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义永

作品数:11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3篇肺炎
  • 2篇生物法
  • 2篇鼠肺
  • 2篇微生物法
  • 2篇白细胞
  • 2篇NTO
  • 2篇PVL
  • 2篇MRSA
  • 2篇大鼠肺炎
  • 1篇多态性
  • 1篇血培养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亚胺培南
  • 1篇阳性
  • 1篇氧氟沙星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机构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蚌埠医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11篇张义永
  • 11篇马筱玲
  • 6篇付广林
  • 5篇荚恒敏
  • 5篇高玉录
  • 4篇杜飞
  • 3篇吕小艳
  • 3篇鲁怀伟
  • 2篇戴媛媛
  • 2篇何皖伟
  • 2篇陈纭
  • 2篇李华
  • 1篇沈继龙
  • 1篇耿先龙

传媒

  • 3篇安徽医药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了解本院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120进行自动血培养,并以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10 291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65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23株(49.62%),革兰阴性菌265株(40.71%),真菌63株(9.68%)。在革兰阳性球菌中最常见的为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革兰阳性菌63.78%,占总分离菌31.64%;其次为肠球菌,占革兰阳性菌16.10%,占总分离菌7.99%。革兰阴性菌中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占18.13%,占革兰阴性菌的44.15%。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分别为83.98%和59.2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及氨苄青霉素全部耐药,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6.78%和40.00%,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除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较为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血培养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且耐药问题严重,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张义永马筱玲付广林高玉录鲁怀伟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微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他啶浓度方法学比较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微生物法测定头孢他啶浓度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线性范围,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建立HPLC和微生物学测定头孢他啶浓度的方法;并分别使用两种方法测定同时测定同种标本中药物浓度。结果HPLC法线性范围为0.25—128mg·L^-1,回收率为(94.34—100.06)%,日内、日间RSD分别为(3.7~6.35)%和(8.12-9.53)%;微生物法线性范围为0.5~128mg·L^-1,回收率为(97.40~101.8)%,日内、日间RSD分别为(4.95-6.29)%和(6.53~7.98)%。结论两种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差异无显著性,但微生物学方法更加简单、便捷,成本低廉,适合临床实验室使用。
张义永马筱玲杜飞荚恒敏陈纭付广林
关键词:头孢他啶HPLC法微生物法
PVL基因阳性与阴性MRSA对坏死性肺炎的致病性比较及机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基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坏死性肺炎中致病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18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1组、模型2组及对照组各6只,分别通过气管灌注MRSA标准菌株ATCC43300、铜-23菌悬液及生理盐水,实验后24 h及48 h分别检测三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实验后48 h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脱落细胞以电镜观察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和坏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后24 h和48 h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模型2组下降、模型1组升高;模型2组肺组织炎细胞浸润及支气管上皮细胞破坏情况重于模型1组、BALF中脱落细胞坏死率高于模型1组。结论PVL基因阳性CA-MRSA对坏死性肺炎的致病性强于PVL基因阴性MRSA,可能机制为前者能够分泌PVL基因并可编码PVL毒素。
吕小艳马筱玲戴媛媛张义永荚恒敏高玉录付广林
关键词:坏死性肺炎社区获得性感染
万古霉素在MRSA大鼠肺炎感染模型的疗效评价
2012年
目的对万古霉素在治疗大鼠肺炎模型不同给药方案进行评价。方法 MRSA标准菌株ATCC43300为试验菌株,构建大鼠肺炎模型,依给药剂量分为四个治疗组:Ⅰ组(40 mg·kg-1,qd),Ⅱ组(20 mg·kg-1,qd),Ⅲ组(10 mg·kg-1,qd),Ⅳ组(20mg·kg-1,bid),并于感染后16 h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治疗后10,20,30,60,90,120 min采集血液标本,微生物法测定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分析不同给药方案的疗效。结果各治疗组的生存率随给药剂量增加逐渐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皆低于对照组(P<0.05);Ⅰ组和Ⅱ组、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万古霉素的负荷量达到一定的峰浓度时,其疗效不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每天两次给药与一次给药在治疗效果上差异无显著性。
张义永马筱玲荚恒敏杜飞吕小艳何皖伟
关键词:万古霉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左氧氟沙星不同用药方案对大鼠肺炎感染模型的治疗比较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对左氧氟沙星在治疗大鼠肺炎感染模型中的不同给药方案进行比较。方法40只被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25922)感染为肺炎的SD大鼠,分成两组,按照不同给药方案给药,组1为腹腔给药4.5 mg.kg-1,B id;组2为腹腔给药9mg.kg-1,Qd。微生物法测其血药浓度。根据各组中的左氧氟沙星的药动-药效学参数,评价不同给药方案的疗效。结果组1的平均血药峰浓度(2.56±0.02)明显低于组2(4.29±0.03),平均血药最低浓度(0.42±0.01)高于组2(0.29±0.01)。两组治疗后的肺组织匀浆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其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2%和8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两组给药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均较好,效果差异性无显著性。但组2血药峰浓度高,给药次数少,更方便治疗。
荚恒敏马筱玲张义永陈纭付广林高玉录吕小艳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血药浓度微生物法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及临床用药方案被引量:27
2009年
荚恒敏马筱玲张义永
关键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参数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2008年
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清除病原菌以获得最大疗效,同时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正确理解药代动力学(药动学)和药效动力学(药效学)原理,并将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起来。近年来对抗菌药物PK/PD与给药方案设计相关性的研究,已成为抗感染领域关注的热点。
张义永杜飞马筱玲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抗感染药
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毒素(PVL)lukS-PV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初步鉴定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构建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毒素(PVL)lukS-PV基因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相应蛋白。方法提取PVL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PCR方法扩增lukS-PV,A-T克隆至pGEM-T载体上,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亚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上,鉴定并转化至Rosetta(DE3)plys表达宿主菌中,用IPTG诱导表达,并用SDS-PAGE电泳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构建了lukS-PV-pGEM-T和lukS-PV-pET28a(+)重组质粒,经PCR扩增和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XhoI双酶切均得到939bp的目的片段,基因测序与GENEBANK中的PVL的序列一致,宿主菌表达带HIS标签的重组LukS-PV蛋白。结论成功克隆lukS-PV基因和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在宿主菌中成功表达重组LukS-PV蛋白,为PVL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高玉录马筱玲沈继龙戴媛媛付广林张义永鲁怀伟李华
新型甲型N1H1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防治被引量:3
2010年
当前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暴发,引起全世界医学界和微生物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阐述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改变,并介绍临床预防和治疗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策略。
张义永马筱玲何皖伟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特征流感病毒甲型微生物学医学界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明确我院临床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谱特点及其同源性。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及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重复序列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分析其基因同源性。结果33株亚胺培南耐药株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1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4.5%以上;rep-PCR将鲍曼不动杆菌分为E1、E2、E3三个基因型,其中A型15株,为主要的流行型别。结论我院流行的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且主要是由同一克隆株传播所致。
杜飞马筱玲张义永鲁怀伟李华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性同源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