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世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氯吡格雷
  • 7篇氯吡格雷抵抗
  • 6篇VASP
  • 5篇卒中
  • 4篇缺血
  • 4篇磷酸
  • 4篇磷酸化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血管
  • 3篇脑缺血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多态性
  • 3篇成像
  • 2篇动脉
  • 2篇颈内
  • 2篇颈内动脉
  • 2篇侧枝循环
  • 2篇侧支
  • 2篇侧支循环

机构

  • 14篇暨南大学附属...
  • 6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5篇张世军
  • 14篇黄立安
  • 7篇徐安定
  • 5篇井珍
  • 4篇付耀高
  • 3篇周环
  • 2篇李雯娴
  • 2篇宋雪文
  • 1篇杨健
  • 1篇董大伟
  • 1篇凌雪英
  • 1篇池桂波
  • 1篇陆伟标
  • 1篇熊志霖
  • 1篇唐雯

传媒

  • 3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广东省医师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广东省医师协...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内动脉闭塞卒中1例诊治思考
2014年
本文作者通过报道1例因颈内动脉闭塞反复发生脑梗死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梗死机制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因动脉闭塞反复发生脑梗死提供参考。
杨健廖成钜张世军林珍萍黄立安
关键词:卒中脑梗死颈内动脉
氯吡格雷抵抗与卒中防治被引量:1
2012年
氯吡格雷是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基本药物,被多国卒中治疗指南所推荐,广泛应用于临床。有不少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经过规范氯吡格雷治疗后仍然复发卒中,因此必须重视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文章对氯吡格雷抵抗的生化机制、基因多态性、实验室检测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综述。
黄立安张世军徐安定宋雪文
关键词:氯吡格雷抗药性卒中脑缺血
脑小血管疾病磁共振波谱和张量成像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MRS)联合磁共振张量(DTI)研究脑小血管疾病(SVD)患者的白质损害程度,为SVD导致认知障碍提供进一步的研究。方法 SVD患者12例,正常对照组6例,采用MRS和DTI成像,感兴趣区(ROI)选择半卵圆中心层面,MRS成像测定ROI区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和胆碱(Cho)/Cr值。DTI成像获得平均弥散(MD)图和部分各向异性(FA)图,选择与MRS一致的白质ROI区进行测量。结果双侧MD值、左侧FA值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MRS参数NAA/Ch、Ch/Cr、NAA/Cr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MRS和DTI技术,可以无创敏感检测SVD患者较正常对照组颅内半卵圆中心白质结构有明显受损,但该区主要脑代谢物浓度改变并不明显,说明SVD认知障碍机制可能主要与白质结构受损有关,而与脑代谢可能关系不大。
黄立安张世军徐安定凌雪英宋雪文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
VASP磷酸化和CYP2C19、CYP3A4基因多态性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氯吡格雷抵抗相关研究
目的 本研究主要是观察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NCI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的生物学指标、遗传学特性与临床终点缺血性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相关性,以期识别CR人群,为对其进一步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张世军黄立安赖新强付耀高徐安定
VASP磷酸化测定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
目的:观察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卒中(IS)是否有氯吡格雷抵抗(CR)患者,并分析非心源性IS患者CR的生物学指标、遗传学特性与临床终点缺血性卒中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口服氯吡...
张世军黄立安赖新强付耀高徐安定
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侧支循环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3年
侧支循环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潜在治疗靶点,但针对改善侧支循环的治疗目前尚未得到可靠地临床验证。因此,首先在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中开展侧支循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大鼠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制作方法、神经行为评价、脑灌注评定、侧支循环途径以及改善侧支循环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井珍张世军黄立安
关键词:脑缺血侧支循环疾病模型动物
VASP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
目的 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血小板表面的血管舒张因子刺激的磷蛋白(VASP)研究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的生物学指标、临床终点缺血性卒中及其他缺血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相关性,以期识别CR人群,为对其进一步干预...
张世军黄立安赖新强付耀高徐安定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相关病因学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导致眩晕的疾病,其病理生理学基础为耳石的脱落,因此又被称为"耳石症"。虽然大多数BPPV的病因为原发性,传统上认为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的前庭周围性疾病,然而理论上任何能够导致耳石脱落的因素都可以导致BPPV的发生。评价BPPV的不同病因将对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本文就BPPV的相关病因进行了综述。
李雯娴张世军井珍熊志霖陆伟标黄立安
关键词:眩晕病因后循环缺血
VASP磷酸化和基因多态性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管舒张刺激磷蛋白(vasodilator 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VASP)磷酸化及CYP2C19、CYP3A4基因多态性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non-cardioembolic ...
张世军
关键词: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多态性
文献传递
脑缺血后血管发生:调控机制和影像学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血管发生是脑缺血后机体作出应答的重要病理生理学过程。血管发生在脑缺血后数小时即被启动,能促进神经元重塑和神经功能恢复。研究表明,脑缺血后的微血管密度与卒中患者的远期存活率呈正相关。文章就脑缺血后血管发生的调控机制和影像学评价进行了综述。
董大伟张世军井珍黄立安
关键词:脑缺血分子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