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廉红云

作品数:23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细胞
  • 13篇增生
  • 13篇组织细胞
  • 12篇增生症
  • 12篇组织细胞增生...
  • 12篇细胞增生
  • 12篇细胞增生症
  • 12篇儿童
  • 9篇血细胞
  • 8篇噬血细胞
  • 8篇基因
  • 7篇细胞性
  • 7篇淋巴
  • 7篇淋巴组织
  • 6篇噬血细胞性
  • 6篇噬血细胞性淋...
  • 6篇突变
  • 6篇细胞组
  • 6篇细胞组织
  • 6篇淋巴组织细胞...

机构

  • 2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作者

  • 23篇廉红云
  • 20篇张蕊
  • 18篇张莉
  • 15篇马宏浩
  • 8篇王天有
  • 8篇王冬
  • 5篇吴润晖
  • 5篇李志刚
  • 4篇苏雁
  • 4篇杨颖
  • 4篇崔蕾
  • 4篇赵晓曦
  • 3篇秦茂权
  • 3篇张永红
  • 3篇马晓莉
  • 3篇王冬
  • 3篇王天有
  • 3篇刘红星
  • 2篇高超
  • 2篇周翾

传媒

  • 7篇中华实用儿科...
  • 5篇中国小儿血液...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难治性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治疗中病情暴发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总结并探讨难治性EB病毒(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改善预后。方法总结3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暴发的难治性EBV—HLH病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儿均为婴幼儿,以反复发热伴肝脾大为主要表现,无家族史,基因学检查未发现有病理意义的已知HLH相关基因突变,诊断时EBV—DNA明显升高、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减低。3例患儿HLH-94化疗方案效果均不佳,治疗过程中反复发热,血浆EBV-DNA持续不转阴或转阴后再次转阳,化疗过程中出现病情暴发,IFN-γ、IL-10呈暴发性升高,病情暴发后进展极快,DEP方案、血浆置换效果均不好,最后合并消化道出血及多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结论低龄、诊断时EBV—DNA明显升高、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的EBV—HLH患儿有可能治疗效果不佳,治疗过程中易出现HLH暴发。EBV-DNA滴度及细胞因子水平对早期判断病情变化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识别此类患者,及时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根治手段。
马宏浩王天有张莉廉红云王冬赵云泽赵晓曦张蕊
关键词:EB病毒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芦可替尼联合脂质体阿霉素、依托泊苷、甲泼尼龙和(或)培门冬酶对儿童复发/难治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芦可替尼联合脂质体阿霉素、依托泊苷、甲泼尼龙和(或)培门冬酰胺酶(RU‑DEP+/-L)对儿童复发/难治性(R/R)噬血细胞综合征[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应用RU‑DEP+/-L治疗的R/R HLH患儿。结果共纳入16例患儿,男13例、女3例,诊断时年龄[M(Q_(1),Q_(3))]为1(1,2)岁。13例患儿诊断为EB病毒(EBV)‑HLH,2例为EBV诱发的原发性HLH,1例为不明原因HLH,其中3例EBV‑HLH同时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一线治疗后,11例无反应,5例达到完全反应后再次复发。9例患儿采用了RU‑L‑DEP方案,7例患儿采用了RU‑DEP方案。RU‑DEP+/-L治疗总体反应率为10/16,完全反应率3/16,血浆EBV‑DNA阴转率为7/15。随访时间35.1(2.4,40.7)个月,9/16患儿存活。RU‑DEP+/-L治疗后获得反应衔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3年总生存率高于挽救治疗后无反应、未行HSCT患儿(P=0.048)。16例患儿中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13例合并感染。结论RU‑DEP+/-L可作为挽救治疗药物用于儿童R/R HLH的二线方案,可有效控制部分患儿HLH活动,为后续HSCT提供机会。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及并发感染,患儿耐受可。
魏昂马宏浩张利平廉红云杜俊烨王冬崔蕾欧雯欣赵云泽赵晓曦张莉李志刚王天有张蕊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复发难治
非腹泻起病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1例被引量:4
