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德才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上消化道
  • 2篇食管
  • 2篇消化道
  • 2篇化道
  • 2篇出血
  • 1篇学法
  • 1篇医学教育
  • 1篇医学生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预后
  • 1篇预后评估
  • 1篇再出血
  • 1篇诊断和预后评...
  • 1篇上消化道出血
  • 1篇上消化道出血...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生物信息学方...
  • 1篇食管鳞癌

机构

  • 8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8篇张德才
  • 6篇刘少俊
  • 3篇王晓艳
  • 2篇沈守荣
  • 2篇宋业勋
  • 1篇郭勤
  • 1篇彭娅
  • 1篇李桂源
  • 1篇刘敏姬
  • 1篇刘芬
  • 1篇朱利勇
  • 1篇李楠

传媒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信息(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抑瘤基因NGX6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鉴定被引量:2
2010年
NGX6是一个结直肠癌候选抑瘤基因,其转录调控机制不明.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其启动子区,并构建NGX6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体pGL3/Enhancer/1126.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区域具有强启动子活性.应用PromoterInspector program,FistEF,CpGplot和MatInspector Professional软件分析发现,NGX6基因转录调控区为一个不含TATA盒,而含有CAAT盒的GC富集区.凝胶迁移阻滞实验确定NGX6基因启动子区域具有Sp1特异性结合位点,Sp1特异性阻断剂光神霉素(mithramycin A)能明显抑制NGX6启动子的活性和NGX6基因的表达;封闭内源性Sp1能下调NGX6基因mRNA表达水平.
刘敏姬王晓艳沈守荣李楠张德才彭娅郭勤李桂源
关键词:NGX6转录调控启动子SPL
未经内镜治疗Forrest分级Ⅱa、Ⅱb级消化性溃疡患者再出血的预测模型构建及效能验证
2024年
目的构建未经内镜治疗Forrest分级Ⅱa、Ⅱb级消化性溃疡(PU)患者早期再出血的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检查确定为消化性溃疡,Forrest分级为Ⅱa或Ⅱb级,且未接受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共230例,采用随机化分组的方式将患者以7∶3的比例分为建模队列及验证队列。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进行10次交叉验证优化变量选择,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实现模型可视化。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区分度、校准度、临床实用度的评价。结果从18个变量中筛选出3个预测因子(休克、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构建了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在建模队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在验证队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0。校准曲线分析和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结论构建了未经内镜治疗的Forrest分级Ⅱa、Ⅱb级消化性溃疡患者再出血的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区分再出血高危患者。
刘键琼刘少俊张德才向思奕刘小平范均先罗荣明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再出血
CBL联合T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CBL联合T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名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CBL联合T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分析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出科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自我受益和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更高。结论:CBL联合T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消化内科临床教学质量。
张德才刘少俊王晓艳宋业勋
关键词:CBLTBL消化内科临床教学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差异基因筛选和相关生物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食管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筛选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寻找食管鳞癌早期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食管鳞癌基因芯片数据集GSE26886、GSE77861、GSE100942、GSE20347、GSE23400、GSE38129、GSE17351。首先筛选出各数据集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再筛选出7组数据集共同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分别对差异表达关键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应用Cytoscape软件和分子复合物检测工具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PI)模型,筛选出最关键的主效基因。将主效基因的表达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利用Kaplan-Meier数据库分析主效基因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7个数据集中共筛选出626个食管鳞癌差异表达关键基因,包括302个上调基因和324个下调基因。基因本体功能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关键基因主要聚集于胶原蛋白结合、细胞周期调控、表皮细胞分化等功能。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关键基因主要聚集于细胞外基质-受体交互作用、p53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信号通路等。PPI共筛选出5个主效基因,分别为Ⅲ型胶原α1链(COL3A1)、Ⅹ型胶原α1链(COL10A1)、Ⅵ型胶原α3链(COL6A3)、Ⅴ型胶原α2链(COL5A2)、Ⅰ型胶原α1链(COL1A1)。COL3A1、COL10A1、COL6A3、COL5A2、COL1A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高表达组患者预后较低表达组差。结论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存在差异表达基因谱,COL3A1、COL10A1、COL6A3、COL5A2、COL1A1为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并与患者预后相关,可能是食管鳞癌诊疗新的分子标志物。
宋业勋肖剑刘少俊张德才
关键词:食管鳞癌基因芯片生物信息学主效基因
改良BISAP评分系统的建立及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建立改良BISAP评分系统,比较并分析BISAP评分系统与改良BISAP评分系统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及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 新系统的建立: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1 033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修订版Atlanta分级将其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n=827)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20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资料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得出各独立危险因素的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的最佳截断值,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赋值为0或1分,结合BISAP评分系统,建立改良BISAP评分系统。新系统验证: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473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BISAP评分与改良BISAP评分,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比较两个评分系统对AP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预测价值。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新系统的建立:MAP组与SAP组患者在入院方式、住院天数、是否入住ICU、死亡人数、合并基础疾病、出现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温、NLR、CRP、Alb、TG、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MCTSI评分为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RP(AUC=0.921)、NLR(AUC=0.798)、D二聚体(AUC=0.768)及MCTSI评分(AUC=0.931)对SAP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上述四项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76,与单个指标、两项指标联合及三项指标联合相比,其诊断效能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新评分系统验证:共纳入473例患者,其中MAP组408例,SAP组65例。两组患者在入院方式、住院天数、是否入住ICU、死亡人数、出现并发
李蓉洁彭依唐小龙张德才刘少俊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预后
MDT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消化系统实习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我国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八年制医学教育模式日益多元化。本研究将临床医疗工作中广泛开展的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多学科团队)模式应用于八年制医学生消化系统实习中,探索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八年制医学生消化系统实习阶段MDT模式教学的方式,改革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与临床的结合,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提高临床和科研实践能力。
刘少俊王晓艳朱利勇刘芬张德才
关键词:MDT消化病学医学教育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并就性别、年龄及发病季节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近三年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并明确病因的40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依次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复合性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胃癌;②上消化道出血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③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以中年组最多,其次是老年组,青年组最少;④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于秋、冬、春季,夏季最少。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成为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病因,与以往的文献报道不一致,需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张德才沈守荣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上消化道上皮下病变行内镜治疗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上皮下病变(subepithelial lesions,SELs)行内镜治疗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上消化道SELs行内镜治疗[包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后的1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84例患者中,并发症组22例(包括迟发性出血3例、迟发性穿孔2例、电凝综合征17例),无并发症组162例。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病变部位、病变累及层次、病理结果、内镜治疗方式、创面预防性封闭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病变直径≥40 mm、操作时间≥120 min、术中穿孔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直径≥40 mm和手术时间≥120 min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病变直径≥40 mm、手术时间≥120 min的内镜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SELs患者,需要高度警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李佩余黎思源刘少俊张德才
关键词:钛夹荷包缝合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