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松

作品数:108 被引量:873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联合国人口基金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5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宫颈
  • 18篇生殖
  • 16篇宫颈癌
  • 15篇健康
  • 14篇早产
  • 11篇早产儿
  • 11篇生殖健康
  • 11篇干预
  • 11篇产儿
  • 10篇阴道
  • 10篇影响因素
  • 10篇生殖道
  • 10篇生殖道感染
  • 8篇婴儿
  • 8篇孕期
  • 8篇宫颈癌筛查
  • 8篇分娩
  • 7篇患病
  • 7篇保健
  • 6篇性暴力

机构

  • 103篇北京大学第一...
  • 16篇北京大学
  • 1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1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保定市第一中...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世界卫生组织
  • 2篇中国疾病控制...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华护理学会

作者

  • 108篇张小松
  • 63篇赵更力
  • 48篇周敏
  • 25篇郝波
  • 25篇陈丽君
  • 23篇王雪茵
  • 17篇王临虹
  • 15篇毕蕙
  • 14篇王旭
  • 13篇杨慧霞
  • 10篇狄江丽
  • 8篇吴久玲
  • 5篇郭素芳
  • 5篇谢甜
  • 4篇刘朝晖
  • 4篇刘军
  • 4篇王燕
  • 4篇毕惠
  • 3篇王晓莉
  • 3篇张文坤