2016年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骨髓造血衰竭、白血病倾向以及骨骼发育异常,发病率为1/7.5万~1/16.8万,相对罕见。本病婴儿期多以持续腹泻起病,并出现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落后表现,血细胞减少在婴儿期过后逐渐加重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近期收治1例非腹泻起病SDS患儿,婴儿期即出现明显的骨髓衰竭表现。现报告如下,以加深对本病认识。
段超吴润晖张蕊张莉赵文廉红云王凯郑杰
关键词:腹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骨髓造血衰竭骨骼发育异常生长发育落后
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难治性高危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难治性危险器官受累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效果、安全性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多系统危险器官受累、一线治疗失败且选用中剂量阿糖胞苷[250 mg/(m^(2)·次),2次/d]治疗的17例LCH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共接受2种治疗方案:在长春地辛和地塞米松的基础上,方案A为中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克拉屈滨,方案B为单纯中剂量阿糖胞苷。分析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预后。结果:17例LCH患儿中男11例、女6例,诊断年龄2.1(1.6,2.7)岁。10例患儿接受了方案A治疗,所有患儿在诱导治疗8个疗程后评估疾病好转,疾病活动评分(DAS)从治疗前的5.5(3.0,9.0)分下降至1.0(0,2.3)分。7例患儿接受了方案B治疗,6例患儿在诱导治疗8个疗程后评估疾病好转,DAS从治疗前的4.0(2.0,4.0)分下降至1.0(0,2.0)分。A组及B组患儿分别随访6.2(4.9,7.2)年及5.2(3.7,5.8)年。A组及B组患儿5年总体生存率均为100.0%,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88.9±10.5)%及(85.7±13.2)%。8例A组患儿及2例B组患儿出现了3、4级骨髓抑制。结论:中剂量阿糖胞苷(联合或不联合克拉屈滨)对于难治性高危LCH患儿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化疗方案,远期预后较好。
王雯倩葛健马宏浩廉红云崔蕾张莉李志刚王天有张蕊
关键词:组织细胞增多症郎格尔汉斯细胞阿糖胞苷
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UNC13D基因突变筛查与临床意义
目的 对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进行UNC13D基因突变筛查,初步了解中国HLH患儿UNC13D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基因突变型与临床表现之间可能的关系.
廉红云张莉马宏浩刘红星谷为岳张蕊
以血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回顾血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的病例资料,了解PID并发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我院血液肿瘤中心自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23例以免疫性血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PID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中男14例,女9例,男:女=1.55:1;中位发病年龄11(1~107)个月,中位病程3个月(2 d^38个月);经过临床及实验室确诊联合免疫缺陷病6例、伴有其他症状的免疫缺陷病(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5例、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包括选择性IgA缺乏及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7例、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淋巴细胞凋亡缺陷(自身免疫性淋巴增殖性疾病)4例;其中14例进一步得到基因诊断证实。23例中以溶血性贫血为表现者9例、血小板减少9例,两系血细胞减少2例及全血细胞减少3例。对常规免疫治疗有效者4例(17.4%),部分有效者11例(47.8%),复发者3例(13.0%),无效者5例(21.7%,其中死亡1例)。结论PID并发免疫性血细胞减少常于婴儿期起病、男性多见,虽可影响两系及以上血细胞,但以单系免疫性血细胞减少为主;对常规免疫治疗效果欠佳、病程常迁延反复。诊断需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还可借助基因诊断。临床医生对常规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免疫性血细胞减少,需要注意存在PID的可能。
赵文张蕊苏雁廉红云张莉吴润晖
