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奎良
- 作品数:125 被引量:844H指数:16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再反思被引量:7
- 2014年
- 马克思基于俄罗斯社会土地共有、农村公社和专制国家三位一体的事实,认为俄罗斯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从而避免资本主义带来的灾难。马克思的这一东方社会理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所证实。
- 张奎良
- 关键词:东方社会理论民粹主义
- 社会主义向唯物主义的回归被引量:2
- 2004年
- 马克思开辟了从唯物主义理解共产主义的新视角,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共产主义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最高理想;社会主义必须重在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中确立社会主义的实质和样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错误和失误,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实践中社会主义与唯物主义相悖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新形态,其要义和起点是彻底向唯物主义回归,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全面贯彻唯物主义的要求和原则。
- 张奎良
- 关键词:社会主义唯物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
- 怎样看待萨特向马克思主义的“接近”——对一种思维定势的反思被引量:1
- 2002年
- 萨特向马克思主义的“接近”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 ,而萨特又是一个批评过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主义者 ,这就决定了他无论怎样向马克思主义靠拢 ,都必定被认为是心怀歹意 ,必须予以坚决地批判和痛击。这样看来 ,这个逻辑和推理有悖情理 ,但在一定时期内颇为流行 ,并成为一种不可移易的思维定势。本文全面地检讨了这种思维定势的偏颇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汇纳百川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指出 ,只有以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来对待不同思想和文化间的冲突与碰撞 ,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繁荣和昌盛。
- 张奎良
- 关键词:萨特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实证主义
- 试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被引量:25
- 1994年
- 张奎良
-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以人为本唯物史观费尔巴哈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
- 再探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自然观被引量:1
- 2022年
-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追问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中形成的,以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为基本原则,从人与自然具有的双向生成和不可分割的关系出发,基于历史维度将人及其实践活动重新纳入对自然的理解之中。马克思以不同语境中所运用的自然概念呈现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逻辑进路。进一步,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劳动—分工—阶级分化”的叙事模式发展和丰富了新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在于破除资本主义的自然意识形态,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现实关系,蕴含着分析空间生产的批判性创见。
- 张奎良苗宜澍
- 费尔巴哈为什么没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被引量:2
- 2016年
-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评价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费尔巴哈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这个问题依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坚持革命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是成为共产主义者重要的条件。这也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者的定位。
- 张奎良
- 关键词:费尔巴哈共产主义者
-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深远意义被引量:15
- 2013年
-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社会历史观,是正确把握历史的锐利思想武器。与唯物史观同时提出来的世界历史思想,在马克思对历史的把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却被淡忘了。由于世界历史思想首次完整地表述于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 张奎良
- 关键词:世界历史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思想武器
- 关于唯物史观产生的逻辑和史实的辨正被引量:2
- 1991年
- 张奎良
- 关键词:唯物史观实践唯物主义唯物论费尔巴哈马克思哲学思想
- 马克思晚年探索的理性与非理性的转换和统一机制被引量:4
- 2005年
- 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一直是个争议较大的问题,理论本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都需要对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马克思早、中期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东方国家发展道路的思考主要源于理性的思维范式,主要体现为向历史和社会的进步倾斜,这种理解虽然是正确的,但也留下了理性与人的价值何以相悖的问题。马克思晚年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把对东方国家发展道路的理性思考与人的价值结合起来,既重视社会发展给人带来的长远利益,也重视人的眼前境遇,实现了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双赢,体现了理性与非理性的转换和统一。
- 张奎良
- 关键词:卡夫丁峡谷非理性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视域
- 2010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的理论建设的最高纲领,而哲学作为全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其中国化尤为重要。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阶段和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二阶段已告一段落,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征程已经开始。深入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阐发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意义将掀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篇章。
- 张奎良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