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霞
- 作品数:10 被引量:5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超临界二氧化碳作用下聚合物的结晶行为与固相转变
- 聚合物在超临界CO<,2>中的结晶和固相转变非一般意义上的压力下、压力气体中或常压溶剂作用下的过程.虽已有工作对超临界CO<,2>中聚合物的结晶有所触及,但并未系统、深入地研究聚合物在超临界CO<,2>中的结晶行为及晶型...
- 廖霞
- 关键词:共溶剂固相转变
- 高分子在超临界流体中的结晶与固相转变:现象与机理
- <正>超临界流体环境兼具高压、热处理以及溶剂等多种因素,为聚合物结晶提供了常压环境中无法得到的条件,从而使聚合物出现不同于常压空气中的结晶行为与晶型转变。通过对具有典型结晶行为与同质多晶现象的间规聚苯乙烯、线型与支化双酚...
- 何嘉松马伟明余坚廖霞翟文涛
- 关键词:固相转变超临界流体自由体积
- 文献传递
-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导电聚吡咯复合膜材料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聚吡咯导电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利用超临界流体CO<Sub>2</Sub>对聚合物基体较强的溶胀性,将溶解在超临界CO<Sub>2</Sub>中的吡咯单体带入含有氧化剂的基体膜中引发聚合,生成导电聚吡咯复...
- 何嘉松李刚李育英廖霞
- 文献传递
- 分次降压法研究微孔聚合物发泡的成核及增长过程被引量:18
- 2004年
- 将环烯烃共聚物样品在超临界CO2 条件下饱和后 ,先将体系降至一中间压力 ,而后采用 4种不同的方法分次降压和快速冷却 .通过 4种降压和冷却模式的比较 ,初步研究了快速降压法微孔发泡的成核及增长过程 .并得到了几种新颖结构的微孔 ,如具有过渡层结构以及直径呈双峰分布的微孔等 .研究表明 ,泡孔充分增长过程中绝大部分气核消失或合并 ,只有很少一部分最终生长为稳定的泡孔结构 ,而不同的泡孔增长过程对最终的泡孔结构有很大影响 .二次成核只有在一定的压降范围内才能发生 .
- 孙兴华李刚廖霞何嘉松
- 关键词:微孔发泡环烯烃共聚物超临界二氧化碳
- 间规聚苯乙烯的同质多晶现象被引量:1
- 2003年
- 间规聚苯乙烯具有复杂的同质多晶现象 ,有α,β ,γ ,δ四种晶型和两种介晶型。本文综述了间规聚苯乙烯的晶体结构。
- 廖霞何嘉松
- 关键词:间规聚苯乙烯晶型熔融行为晶体结构
-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环境中导电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被引量:3
- 2006年
- 以聚苯乙烯(PS)和锌盐中和的磺化聚苯乙烯(Zn-SPS)膜为基体,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环境中用化学氧化法原位制备了聚吡咯(PPy)导电复合材料.由于SC-CO2对聚合物基体的强溶胀作用,吡咯分子高效地扩散到基体内部进行聚合而形成导电通路,得到比传统的水溶液法更高的电导率.聚合物基体的性质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形貌产生重要影响.在相同条件下,Zn-SPS/PPy的电导率比PS/PPy高3~4个数量级,而它们的体积逾渗阈值分别为2.7%和6.2%,远远低于理论预测值(16%).
- 李刚廖霞孙兴华余坚何嘉松
-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聚吡咯导电复合材料
- 超临界CO_2及共溶剂作用下聚碳酸酯的结晶和熔融行为被引量:16
- 2003年
-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研究了在超临界CO2 以及超临界CO2 +乙醇作用下温度和压力对聚碳酸酯的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超临界CO2 能使聚碳酸酯 (PC)在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下结晶 .CO2 是非极性流体 ,加入共溶剂能增加超临界流体的极性 ,提高流体的溶解能力 .与纯CO2 条件比较 ,少量共溶剂的加入使PC的结晶更加完善 。
- 廖霞李刚孙兴华何嘉松
- 关键词:超临界CO2共溶剂聚碳酸酯熔融行为差示扫描量热法
-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超细粒子被引量:15
- 2002年
- 超临界流体用于制备超细粒子是一项新技术。本文综述了两种形成微粒的方法 :超临界快速膨胀法和超临界反溶剂法 。
- 廖霞曾继军何嘉松
-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技术超细粒子
- 长链支化改变聚碳酸酯的流变与结晶行为
- 聚碳酸酯(PC)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电学与耐候性能,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但是,PC不易加工,因为其熔体黏度随分子量增高而加大,而熔体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下降的幅度较小。为提高熔体的流动性而提高加工温度,会损...
- 何嘉松刘琛阳廖霞余坚翟文涛
- 关键词:聚碳酸酯耐候性能工程塑料
- 文献传递
-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导电聚吡咯复合膜材料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聚吡咯导电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利用超临界流体CO<Sub>2</Sub>对聚合物基体较强的溶胀性,将溶解在超临界CO<Sub>2</Sub>中的吡咯单体带入含有氧化剂的基体膜中引发聚合,生成导电聚吡咯复...
- 何嘉松李刚李育英廖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