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劲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天线
  • 2篇单极子
  • 2篇单极子天线
  • 2篇导航
  • 2篇频段
  • 2篇无线
  • 2篇无线互连
  • 2篇吸波
  • 2篇芯片
  • 2篇宽带
  • 2篇互连
  • 2篇超材料
  • 2篇超宽带
  • 1篇单芯片
  • 1篇等效
  • 1篇等效电路
  • 1篇低噪
  • 1篇低噪声
  • 1篇低噪声放大器
  • 1篇多频

机构

  • 8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8篇康劲
  • 7篇杨曙辉
  • 3篇陈迎潮
  • 2篇王彬
  • 2篇王旸
  • 1篇张月霞
  • 1篇张羽
  • 1篇王亚飞
  • 1篇王文松
  • 1篇杨瑞琪
  • 1篇王珺
  • 1篇贺学忠

传媒

  • 4篇北京信息科技...
  • 2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电波科学学报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DVB-S2标准下LDPC码的一种改进型译码算法
2010年
针对DVB-S2标准,研究了LDPC码的码结构以及编码算法。采用Sum-Prod-uct算法进行译码,提出了改进型的译码算法。通过软件仿真,对DVB-S2中64800比特和16200比特的共21种LDPC码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型译码算法加快了迭代的收敛速度,在1.0 dB时,1/3码率的长码的误码率为2.9629×10-6;在低信噪比下,DVB-S2中的LDPC码依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适合用于新一代的数字卫星广播通信。
王珺杨曙辉康劲
关键词:LDPC码译码算法
基于PCB介质的芯片间无线互连及60GHz天线设计被引量:7
2014年
基于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介质的芯片间无线互连结构,设计一种60 GHz单极子天线.天线半径为0.04 mm,长度为0.84 mm,天线1、2、3和4代替4个芯片的4个管脚,伸入PCB介质中(厚度为2 mm,面积为20 mm×20 mm).天线1为发射端,其余为接收端.利用HFSS软件仿真得到模型中天线间的S参数S11、S21、S31和S41分别为-19.00、-64.75、-64.75和-76.30 dB.以5 V、60 GHz正弦波信号激励发射天线,接收天线2、3和4分别收到振幅为4.80、4.80和0.47 mV.当发射激励为120 Gbit/s伪随机二进制码时,接收天线收到的信号眼图清晰,理论验证了利用单极子天线实现基于PCB的芯片间无线互连的可行性.
杨曙辉王彬陈迎潮康劲汪汀岚
关键词:散射参量超宽带脉冲单极子天线眼图
北斗导航终端S频段单级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2013年
设计了一种工作于北斗导航终端S频段有源天线的单级低噪声放大器(LNA)。电路结构简洁、噪声低、体积小,全面考虑了回波损耗、噪声系数、增益、稳定性等指标。在利用ADS软件反复仿真优化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电路实物。实测表明所设计的LNA在S频段处的增益为10.95 dB,噪声系数最大仅为1.075 dB,输入输出回波损耗均在-10 dB以下,反向隔离度为-25.681 dB,适用于北斗导航终端S频段有源天线的第一级信号放大。
杨曙辉王旸康劲陈迎潮张羽
关键词:北斗导航S频段低噪声放大器有源天线回波损耗
用于卫星导航终端的多频段层叠结构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多频段信号卫星接收天线,采用层叠微带和多级Wilkinson功分移相馈电网络结构,运用二点和四点馈电技术实现圆极化,设计了一种可用于3种卫星导航终端的新型多频段圆极化微带贴片天线。天线可工作于北斗一代的S频段,北斗二代的B1和B2频段,Galileo的E5和E2-L1-E1频段以及GPS的L1和L5频段。对天线模型及版图进行仿真的结果表明,该天线在各工作频段内反射损耗均小于-10 dB,所有工作频段都具有良好的右旋圆极化性能和辐射特性。
杨曙辉王旸陈迎潮康劲王亚飞
关键词:圆极化多频段微带天线卫星导航
利用片上超材料构建单芯片太赫兹双频吸波器
2015年
利用65 n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新的单芯片超材料结构太赫兹吸波器,面积约为0.60 mm×0.65 mm,包含75个吸波单元.吸波单元图案采用CMOS工艺中顶层铜金属,厚度为3.2μm,设计为正八边形和正方形开口谐振环的组合结构;介质层由无掺杂硅玻璃、碳化硅、氮化硅等组成,厚度为9.02μm;介质层背面短线采用CMOS工艺中的第一层金属,厚度为0.2μm.仿真结果表明,该吸波器在0.921 THz、1.181 THz两个频率处达到最大吸收率,分别为97.84%和95.76%.克服了采用砷化镓、薄膜工艺实现的太赫兹吸波器与CMOS工艺兼容问题,有利于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实现.
杨曙辉康劲陈迎潮
关键词:超材料开口谐振环等效电路
芯片间无线互连通信系统结构设计
2014年
在分析了射频互连、交流耦合互连、三维互连、光互连以及基于片上天线无线互连等系统的优点、缺点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实现芯片间无线互连的新结构:以芯片管脚作为收发天线,利用PCB介质形成无线通信信道。与其它互连方式相比,在减少PCB层数、减少对外部环境的电磁污染、实现无线多信道以及兼容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工艺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设计了工作于60GHz的4个单极子天线阵列,代表2个芯片的4个管脚,仿真结果表明发射天线的S11在60 GHz时达到-19 dB,在4080 GHz之间均小于-10 dB,相对带宽约为50%,满足超宽带无线通信要求。
杨曙辉王彬康劲
关键词:光互连单极子天线
基于弱派系的多层社会网络重叠社团发现算法
2018年
针对现有社团发现算法中多层社会网络的重叠社团发现算法较少,且较难检测小型多层网络中社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弱派系的多层社会网络重叠社团发现算法.算法通过检测与合并网络中的弱派系得到社团发现结果,弱派系的构建综合考虑了节点度和节点邻居间的连接,得到更细粒度的社团结构,并同时适用于无向与有向网络.真实网络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检测小型多层社会网络中的重叠社团,优于现有的基于局部社团的社团发现算法(local community based community detection algorithm,LC-CDA算法).
张月霞杨瑞琪康劲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社团发现复杂网络
一种基于超材料的极化无关超宽带吸波器被引量:3
2015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氮化钽金属膜和多孔泡沫介质的具有超宽带吸收特性的超材料吸波器.吸收率大于80%的频段为15.5~47.2GHz(在18.3GHz,达到最大吸收率99.89%),相对带宽约为101%,完全覆盖了K波段、Ka波段,部分覆盖了U波段.对于斜入射的横电波、横磁波具有较宽角度的吸波性能.由于吸波单元的金属图案设计为5个同心圆环结构,具有全向旋转对称性,因而是极化无关的.该吸波器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在电磁隐身、电磁兼容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杨曙辉陈迎潮王文松康劲贺学忠
关键词:超宽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