传媒

  • 2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7篇中国妇幼健康...
  • 16篇中国妇幼保健
  • 8篇中国儿童保健...
  • 4篇中国妇产科临...
  • 3篇中国医刊
  • 2篇生殖医学杂志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中国妇幼卫生...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健康世界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3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10篇2006
  • 9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对去势大鼠子宫内膜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样作用和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采用性成熟去势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大、中、小剂量大豆异黄酮组、戊酸雌二醇组和对照组5组。6周后,测量子宫重量系数、观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和核分裂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结果大、中剂量大豆异黄酮组和戊酸雌二醇组的子宫重量系数比小剂量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大豆异黄酮组的核分裂率及PCNA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戊酸雌二醇组的核分裂率和PCNA指数比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大豆异黄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且作用强度与剂量有关,大豆异黄酮无明显促进子宫内膜增殖的作用。
赵更力江元慧张小松王临虹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去势大鼠子宫内膜雌激素增殖细胞核
延迟或立即脐带结扎减少极早产儿校正胎龄2岁时死亡或严重残疾的效果: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被引量:1
2022年
2021年12月,Robledo等[1]报道了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的长期随访分析研究,旨在了解延迟脐带结扎是否能够降低极早产儿校正胎龄2岁时的死亡率和严重残疾发生率。该研究在7个国家的25家医疗机构实施,将纳入早产儿(胎龄<30周)在出生前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延迟脐带结扎组和立即脐带结扎组。
张小松
关键词:随机临床试验脐带结扎
4051例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现况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为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4051例在山西省某县两个镇30~60岁的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平均年龄42.8±7.4岁。本次调查患有任何一种生殖道感染疾病者共894例,占接受妇科和实验室检查者的22.3%。年龄在50岁前,有人工流产史、本人同房前后未清洗外阴及丈夫/性伴侣同房前后未清洗外阴的人群中,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较其他组高。结论应加强对目标人群性卫生习惯方面的健康教育与干预;对农村妇女应做好避孕节育的宣传工作,同时加强流产后服务。
周敏赵更力毕惠张小松陈丽君
关键词:生殖健康生殖道感染影响因素
阴道感染不同治疗方法对阴道内环境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细菌性阴道病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64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及234名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单纯用药组、药物配伍臭氧阴道冲洗组、药物配伍3%硼酸阴道冲洗组、单纯臭氧阴道冲洗组。对患者进行两次随访,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以及阴道微生态情况。结果细菌性阴道病不同治疗组的患者经治疗后阴道pH值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不同治疗组治疗前后阴道菌群多样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配伍臭氧阴道冲洗组和臭氧阴道冲洗组患者阴道优势茵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乳酸杆菌)的比率逐渐增加(χ^2=40.364,P〈0.01)。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不同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臭氧阴道冲洗组治疗前后菌群多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00,JP〈0.05);各组阴道优势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乳酸杆菌)的比率逐渐增加(χ^2=14.812,P〈0.01)。结论对于细菌性阴道病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臭氧阴道冲洗不会破坏患者阴道内的微生态,与常规其它治疗方法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张小松狄江丽刘朝晖陈丽君赵更力
关键词:阴道内环境臭氧液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和宫颈癌筛查整合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在基层开展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筛查整合的可行性。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某县两个镇4 036例30~60岁的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同时应用醋酸碘液染色肉眼观察法(VIA/AILI)观察,并对可疑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果:该次调查患有生殖道感染疾病者共893例,占接受妇科和实验室检查者的22.4%。VIA异常/可疑和/或VILI异常的病例共计345例(8.7%)。阴道镜检查结果显示低度病变337例,高度病变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1例。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272例(78.8%),CIN异常共73例(20.8%)。结论:农村地区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VIA/VILI是目前适合于基层的一种筛查方法;生殖道感染和宫颈癌筛查整合模式在基层是可行的。
张小松周敏毕蕙陈丽君赵更力
关键词:生殖道感染阴道镜宫颈癌筛查
产后3天妇女不同贫血程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产后3天妇女贫血患病状况,探讨与不同贫血程度的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于产后3天对400例产妇进行血红蛋白筛查,选择所有贫血产妇共167例,按照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轻度贫血组89例和中重度贫血组78例,用SPSS软件对产后3天不同贫血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产后3天贫血的患病率41.8%,其中轻度53.3%,中度46.1%,重度0.6%。产后3天贫血不同程度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孕期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 g/L、分娩时BM I≥30 kg/m2、分娩2 h内出血量≥400 m l及新生儿出生体重≥3 500 g。结论:产褥初期妇女贫血患病率较高,且产褥初期不同贫血程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重视孕产期和产褥期的保健工作,特别要针对加重贫血程度的主要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以降低产褥期贫血的发生。
王临虹宋波赵更力陈丽君周敏张小松
关键词:产褥期贫血影响因素
分娩方式对婴儿母乳喂养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分娩后及产褥期母乳喂养的影响,促进母乳喂养。【方法】自2004年6月起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新生儿802例,在生后2~5d时、42d回访时追踪其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分娩后婴儿早接触早吸吮的时间剖宫产、自然产、助产三组分别为(32.80±35.70)、(20.00±32.32)、(25.40±35.27)h,剖宫产组和阴道自然产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22.626,P=0.000)。剖宫产、自然产、助产三组分别有96.8%、97.0%、93.8%的母亲在分娩前希望母乳喂养,比较两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生后2~5d时三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37.6%、45.0%、38.5%,42d时分别为35.2%、44.6%、40.0%;而未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都是奶水不足或未下奶;对两个时期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剖宫产和阴道自然产两组间母乳喂养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阴道自然产婴儿的全母乳喂养率高于剖宫产组,其他组问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因素分析中发现母亲年龄越小、早接触时问越早、住房面积越小及孕期有母乳喂养愿望的母亲其生后2~5d时、42d时的母乳喂养率越高。【结论】严格剖宫产指征,加强孕期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宣传适龄生育的好处,鼓励及促进自然分娩。
张文坤郝波陈丽君赵更力鲍月琴周敏张小松梁卫兰南亚华
关键词:分娩方式母乳喂养婴儿
子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措施
2021年
子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居于全球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第4位和死因第4位。子宫颈癌一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接种、健康教育以及建立安全性行为意识等综合干预措施。HPV疫苗是子宫颈癌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之一,于2016年在我国正式上市。健康教育是子宫颈癌一级预防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教育进一步促进公众正确认识和理解预防性HPV疫苗接种、子宫颈癌定期筛查和随访等的目的及意义,使目标人群主动接受和利用预防保健服务。此外,提高安全性行为意识,持续正确使用安全套,有助于预防HPV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子宫颈癌发生的风险。本文主要针对子宫颈癌一级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为开展子宫颈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通过综合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HPV疫苗接种率以及子宫颈癌筛查覆盖率,尽早实现WHO提出的消除子宫颈癌的奋斗目标。
隽娟张小松
关键词:子宫颈癌HPV疫苗健康教育
延迟脐带结扎和脐带挤压对母婴健康的影响:JAMA系列文章摘译
2020年
2019年11月JAMA杂志发表了有关"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umbilical cord clamping)和脐带挤压(cord milking)对母婴健康影响"的系列文章,并由期刊编辑部发表"主编寄语(Editorial)"进行了介绍,现将相关内容摘译整理如下。
隽娟张小松杨慧霞
关键词:母婴健康期刊编辑部JAMA脐带
农村地区不同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care 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与单纯使用宫颈细胞学筛查在基层地区人群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为政府更好地开展宫颈癌检查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8月在国家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县山西省古交市、北京市密云县和河北省曲周县收集7 138例农村妇女,年龄35~64岁并具有当地户口,其中联合筛查组3 536例(采用care HPV检测和液基细胞学联合检查),细胞学组3 602例(单纯采用液基细胞学筛查)。结果联合筛查组检出HPV阳性288例,检出率为8.1%(288/3 536)。检出细胞学异常136例,检出率为3.8%(136/3 536);细胞学组检出细胞学异常111例,检出率为3.1%(111/3 6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22,P=0.077)。联合筛查组CIN2及以上病变检出率(1.2%,43/3 536)与细胞学组(0.6%,20/3 6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7,P=0.003);联合筛查组CIN3及以上病变检出率为0.6%(21/3 536),与细胞学组(0.2%,9/3 6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7,P=0.025)。结论 care HPV与细胞学联合筛查检出高级别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细胞学筛查,而且与其他HPV检测方法相比,其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单方便,适合相对富裕的基层地区。
张小松毕蕙周敏郝波王旭王雪茵赵更力
关键词:子宫颈癌筛查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