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佳

作品数:1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角膜
  • 6篇角膜后
  • 6篇角膜后表面
  • 6篇后表面
  • 5篇术后
  • 5篇像差
  • 4篇术后角膜后表...
  • 4篇后角
  • 4篇SBK
  • 3篇中央角膜
  • 3篇中央角膜厚度
  • 3篇近视
  • 3篇角膜厚度
  • 3篇LASIK
  • 2篇度数
  • 2篇圆锥角膜
  • 2篇视网膜
  • 2篇屈光
  • 2篇屈光度
  • 2篇屈光度数

机构

  • 14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4篇张佳
  • 11篇王勤美
  • 8篇许琛琛
  • 7篇余野
  • 4篇陈世豪
  • 4篇夏哲人
  • 3篇王一博
  • 2篇郑穗联
  • 2篇汪凌
  • 2篇朱叶
  • 2篇陈世豪
  • 1篇吕帆
  • 1篇应靖璐
  • 1篇贺极苍
  • 1篇苟苏庆

传媒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第三届全国角...
  • 1篇第十届国际眼...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角膜后表面像差及其与屈光度数、中央角膜厚度的相关性
许琛琛张佳王勤美
波前像差与眼内压、中央角膜厚度的日波动规律及相关性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正常人全眼像差、角膜前表面像差和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corneal thickness,CCT)的日间波动规律、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例测试对象(20只右眼),于一天的三个时间点(早:8:00am^8:30am,午:1:00pm^1:30pm,晚:6:00pm^6:30pm)使用Humphrey角膜地形图和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WASCA波前像差分析仪分别测量角膜前表面像差和全眼像差,在6.0mm分析直径下,取2~4阶12项Zernike系数进行分析。使用Canon非接触式眼内压计和TOMEY角膜测厚仪分别测量IOP及CCT。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IOP、CCT的日波动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前表面像差日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C13,呈增加趋势;全眼像差日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C7,呈下降趋势。全眼像差C7与CCT日波动量呈正相关,而角膜前表面像差C13与CCT日波动量无相关性;两者与IOP日波动量均无相关性。结论IOP和CCT的日波动呈下降趋势。角膜前表面像差C13的波动可能由眼睑压力造成的角膜少许变形引起,而全眼像差C7与角膜水肿的消退有关。
张佳吕帆贺极苍王勤美陈世豪
关键词:像差眼内压中央角膜厚度
SBK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变化
目的:探讨SSK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行SBK术患者46人91眼,平均年龄25.60±3.86岁(20~33岁),平均等效球镜为-5.26±1.55D (-2.13~-8.63D),...
许琛琛张佳余野王勤美
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检测近视儿童黄斑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探讨近视儿童黄斑厚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近视儿童48例,共96眼,根据近视程度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同时选择正视儿童19名共33只眼作为健康对照组.利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记录3组近视患者各个区域黄斑厚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度近视组在黄斑外环区颞侧、上方及下方区域的平均厚度分别为276、294、285 μm,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度近视组及中度近视组在黄斑外环区上方平均厚度分别302、301 μm,两组在黄斑外环区下方平均厚度分别为288、283 μm,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度近视组RNFL在颞侧区域比正常对照组厚,而在其余6个区域均比对照组薄(P〈0.05).近视患者中央1 mm区域、内环上方区域、外环颞侧及上方区域,黄斑厚度与等效球镜度正相关(P〈0.05).近视患者颞侧区域,RNFL厚度与等效球镜度负相关;在中央区、鼻侧、鼻上、鼻下、颞上、颞下区域,RNFL厚度与球镜度正相关(P〈0.05).结论 近视儿童随着度数增加,尽管眼底或许尚无可见的变化,黄斑厚度及RNFL厚度已经发生了重新分布.
夏哲人应靖璐张佳郑穗联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近视黄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角膜后表面像差及其与屈光度数、中央角膜厚度的相关性
许琛琛张佳王一博王勤美
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28名圆锥角膜患者(31只眼)接受了角膜胶原交联术(保留上皮法).随访时间为术后7天,1、3、6及1 2个月.术前及术后评估指标为裸眼视力(uncorrected d...
陈世豪张佳王勤美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像差的变化
许琛琛张佳余野王勤美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像差的变化
许琛琛张佳余野王勤美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测弱视青少年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弱视形成与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未接受弱视治疗的5~18岁弱视青少年49例,其中单眼弱视组28例,双眼弱视组21例。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患者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分别将单眼弱视组患者弱视眼与正常眼、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与双眼弱视组右眼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比较。结果:在黄斑中央1mm区弱视眼黄斑视网膜厚度厚于对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各个区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与双眼弱视组右眼的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与视力及屈光度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黄斑中央区较非弱视眼增厚,但与双眼弱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相比无显著差异。
夏哲人张佳苟苏庆郑穗联
关键词:弱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黄斑视网膜厚度
OUP-SBK角膜板层刀和ZYMER飞秒激光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余野汪凌许琛琛陈世豪朱叶王一博张佳王=勤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