步证实。
许燕张思恒夏苏建江鸿
关键词:去铁酮安全性META分析
广州市海珠区某中学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某中学伤害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伤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海珠区某中学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过去1年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37份。采用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分类树统计分析。结果伤害发生率为38.90%;初三年级伤害发生率(23.97%)低于初一、初二年级(44.90%,47.92%);家中、学校是高发地点;受伤部位主要是下肢、手指/脚趾。主要伤害类型:跌落/倒伤(33.64%)、扭伤(15.33%)、碰撞/挤压伤(8.4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成绩差、骑车不使用专用车道、被欺侮(被用物体打/烫、被羞辱/取笑、被恐吓/威胁、被赶出家门)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运动前热身和运动采取保护措施能有效控制伤害发生;分类树模型可知,跌扭撞伤在无被羞辱经历、运动时极少甚至从不采取保护措施的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中高发。结论中学生伤害发生率高,根据其伤害发生特点,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保护学生健康。
杨剑李洋张思恒彭淋田军章梁丽霞陈青山王声湧
关键词:中学生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流动人口艾滋病的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0-2011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研究文献,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对"性传播途径"、"静脉吸毒传播途径"和"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22%率差(Ratio difference,RD)[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14~0.29],15%RD(95%CI:0.09~0.21)和22%RD(95%CI:0.16~0.29);"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转变率"和"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提高了21%RD(95%CI:0.14~0.28),18%RD(95%CI:0.09~0.28)。积极健康教育联合同伴教育的综合干预效果最好。结论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进行的艾滋病健康干预显示出较好的防治效果。
彭淋董晓梅董杉张思恒李洋王声湧王畅代金芳
关键词:艾滋病预防流动人口META分析
广州市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压力典型相关分析被引量:32
2014年
目的探讨广东省广州市在校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压力的相关性,确定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的压力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来自广州市6所综合院校的1 296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采用大学生压力量表评估压力状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大学生压力总分为(34.19±17.92)分,其中,个人烦扰因子得分最高,为(16.01±9.63)分;PSQI总分为(6.04±3.33)分,睡眠问题(PSQI得分≥8分)检出率为28.4%;睡眠质量与压力第1、2对典型变量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2对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80、0.244,而前2对典型变量累积贡献率达98.150%;在第1典型变量中,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与个人烦扰相关,在第2典型变量中,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与学习烦扰、个人烦扰相关。结论广州市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对其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以及催眠药物使用情况有明显影响,而学习烦扰、个人烦扰是主要相关因素。
彭淋董晓梅李洋张思恒陈雄飞董杉杨剑王声湧
关键词:大学生睡眠质量
铁螯合剂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系统评价去铁胺与去铁酮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期刊数据库。以血清铁蛋白、肝组织铁浓度、尿铁排出量、心室射血分数值和心肌铁含量5个指标评价去铁胺、去铁酮和联合治疗的疗效,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9篇RCT文献,共654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去铁胺与去铁酮联用在以下方面均优于单用二者之一,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铁蛋白下降值[WMD=-215.37,95%CI(-395.35,-35.39),P=0.02]、肝组织铁浓度下降值[SMD=-1.06,95%CI(-1.54,-0.58),P<0.000 1]、尿铁排出量变化值[SMD=1.04,95%CI(0.61,1.47),P<0.000 01]与心室射血分数值[WMD=3.37,95%CI(0.79,5.95),P=0.01];而在心肌铁含量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70,95%CI(-2.78,6.18),P=0.46]。去铁胺组与去铁酮组单独疗效中血清铁蛋白下降值[WMD=133.45,95%CI(-48.92,315.82),P=0.15]、心室射血分数值变化程度[WMD=0.96,95%CI(-2.74,4.66),P=0.40]、心肌铁含量变化程度[WMD=1.50,95%CI(-1.70,4.70),P=0.36]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篇Meta分析结果提示,去铁胺与去铁酮联用疗效优于二者之一单用,从而为当前国内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但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许燕夏苏建张思恒江鸿
关键词:去铁胺去铁酮重型Β-地中海贫血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广州市来华留学生生存质量与求学满意度的典型相关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广州市来华留学生求学满意度与生存质量的相关关系,为提高来华留学生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州市抽取五所高校537名在校外籍留学生,采用英文版来华留学生满意度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现况调查,调查数据使用SAS 9.2统计软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来华留学生对所在高校总体满意度得分为63.13±10.35,近61.3%的来华留学生自评总体生存质量良好,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分别为生理领域62.22±14.90、心理领域63.68±15.54、社会关系领域61.95±17.42和环境领域58.35±13.84。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典型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对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5238,贡献率为86.35%;反映求学满意度的第一典型变量V1主要由X1(环境设施)和X5(学生自我评价)决定,反映生存质量的第一典型变量W1主要Y1(生理领域)和Y4(环境领域)决定,且两组典型变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广州市来华留学生求学满意度对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和环境领域有影响,其中对环境设施和自我评价的满意度是主要相关因素。建议有针对性地改善校园生活环境,同时改进留学生管理服务体系,从而提高来华留学生的生存质量水平。
张思恒叶云凤王海清饶珈铭李洋王声湧董晓梅
关键词:留学生求学满意度
社区居民卫生应急意识与能力调查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为了解社区居民卫生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探讨社区应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位和相关因素,提出加强社区卫生应急水平的建议。方法采用随机等距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黄埔社区617户居民,在所抽取的住户中以KishGrid方法选取一名家庭成员,应用“居民卫生应急与自救互救能力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和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在接受调查的617户居民中,47.84%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一般认识。其中传染病预防与隔离、地震和火灾等的避险逃生、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急救和新发不明原因疾病预防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5.04%、62.92%、43.62%和18.79%;家庭中备有急救药品箱、灭火器、备用水和食品者分别为56.08%、43.60%和39.40%;逃生绳、口哨和防烟面具的备有率均不足15%;居民对煤气开关的正确使用率、知道电路总闸和消防栓所在地方者分别为81.52%、74.39%和35.98%;居民对触电跌倒、传染病患者用品、传染病可疑症状、煤气中毒、爆炸着火、烫伤和扭伤等突发事件的正确处理率分别为89.63%、83.31%、82.66%、82.98%、66.78%、62.72%和57.05%。日常应急能力、灾难逃生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的得分分别为7.65分(满分为10分)、3.55分(满分为5分)和10.71分(满分为16分);曾培训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心肺复苏三项现场急救术并有实践经验的居民均不足10%,急救技术与年龄和文化程度存在等级相关关系(P〈0.05)。结论调查社区居民的卫生应急意识和能力较低,应充分认识社区应急响应的重要性,政府和社会必须重视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的作用,提升社区卫生应急水平。
李洋董晓梅王声湧田军章叶泽兵杨剑李观明彭淋张思恒
关键词:卫生应急紧急医学救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