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建平

作品数:57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3篇骨折
  • 16篇内固定
  • 15篇关节
  • 10篇钢板
  • 9篇疗效
  • 9篇股骨
  • 9篇关节镜
  • 8篇手术
  • 8篇螺钉
  • 6篇颈骨
  • 6篇颈骨折
  • 5篇术后
  • 5篇膝关节
  • 5篇空心螺钉
  • 5篇股骨颈
  • 5篇股骨颈骨折
  • 4篇指骨
  • 4篇韧带
  • 4篇手术治疗
  • 4篇外科

机构

  • 57篇九江市第一人...
  • 2篇无锡市第九人...
  • 1篇南昌大学第四...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南昌市洪都中...

作者

  • 57篇廖建平
  • 13篇龚时国
  • 12篇沈鑫
  • 10篇杨永华
  • 9篇王毅
  • 9篇胡斌
  • 8篇杨家全
  • 7篇蔡亮
  • 7篇余鸿斌
  • 7篇杨宏志
  • 6篇杨敏捷
  • 4篇刘少华
  • 4篇李强
  • 4篇刘木子
  • 3篇周志刚
  • 3篇严朝华
  • 3篇刘玉连
  • 3篇张毅
  • 2篇李云
  • 2篇何嘉承

传媒

  • 5篇医疗装备
  • 3篇当代医学
  • 3篇江西医药
  • 3篇九江医学
  • 3篇实用临床医学...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江西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实用中西医结...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外医疗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1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氯诺昔康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28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地佐辛,观察组予以氯诺昔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6、12、18、24h的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满意度(85.7l%)显著高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龚时国沈鑫刘牧子谢荣辉廖建平
关键词:氯诺昔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安全性
后外侧结构重建在新鲜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后外侧结构重建对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关节脱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行后外侧入路初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根据术中是否修补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分为重建组(33例:舌形切开关节囊,术中将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原位缝合在大转子后方及臀中肌肌腱附着处)和对照组(27例:切除关节囊后,术中未进行外旋肌群修复重建)。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近期关节功能情况。结果重建组的手术时间为(45.0±15.3) min,长于对照组的(35.0±12.4) min (P <0.05)。重建组术腔引流量为(200.0±80.0) m L,少于对照组的(420.0±120.6) m L (P <0.05)。重建组的早期脱位率为0.000%(0例),与对照组的7.407%(2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建组术后Harris评分为(92.0±3.4)分,高于对照组的(88.2±5.0)分(P <0.05)。结论在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行后外侧结构重建能够有效减少术腔引流量,提高髋关节Harris评分,对维持髋关节软组织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王戟森汪建样张毅廖建平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颈骨折早期脱位
高选择性旋股动脉造影观察股骨颈骨折术后愈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高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DSA)观察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对股骨头血供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入组的46例65岁以下单侧成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高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DSA)观察越过骨折线动脉数目,并予以分型。[结果]骨折不愈合发生率与越过骨折线支持带动脉血管显影数目无关联(P>0.05),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与越过骨折线支持带动脉血管显影数目成反比(P<0.05)。DSA支持带动脉显影与Garden分型成反比(P<0.05)。[结论]高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为临床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王毅易本清李强余洪斌廖建平詹美熊
关键词:血管造影技术股骨颈骨折数字减影股骨头坏死
股骨颈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评价DHS和空心螺钉固定方式对治疗股骨颈骨折在生物力学稳定性的比较,为临床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位30岁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64排螺旋CT对股骨进行薄层扫描(层厚0.75mm),利用Mi...
张钰杨宏志杨敏捷沈鑫廖建平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DHS空心螺钉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有限切开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肱骨近端不稳定型骨折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经皮穿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53例。结果随访12-18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肩关节活动功能良好。按Neer评分法评定优22例,良27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92.5%。结论用有限切开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不稳定型骨折效果良好。
王毅廖建平
关键词:有限切开锁定钢板
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
1996年
廖建平傅江明
关键词:四肢长骨骨折手术方法疗效标准
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骨折36例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复杂性胫骨骨折患者36例,行Liss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疗效。结果随访6~24个月,患者愈合时间3~14个月,平均8个月;Mercha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4.4%,Johner Wruhs胫骨骨折评分优良率100%。结论 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疗效满意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杨宏志廖建平胡斌杨永华熊冬波王溪淳
关键词:LISS钢板内固定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60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KP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7、60d的伤椎前柱高度,椎体后凸角度(Cobb角)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患者经过PKP治疗后伤椎前柱高度明显提高,Cobb恢复正常水平,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患者疼痛得到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角度,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其疗效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蔡亮廖建平杨敏捷刘牧子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动力型支具结合早期康复锻炼在屈指肌腱Ⅱ区修复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动力型支具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在屈指肌腱Ⅱ区断裂修复术后应用对手指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屈指肌腱Ⅱ区断裂并行手术修复的47例(共81指)患者,按照来院先后随机分成治疗组(19例,共34指)和对照组(28例,47指)。治疗组肌腱修复术后给予动力型支具固定,并在术后第1天开始在支具保护下行手指主动伸指和被动屈伸手指锻炼,对照组给予静力型支具固定,两组支具均固定在相同的位置。两组患者均支具固定至术后3周,并在术后4周、6周、12周按TAM法评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结果通过TAM法评定优良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4周、6周、12周TAM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个优势于术后4周、6周更为明显。结论动力型支具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在屈指肌腱Ⅱ区断裂术后应用能较早的获得较好的手指主动屈伸活动度,利于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术后早期康复。
杨家全陈坤强周欢斌廖建平
术中超声引导椎间孔镜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1年
目的探究术中超声引导椎间孔镜穿刺技术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行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术中在超声引导下行椎间孔穿刺,对照组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椎间孔穿刺,比较两组术中穿刺次数、穿刺时间、X线透视次数、不良事件及术后疼痛、腰椎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穿刺次数及X线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等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术后3、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超声引导椎间孔镜穿刺技术能明显减少术中穿刺次数、透视次数,缩短穿刺时间,且不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杨敏捷陈才健罗素梅周松胡斌廖建平
关键词:髓核摘除超声技术X线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