关键词:儿童血细胞减少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Ⅳ期神经母细胞瘤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以CEM(卡铂+依托泊苷+马法兰)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20例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11月我科收治的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20例,中位年龄4.3岁(1.8~8.7岁),中位体重15.5 kg(9~22.5 kg);原发灶4例为纵隔,16例为肾上腺。14例患儿存在骨髓转移。5例经强化疗、手术减积治疗后仍存在残留病灶,为带瘤移植。预处理方案为CEM方案。结果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7.35个月(2~36个月),1例失访,带瘤移植组(n=5)中3例死亡,1例颅内复发放疗后仍存活,1例无疾病进展存活。移植前完全缓解组(n=15)随访14例,4例死亡,8例无疾病进展存活,2例复发仍存活。回输的CD34+细胞中位数为5.346(1.54~10.3)×106/kg,全部患儿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在骨髓空巢期均出现发热,4例出现败血症,致病菌分别为少酸链球菌、近平滑念珠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髓外毒性包括:18例Ⅱ度肝功能损害,16例Ⅰ度口腔黏膜炎,13例Ⅰ度腹泻,5例Ⅱ度腹泻,2例Ⅰ度心脏不良反应。无移植相关性死亡。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对移植前达到完全缓解的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有较好疗效,对部分缓解期患儿可提高缓解率,不良反应可逆,耐受性可。
廉红云王彬周翾马晓莉张永红朱光华杨骏秦茂权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诱导化疗儿童
儿童药物超敏反应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9例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儿童药物超敏反应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DIHS-HLH)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9例DIHS-HLH患儿为研究对象,总结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结果9例患儿男6例、女3例,年龄0.8~3.1岁,均有发热、皮疹、肝肿大和2个及以上部位淋巴结肿大,其他表现包括脾肿大4例、肺部影像学改变6例、中枢神经系统表现3例、水样便3例等。实验室检查以可溶性CD25升高(8例)、肝功能损伤(7例)、高铁蛋白血症(7例)较为突出,其他包括骨髓噬血现象5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3例、高甘油三酯血症2例、细胞因子以白细胞介素(IL)5、IL-8、干扰素γ(IFN-γ)升高(分别有6、7、6例)为著。所有患儿均应用足量免疫球蛋白、激素和芦可替尼治疗,其中4例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2例应用依托泊苷,2例应用环孢素。随访0.2~38.6个月,7例存活,1年总生存率为(78±14)%。2例死亡患儿均为病初应用足量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2 mg/(kg·d)联合芦可替尼病情控制不佳者。2例死亡患儿均有水样便、IL-5和IL-8升高、IgM减低。结论对于发热、皮疹并有可疑用药史的患儿,如存在肝肿大及肝功能损伤、IL-5和IL-8升高,需高度警惕DIHS-HLH,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应用足量免疫球蛋白、激素联合芦可替尼有助于疾病控制。
赵云泽马宏浩王冬廉红云王天有张蕊
关键词:超敏反应儿童
^(131)I标记间碘苄胍治疗复发高危神经母细胞瘤3例(附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临床总结及相关文献复习,了解131I标记间碘苄胍(131I-MIBG)在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地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特点、既往治疗以及131I-MIBG治疗的疗效并进行相应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儿部分缓解,另1例未缓解、但肿瘤略有缩小。患儿的发热、骨痛症状明显缓解。3例患儿治疗后均出现II度骨髓抑制,可自行恢复,未出现高血压反应,但出现Ⅱ度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经治疗好转。结论:131I-MIBG治疗的副作用小,耐受性好,改善症状明显,疗效肯定。131I-MIBG可以作为复发的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治疗选择。
廉红云马晓莉张永红张大伟金眉秦茂权陈阳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复发高危131I
检测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融合基因和突变
本申请提供了检测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FNBP1‑BRAF融合基因,MAP3K10基因A17T和/或R823C突变,并提供了相应检测试剂。上述融合基因和突变可以激活RAS‑RAF‑MEK‑ERK通路,可作为朗格罕细胞...
崔蕾伍建张蕊李志刚王天有张莉廉红云马宏浩王冬赵云泽王婵娟李娜张利平杨颖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